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唐一
來源 | 微信公眾號 創業智庫
馬雲5分鐘要走孫正義2000萬美元的故事,相信不少人都聽說過。
那你又有沒有聽說過,有人曾花了30分鐘,要走馬雲24億?
「正文」
2014年,阿里巴巴以23.9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投資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石基信息。
據說石基信息的創始人李仲初透露,當時他和阿里的高管在杭州會面,只是聊了30分鐘,阿里就決定要對石基信息進行投資。
這家不知名的小公司,到底有什麼來頭?
這個看起來沒啥名氣的李仲初,又是如何獲得馬雲和及其團隊的信任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李仲初的故事。
01:本來只想賺點外快,創業後身家226億
李仲初從小就是個學霸,1980年考入武漢大學,攻讀空間物理專業。
之後,他又前往原國家航天部第二研究院攻讀光電技術專業工學碩士學位。
畢業之後,他留原國家航天部某研究所工作,從事原子分子物理在宇航科學的應用研究。
就這樣,李仲初開始了十幾天如一日的平凡工作,每天上班下班,然後做著研究。
在別人看來,李仲初端的是鐵飯碗,自己又有技術,踏踏實實做下去,前途一定非常光明。
但他也有自己的愛好,作為一個理工男,除了自己本職的物理工作,他還很喜歡研究計算機。
那時候業餘時間,他總是會花費很多精力在計算機研究上,特別是研究各種網絡系統。
有時候工作不是很忙,他就幫助中關村的一些公司解決技術問題。
因為技術優秀,而且肯下苦功鑽研,李仲初幫助不少企業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他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亮。
不少企業從全國各地趕來,為的就是請李仲初幫忙解決問題,其中就包括了香格里拉大酒店。
當時的香格里拉大酒店,有一個網絡的技術問題怎麼都解決不了,就找到了李仲初。
李仲初對類似的問題早就接觸過不少,很快就解決掉了,香格里拉也非常大方,一出手就是5000美元。
這對李仲初來說是非常大的一次衝擊,在這之前他只是把解決技術問題當成一種愛好,閒時賺點外快,沒想到還能賺著這麼多錢。
再加上這段時間的積累,他發現國內做這一行的非常少,那麼為什麼不自己開一個公司專門做這個?
於是,他辭職下海,於1998年成立了石基信息。
在這之後,李仲初專注於高端酒店網絡系統集成,後續又發展了軟體開發、技術支持與服務等業務。
李仲初當年積累下來的口碑和客戶,給予他很大幫助,到了2000年,中國大多數五星級酒店基本被石基拿下。
2003年非典時期,國內酒店業大蕭條,不少酒店的入住率不到20%。
受此影響,當時全球酒店管理軟體領導者MICROS-FIDELIO公司並不看好中國市場,李仲初乘機收購了該公司的中國業務。
1年後,非典的陰霾逐漸散去,李仲初的公司開始了飛躍式的發展。
截至2018年6月底,石基信息的國內酒店客戶總數超過1.3萬家,在中國星級酒店信息管理系統市場的占有率超過60%。
李仲初和客戶簽約
2014年,阿里巴巴更是斥資約23.9億元取得石基信息13.07%股份,這也是阿里巴巴在紐交所IPO後的首個資本運作。
有了阿里的助力,李仲初和他的公司更是發展迅猛。
目前,石基信息的市值達到了418億元。
2019年11月,《2019福布斯中國400富豪榜》發布,李仲初以226.3億元財富值位列第101位。
02:想成功,無非做到這2點
看了李仲初的故事,不知道你有什麼感覺,我卻在裡面看出了2個人生的逆襲法寶。
一、多讀書,是逆襲的最大砝碼
李仲初為什麼能成為億萬富翁?是因為他研發了酒店的集成系統。
那為什麼他能研發這個,而不是別人?
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他讀過書、有學歷有能力,能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讀那麼多書,真的有用嗎?
你天天在書中苦讀,我已經能幹活賺錢了;你天天為了數學題而煩惱,我早就賺錢想買什麼就買什麼了。
問題是,生活從來都是公平的,每個人都不例外。
如果現在吃不了學習的苦,未來就一定要吃生活的苦。
很多人覺得讀書苦,當他經歷了社會的人情冷暖之後,他才會發現讀書的時候很甜;
很多人覺得讀書沒用,等他因為低學歷而一次次求職碰壁,他才會知道學歷到底有多重要。
只需要花上十幾年的時間苦讀,你就能得到常人難以獲得的知識,還能跳出原來的圈子,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
還有比這更划算的事情嗎?
民間有句老話:怕吃苦,吃一輩子苦;不怕吃苦,吃半輩子苦。
你只有吃過了小半輩子讀書的苦,才能收穫大半輩子生活的甜。
看看現在身家200億的李仲初,你就會發現「讀書無用論」都是假的。
二、人與人的差別,就看下班後的4小時
李仲初雖然讀了很多書,但這最多只是讓他捧了個鐵飯碗,其實很難幫助他成為億萬富翁。
真正幫助他的,是他在業餘時間後所投入的精力。
很多人一下班,就捧著手機刷抖音、玩遊戲,然後玩到累了,就不情不願地去睡覺,第二天繼續上班。
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們天天這樣浪費了自己的清楚,自己的能力也沒有絲毫提高。
等他們老了,他們才發現:原來我已經被社會淘汰了?
但看一下李仲初,他上班也很忙很累,但一下班卻沒有想著玩樂,而是把時間花在了鑽研網絡技術上。
他學的是物理和材料學,和計算機的聯繫並不大,他本來可以不鑽研這個的,但他就是喜歡。
他把時間花在了這上面,自然就得到了成果——他在這上面成為了專家,並且為很多企業解決了問題,也有了自己的名氣。
在這之後,開公司、賺大錢......一切都是順理成章。
有一句話說得好:人與人的差別,就看下班後的4小時。
有些人下班之後,就覺得終於解放了,除了玩手機就是玩手機,一年到頭連一本書都沒看過;
另一些人下班之後,卻不肯休息,還要讀書、學習,爭取讓自己變得更厲害。
這些人誰能在最後獲得勝利?答案可想而知。
李仲初和時任阿里CEO張勇簽約
終其一生,很多人都在尋找成功的捷徑,希望能夠一夜暴富。
他們不知道,成功從來沒有什麼捷徑,只有一步步提升自己、踏踏實實往前走,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去挑戰自己的潛力,這樣你才能獲得進步,而不是原地打轉。
為了自己的人生,好好拼一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dnxSnABgx9BqZZIhfX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