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廚房引爭議:馬雲也要做預製菜,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2023-11-25     王新喜

原標題:馬家廚房引爭議:馬雲也要做預製菜,背後原因令人深思

文/王新喜

註冊資金1000萬人民幣的杭州馬家廚房引發了業內的熱議與爭議,皆因投資人是馬雲,而且進軍的是預製菜行業。「能不能學馬斯克投資科技,別盯著老百姓買菜買消費品的這些民生」之類的聲音與爭議又起了。

據北京商報報道,最新工商信息顯示,11月22日,由馬雲持股99.9%的杭州大井頭貳拾貳號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新增一家子公司,主營預製菜、農產品加工和批發等。該子公司名為杭州馬家廚房食品有限公司(下稱「馬家廚房」),法定代表人為PAU JASON JOHN,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從馬家廚房的經營範圍來看,公司的重點放在了食品的銷售端,且主攻預製菜。而7月份新成立的「阿里系」新公司一米八海洋科技則偏向生產端。據公開資料,一米八海洋科技的經營範圍涵蓋了水產養殖、食品銷售、貨物運輸、發電及輸電業務、旅遊業務、餐飲服務等等。

在杭州大井頭對外投資企業中,除了馬家廚房和一米八海洋科技之外,還有一家涉及食品行業的公司名為一米八食品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根據公開資料,該公司的主營業務包括食品銷售(僅銷售預包裝食品)、保健食品(預包裝)銷售、農業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供應鏈管理服務等等。

在更早之前,馬雲旗下還有一家名為杭州雲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企業在2021年成立。據了解,該公司主營線下餐飲門店。

馬雲的這些動作,像一塊塊拼圖,一方面是低調布局預製菜行業,一方面在逐步完善其對食品行業從生產端到銷售端的版圖。

馬雲都入局了,不管你反不反對,預製菜或是一個非來不可的風口

預製菜的爭議很大,引發了一些牴觸與反感的聲音,但目前馬雲都入局了,可以知道,不管你反不反對,預製菜或許都是一個必然到來的風口。

首先這是由人口問題與產業轉型決定的。目前生育率不斷走低,老齡化不斷加劇。根據此前有數據顯示,16-59歲人口占比62%,60歲以上人口占比19.8%,65歲以上人口占比14.9%。

未來結構性勞動力缺口會愈發突出,這帶來的一方面是人力成本上升,一方面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會延長,人們將越來越沒有精力投身於洗衣做飯等家務勞動上,在用餐上,會選擇更為便捷的用餐方式,這給了外賣、預製菜廣闊的發展空間。

外賣用戶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商家用預製菜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因為相比於購買新鮮菜品,預製菜的綜合成本會更加低廉,商家不用考慮鮮貨的貨源和儲存問題。預製菜比現炒更節省時間,出餐快,這方便了外賣平台對送餐的時間性要求,並有效降低了人工、廚師等成本投入。

事實上,現在已經是這樣一個趨勢了。無論是點外賣,還是去堂食,許多菜品都是預製菜回鍋加熱的過程,甚至是微波爐里走一圈的過程,但最後卻又以現貨的價格出售給我們。

因此,由於預製菜滿足餐飲商家到外賣平台的需求,再到個人必要勞動時間延長、人力成本、用戶消費習慣等現狀,預製菜的產業化不可避免,但產業化的過程會推動相關監管介入,逐步會使得預製菜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這中間的利潤空間實在太大,所以商家會樂意並傾向於這麼做。

今年《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就提出「提升凈菜、中央廚房等產業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培育發展預製菜產業」。

這也是為何馬雲看到了趨勢。

加上如今阿里在本地生活領域的布局,盒馬在這其中是一顆關鍵的棋子,盒馬從定位中產的生鮮超市,到布局會員倉儲店對標山姆打價格戰,再到轉向下沉市場開奧萊店等,盒馬的本地生活不斷擴張,預製菜銷售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據報道,日前,國聯水產宣布,已與盒馬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就產品開發及供應等合作事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原則上不少於3年。自2024年開始,盒馬每年向國聯水產採購5億元的預製菜類產品。

我們知道,只要乾淨衛生,預製菜本身沒有問題,只不過人們擔心的是會往裡面加科技與狠活兒,需要加強管理和規範以及監督和懲戒。

而除了基本的食品安全問題外,預製菜還存在著以次充好的問題。現在預製菜的產品品質與信任價值根本沒有建立起來,讓人們相信預製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如果預製菜是一個必然到來的風口,如果有一家大家信得過的公司與大佬,把預製菜產業化,標準化,品質化,這或許比一些來路不明的食品公司,大力投身預製菜產業,把控不了食品品質,把行業信任價值做低,要更好一點。

馬雲有沒有可能做好預製菜?

馬雲做好預製菜這種可能性也不是沒有。首先我們知道,在2016年前後,整個阿里的發展方向就一直是想要向消費升級的方向走的,大刀闊斧的提出了「新零售」戰略。但是由於拼多多的強制競爭,阿里的整個發展方向被影響了,不得已抽出精力轉向消費降級,比拼價格戰。

但整體來看,阿里一直想走的路還是向消費升級這個方向去走,這其實從盒馬對標山姆可以看出,盒馬就是想做成中國的山姆,搶奪有消費力、但對食品安全與品質有要求的中產階級。

事實上,今年來,盒馬一直在主打「移山價」這個概念,本質上,就是從價格與品質層面貼著山姆打,但目前來看,山姆之所以能火,就在於它對食品的標準與品質,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有信任價值,這是中國商超要學的,也是盒馬在學的。如果阿里做預製菜,盒馬商超與會員店作為銷售渠道,那麼預製菜必然也需要對標山姆的品質。

因此,馬雲做預製菜,可能面向中高端,聚焦中產階層的品質消費需求,從趨勢來看,對整個產業在政策端與消費端會起到帶動作用。根據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的說法是,馬雲的加入會引發整個預製菜賽道在政策端、資本端、產業端以及消費端的連鎖反應。「因為馬雲涉及的產業比較多,板塊也很多,那就是說它會形成自己的一個閉環。」

馬雲如果能把預製菜的標準拉高,也未必是一件壞事,但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猜測,馬雲近年來已經是半退休的狀態,近年來,擴張布局的野心也有所收縮,這次的投資,暫時也看不出投入的決心,或許玩票的性質更大一些。

總的來說,如果馬雲下決心去改變預製菜,改善食品安全問題,那麼做好預製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如果預製菜非來不可,不如鼓勵馬雲做到更好

如果預製菜無法避免,那麼不如將這個產業公開透明化,例如「馬家廚房」這類模式,明確告訴你我是預製菜,然後通過提高品質讓消費者自主選擇,從而形成預製菜的生態鏈。

當前預製菜的發展最大阻力就是食品安全的信任問題,馬雲入局預製菜,相信這種人們關注的問題是有認知的。怎麼提升食品的新鮮度、安全性、保存技術,這也是預製菜企業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題,也是馬雲需要關注的關鍵問題。

沒有馬雲的時代,只有時代的馬雲,馬雲如果要在預製菜市場分一杯羹,其實也面臨著更大的輿論壓力,要改變人們預製菜充斥科技與狠活的這種現狀與擔憂,馬雲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筆者建議的一個方向是,把預製菜做成高品質健康食材,把預製菜的標準提升,以盒馬商超的渠道銷售去對標山姆的品質,那麼那這對於引導後入場的玩家,跟進更高的標準,是有意義的。

如果說預製菜是一個非來不可的風口,與其抵制,不如鼓勵馬雲這種大佬級玩家把預製菜行業的標準做到更好,帶動行業的政策與監管更加完善,是不是把整個預製菜產業帶著向對標山姆等玩家的高品質這個好的方向走,而不是人們擔心的「科技與狠活」這個方向走,或許才是馬家廚房預製菜成功的關鍵。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d9f01e41e2df718d0494c4dabe7a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