熱話題 | 優化作業設計和質量,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益

2022-03-06     廣州日報

原標題:熱話題 | 優化作業設計和質量,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益

記者從廣州市教育局了解到,2022年廣州進一步推進學位建設相關工作,將主要採取四項措施:一是謀劃廣州市中小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市區兩級財政協同發力,擴大公辦中小學學位供給,改善學校辦學條件;二是推進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完工及交付;三是做好學校開辦的各項準備工作。此外,將結合城市發展建設繼續謀劃增加公辦教育設施。預計2022年新增公辦基礎教育學位超過6萬個。

中心城區以外擴大學位供應,中心城區補齊辦學條件短板

在學位規劃布點方面,與廣州市國土空間規劃的空間、人口、產業布局進行對接,積極發揮教育資源在城市新區建設、舊城改造、產城融合、鄉村振興方面的支撐作用。「十四五」期間,全市十一個區均有一定規模的學位增加,一方面,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在中心城區以外地區高標準建設幼兒園和中小學校,擴大學位供應;另一方面,補齊中心城區辦學條件短板,統籌利用中小學校舍資源,擴大學校辦學空間。

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規模

在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減負方面,將健全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作業管理機制,優化作業設計和質量,強化教師職責,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強化教研支持,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建立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優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益。大幅壓減考試次數,降低考試壓力。實施義務教育線上課程資源全覆蓋。實行校內課後服務全覆蓋,拓展課後服務資源,提升課後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規模,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為,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全面落實「雙減」工作目標。

推動建立家長志願服務機制,引導家長主動參與學校管理

加強家校溝通與合作,健全中小學教師家訪制度。「十四五」期間,將推動建立家長志願服務機制,引導家長主動參與學校管理。推動家庭教育工作地方立法,完善學校家庭教育工作機制,建立家庭教育指導骨幹培養和聘用制度,構建學校家庭教育工作教研體系。完善家校共育機制,引導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整合社會資源,拓展育人空間,協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健康教育

推進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創建工作

每千常住人口3.1個托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必須取得「新進展」的7項民生要求中,「幼有所育」排在首位。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出,要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廣州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醫師胡艷介紹, 「健老護小工程」是2022年全市衛生健康20項重點工程之一,今年廣州將推進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創建工作,實現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數達3.1個,並推動11個社區普惠托育試點。

截至去年12月,在廣州市場監管部門註冊登記的托育機構有2300多家。

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後,托育機構行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2020年至今,廣州市持續出台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政策措施,初步建立管理體系和家庭科學育兒綜合服務體系,開始對托育機構採取「登記備案」制。市場化經營的托育機構在市場監管部門註冊後,須分別獲得建築設備、消防安全、衛生保健評價合格證書,上傳到衛健部門的備案系統中進行備案。截至去年12月,在廣州市場監管部門註冊登記的托育機構有2300多家,實際運營中的有900多家。相關的保健評價及備案工作仍在進行中。

2020年,廣州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落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胡艷介紹,這是廣東省內首個政府層面、由公立醫療機構承擔的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2021年,該指導中心首創國內第一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智慧化管理平台,提供晨檢測溫功能、每周身高體重測量、服藥提醒、膳食建議,還可以植入攝像頭、安全監測設備,讓家長「雲監看」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和在托育機構被照護過程。

去年底,在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的指導下,「廣州市托育地圖」正式對外發布上線,為市內0~3歲幼兒家庭提供服務,收錄並持續更新市內已經通過衛生保健評價的托育機構,讓父母們選擇托育機構時有了權威的依據。

對托育機構監管立法納入議事日程

2022年全市衛生健康工作會議上宣布,今年廣州市將推進20項衛生健康重點工程,其中一項即為「健老護小工程」。今年,廣州市將推進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範城市創建活動,實現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數達3.1個。此前,廣州市衛健委公布了廣州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優質服務示範點單位,今年將繼續總結推廣托育機構優質服務示範點經驗,並推動11個社區普惠托育試點。廣州市「十四五」托育服務體系規劃也將於近期出台,擬規劃到2025年,全市每千人口托位數達到5個,並將向市民提供更多普惠型托位。

胡艷介紹,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已於去年8月20日起實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將托育機構管理確定為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監管職責,賦予衛生健康部門執法處罰權。廣州市已經將對托育機構監管立法納入議事日程,違規托育機構將依法受到責令整改、罰款、關停等監管措施。同時,今年廣州市還將對全市托育機構進行星級評定,為家長們提供更細化的選擇依據。

廣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臨時黨委書記丘毅清:

今年率先進駐廣州「科教城」

丘毅清 (受訪者供圖)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改善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這一點我全力支持。」廣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臨時黨委書記、主要行政負責人丘毅清說,「提質培優」是近年職業教育的大方向。長期以來,相比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的辦學條件相對薄弱,但廣州各所職業學校一直在努力改善,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廣州科技教育城將在2024年全面建成,共有13所中高職學校首期進駐,廣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則將在今年9月率先入駐。

「這是學校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屆時我們將告別永福路的過渡校區,搬進教學、實訓條件齊備、先進的新校區。學生將獲得極佳的學習環境,很多人對職業學校的既有印象將會刷新。」丘毅清說。

她認為,職業教育必須緊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圍繞產業緊缺和改善民生的領域優化調整專業布局。隨著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和三孩政策的實施,目前,廣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已經開設了學前教育、早期教育、舞蹈教育、嬰幼兒托育服務管理等專業,培養出的高素質人才將逐漸緩解廣東省幼兒園師資缺口,解決許多家庭的後顧之憂。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還將堅決推動橫向融通、縱向貫通,搭建好職教學子成長成才立交橋,如與廣州市幼兒師範學校聯合探索「中高一體化」模式,初中畢業生未來可通過三二分段、五年一貫制等途徑實現大學升學夢。

丘毅清表示,在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方面,學校已經與黃埔區教育局、廣州開發區人才教育工作集團開展產教融合項目合作。據悉,三方除在黃埔打造全國首個中國特色托幼一體化課程體系,還將開展「早幼教師資訂單班聯合培養」和「校內外實訓室/基地建設」,培養出畢業即就業、就業即合格的專業師資,整體提升專業建設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她還建議,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生命線,應該吸納政府、學校、行業和企業等四方參與,她十分期待廣州市能藉助首批國家產教融合型城市試點的契機,多出台可落地的激勵和傾斜政策,激發出各方的積極性,學校也能在更好的平台上展現出更大作為。

醫療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遺傳與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劉麗:

加強罕見病用藥保障 期待有更多落地政策

劉麗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強罕見病用藥保障。聽到這個消息,兒童罕見病專家、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遺傳與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劉麗教授感到特別振奮,她說,罕見病用藥保障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表明政府和國家層面高度重視這件事情,這對於罕見病患者這個少數群體來說是一件大好事。

作為一名兒童罕見病專家,劉麗在臨床中見到了太多罕見病患兒和家庭被疾病所困擾。有的罕見病無藥可治,還有一些有藥可治的罕見病,卻因為藥物費用昂貴、無法獲得而令患兒被阻擋在治癒的門外,令人十分揪心。近些年來,罕見病的治療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就在今年1月1日,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新增納入了7種罕見病藥物,給脊髓性肌萎縮症、血友病、法布雷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多發性硬化、甲狀腺素蛋白澱粉樣變性心肌病等疾病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症的諾西那生鈉價格從70萬元的天價降至3.3萬元。而在廣州,得益於目錄的迅速落地疊加政府主導的商業補充健康保險「穗歲康」的保障,患者自付藥物費用最低降至不到1萬元。

劉麗說,目前國家各層面對罕見病藥物保障的種種努力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希望接下來還有更多具體政策落地,來有力改善罕見病診療藥物的供給保障等問題。一方面我們當然希望有更多的治療藥物進入醫保,另一方面,有一些藥品,我們國家企業是有能力生產的,但還需要通過立法、稅收政策傾斜或加大投入等方式,提高相關藥品生產、銷售企業的積極性,來更好地保障這些藥品的供給,提高可及性,避免出現「斷貨」的情況。前一段時間大家關注較多的是高價藥物進醫保,但其實有一些藥物比如治療「肝豆狀核變性」的青黴胺、治療21羥化酶缺乏症的氫化可的松一類藥物,價格便宜卻也常有缺藥「斷貨」的情況。

「罕見病的藥物保障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提高到了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高度,接下來我們可以一起期待具體措施的落地。」劉麗說。

民生

民政多方協力護航民生福祉 加快建設頤康服務站年底前覆蓋50%村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在廣州這座超大型城市中,民政工作關係到每一個人能否幼有善護、弱有眾扶、老有頤養。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強調的不僅是「幸福」,更重要、更難做到的,是「每一個人的幸福」。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廣州,有1.7萬餘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需要完善的社會支持網絡,護其成長;對185.6萬廣州市戶籍60歲及以上人口以及超30萬在穗60歲及以上流動人口而言,關心的則是能否以可以負擔的費用享受基本養老服務,「養得了,養得起,而且養得好」;對每一個廣州街坊而言,還會關心各類民政公共服務是否便捷和貼心。

近年來,廣州市民政局已通過撬動社會活力,匯聚社會多方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以及基本養老服務體系。遍布全市各區的179個街鎮頤康中心、1.6萬張家庭養老床位為全市老年人增添了社區就近養老的新選擇;而在政府兜底保障以及社會力量參與下,7.5萬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到位,1.7萬困境兒童全部落實分類幫扶,「慈善+社工+志願服務」連結了各類資源,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針對性支持。值得關注的是,要推動民政公共服務更優質、更均衡惠及群眾,落細落實每一名街坊的幸福感,仍需要進一步撬動社會活力,讓群眾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服務和支持。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關注的民生問題。廣州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廣州將結合社區一線服務大力建設街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孩子們及其監護人都可以在社區內獲得全面的未保政策信息,尋找到求助渠道,對接社會的關愛幫扶,此外,還有專業社會工作者進行個案跟進;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加快村(居)頤康服務站建設,年底前覆蓋50%村居,意味著更多長者將不用為找不到服務而犯愁;而在深化「社工+慈善+志願」融合發展方面,深化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改革試點,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上線社會救助一體化平台,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救助對象主動發現,完善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安全網。

就業

投8.6億元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推動試點新經濟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廣州市人社部門介紹,將全面實施「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3.0版,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以更實舉措推動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今年將投入8.6億元著力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推動擴大靈活就業人員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參加社保,推動新經濟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制度試點。

全面實施「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3.0版

廣州市人社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和2021年以來,全市始終將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創新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就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就業目標和民生實事提前超額完成,重點群體就業得到有力保障。

2022年,廣州人社部門將全面實施「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3.0版,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以更實舉措推動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廣州市人社局部門預算顯示,今年將投入8.6億元著力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目標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以下;幫扶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8萬人;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人數2.5萬人。

具體來說,將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推動形成高質量發展與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建立健全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機制。將開展十大行動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包括崗位供給擴大行動、市場就業拓展行動、創業創新扶持行動、國有企業就業引領行動、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行動、專項渠道促進就業行動、困難畢業生就業幫扶行動、就業服務精準對接行動、就業能力提升行動、就業權益保護行動。

全面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健全終身技能培訓制度,持續大規模開展技能培訓,深入實施「十大」重點群體職業技能提升工程。

進一步構建新型和諧勞動關係,健全勞動關係三方協商協調機制,深化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示範區,加強企業工資收入宏觀調控,完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和工資宏觀調控指導機制。

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台建設,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質量,加快就業失業統計監測體系建設,加強就業形勢分析研判,進一步加強對特殊群體的就業權益維護。

推動擴大新業態從業人員參加社保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穩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廣州市人社局介紹,人社部門聚焦「大數法則」,不斷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完善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穩步提高失業和工傷保險待遇標準,調整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工傷傷殘津貼、失業保險金標準分別提高至月人均3834元、5939元、1890元。全面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加大精準宣傳力度,推動擴大靈活就業人員等新業態從業人員參加社保。按照國家和省部署開展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此外,積極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加快發展以基本養老保險為基礎、以企業(職業)年金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劉曉星、伍仞、曾俊、周潔瑩、蘇贊、何穎思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憂子、莊小龍(圖由受訪者提供除外)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61588b20dd721e176ef0e635a39d7c4f.html








字畫兩會|路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