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唐宋以後,中原王朝不再如魏晉南北朝,走濫用「某祖」廟號的浮誇風,草原胡族政權也有樣學樣。
遼太祖耶律億(阿保機),遼太宗耶律德光,遼世宗耶律阮,遼景宗耶律賢,遼聖宗耶律隆緒……
收亡國之餘燼,遠征西域,萬里開國的耶律大石,也只是遼德宗,而沒有稱按前代慣例更合適的「世祖」。
當然他的諡號「天佑武烈皇帝」,明顯比大多數繼統之君高一規格,只略遜「太祖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阿保機,開創遼國極盛之世的遼聖宗「文武大孝宣皇帝」 耶律隆緒。
金太祖完顏旻(阿骨打),金太宗完顏晟(吳乞買),金世宗完顏雍……
可嘆完顏亮,作為遷都燕京,漢化改制,欲吞天下的一代雄主,非但沒有和先輩元宏那樣,被超格尊崇為「高祖」,反而因為南征失敗,兵變被殺,先被貶為「海陵煬王」,又被廢為「海陵庶人」,連個隋煬帝那樣的諡號都留不住。誰讓奪取皇位的完顏雍,對他懷有逼死髮妻的刻骨之仇呢?
西夏李元昊開國稱帝後,尊其父祖兩代夏國王為:「太祖神武皇帝」李繼遷,「太宗光聖皇帝」 李德明。
李元昊強搶兒媳,被其太子弒殺。外戚沒藏訛龐平亂,擁立其幼子即位後,只尊他為「景宗武烈皇帝」。
在高洋的「北齊威宗」被改回「北齊顯祖」後,夏景宗李元昊,悲催地成為史上廟號最低的開國皇帝……
蒙古帝國建立後,鐵木真其實就已經正式稱帝,蒙古語「合罕/大汗」和漢語「皇帝」完全一個意思。鐵木真對漢人漢官就稱「成吉思皇帝」,大汗金牌的漢字如此銘刻。反而「成吉思汗」是近代以後才出現的混稱。
蒙哥即位後,就曾尊其父拖雷為「英武皇帝」。忽必烈即位後,對漢人漢官稱「大蒙古皇帝」,改元朝後稱「大元皇帝」,對蒙古官員部眾仍稱「大蒙古合罕」。
他也按漢制傳統,給之前各代的蒙古皇帝,分別加上了廟號:「太祖聖武皇帝」鐵木真,「太宗英文皇帝」窩闊台,「睿宗景襄皇帝」拖雷(追封),「定宗簡平皇帝」貴由,「憲宗桓肅皇帝」蒙哥。
此外,為了籠絡已經半獨立的金帳汗國和察合台汗國,忽必烈還史無前例地追尊大伯父朮赤為「 元穆宗道寧皇帝」, 追尊二伯父察合台為「元聖宗英武皇帝」,更把他們都抬進了大元皇朝的七廟。
而忽必烈自己,以攻滅南宋,統一九州之功,被尊「元世祖文武皇帝」。
而到了清朝,努爾哈赤與鐵木真這個「成吉思皇帝」的不同,在於其生前只是從「建州國王」「昆都倫汗」到「覆育列國英明汗」,沒有稱帝,算不上真正的開國皇帝。
皇太極正式開國稱帝,建立清朝後,出於團結眾多八旗精兵在手的兄弟的實際需要,尊其父汗努爾哈赤為「太祖皇帝」,算是自願讓出開國皇帝的尊榮,得到「太宗」廟號也是順理成章。
他兒子順治帝福臨,入關統一中國,稱「世祖」,如司馬炎、忽必烈例,也沒有問題。
但雍正帝胤禛,非要給康熙帝玄燁加上「聖祖」廟號,就給得實在太高了。——唐之聖祖是道家始祖李耳,宋之聖祖是趙玄朗,都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蒙古民眾一直把成吉思汗鐵木真這位元太祖聖武皇帝,稱為「聖祖」,是對民族之父的尊稱。
相比而言,康熙帝這個繼業之君,居然也妄稱「聖祖」,這是遠比曹睿的「魏烈祖」,司馬紹的「晉肅祖」,高洋的「齊顯祖」還要不倫不類的。——哪怕就把「高祖」翻出來用呢?都要正常些。
只能說,因為諸多兄弟一直對其即位不滿,雍正帝才要過分尊崇其父皇。——明世宗嘉靖帝,清世宗雍正帝,不止都有喜好丹藥,豢養道士的愛好,他們搞出來的「明成祖」「清聖祖」,若是讓漢唐先代之君如漢世宗武皇帝,唐太宗文皇帝看到,都只會覺得貽笑大方。
而在雍正帝自己占了正統的「世宗」廟號後,乾隆帝後繼的嘉慶帝顒琰,本就因為其父讓皇位不讓皇權,當了三年傀儡,潛藏極大不滿,自然不會過分尊崇,也新發明個「某祖」,於是,把因為趙構而被元明兩朝棄用的「高宗」拿出來,給了父皇。
畢竟李顯之後無中宗,石敬瑭後無高祖。至於高宗,是趙構之後六百多年,才被嘉慶帝翻出來給了乾隆帝……
這就和乾隆帝死後不到十日,嘉慶帝就誅滅其頭號親信重臣,鈕鈷祿·和中堂一樣,都是「真孝子」的一番心意呀……
——多少帝王將相興亡事,黃土一抔淹沒了,盡在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