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戰記》:古天樂盡力了,中國科幻電影卻仍然任重道遠!

2022-08-09     未來電影局

原標題:​《明日戰記》:古天樂盡力了,中國科幻電影卻仍然任重道遠!

等了五年,由古天樂監製並主演的《明日戰記》終於在國內院線上映。

這部打著科幻機甲旗號的電影,早在開拍時就引人注目。畢竟在國內,科幻電影還是一個新鮮名詞,雖然《流浪地球》為中國的科幻電影打開了一扇窗戶,但無論是票房口碑雙輸的《上海堡壘》,還是諸多借科幻之名,實則只是噱頭的《機器之血》《不可思議》等,都未能得到廣大觀眾的認可。於是,《明日戰記》的科幻成色到底如何,就成為廣大中國科幻迷們關注的焦點。

一、毫無新意的劇情

本片劇情極其簡單,未來世界因為環境污染造成民眾的大面積死亡,一次偶然機會外星隕石帶來全新植物「潘朵拉」,雖然該物種攻擊力極強,但卻可以凈化地球空氣中的有害成分,於是,科學家們決定對其進行改造。

作為一部商業大片,電影節奏非常之快,開始不久就直接進入正題。影片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構建世界觀,同時隨著對潘朵拉的研究和改造進行,逐步將一個荒涼、失去活力的地球展現在觀眾面前。

在這個未來的世界中,人類已經無法正常呼吸新鮮空氣,他們建造一個叫做「天幕」的保護裝置,將地面與天空進行隔絕,雖然可以暫時保證居民的安全,卻因為潘朵拉的無法控制,仍然面臨著隨時家破人亡的危險。

主角團隊由泰來(古天樂飾)和鄭重生(劉青雲飾)組成,兩人既是工作上的好搭檔,也是生活中的好朋友。他們對軍方的種種做法極其不滿,卻苦于軍人的天職沒辦法進行反抗,直到新任務的到來。

本片由於時長和投資所限,沒辦法像好萊塢商業大片那樣進行過多的鋪墊及大場面展現,於是主創們反其道而行,將電影重心放在小範圍的搏鬥和狹小空間氛圍的營造,總體來說效果不錯。

可惜的是,電影劇情實在太過無聊,甚至可以說,本片根本就沒有劇情,所有橋段都像各種好萊塢大片的糅合重組,完全缺乏自己的個性和獨到之處,尤其到了後半段,更有及早收工敷衍了事的嫌疑。

第一男主角泰來,一直深陷在女兒太早過世的遺憾中,執行任務時他敢打敢拼,卻無法理解上級為了完成任務可以隨意犧牲無辜生命,所以為了16萬百姓的安危,明知道前面是九死一生,他依然選擇逆流而上。

泰來的身上讓觀眾看到英雄熱血、擔當的一面,可惜這個角色卻犯了大部分國產電影的通病——過於偉光正,他們有理想,有抱負,卻總給人不接地氣的感覺,而為了將主角形象立住,影片更是強行加入小女孩盼盼這個角色,用於升華泰來,遺憾的是,盼盼的出現不僅沒有起到加分的作用,反而嚴重拖累了影片節奏,讓本片在後期高強度的打鬥過程中經常卡殼,大大影響電影的觀感。

作為全片的大反派,上司李升的動機十分牽強,以至於正常人完全無法理解,僅僅因為不想讓自己一手打造的「天幕」被捨棄,就採取各種鋌而走險的手段,甚至多次將主角團隊逼到死地。

一位成功反派,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完整邏輯和行為準則,並且這種準則能夠讓大部分觀眾接受,本片李升的偏執看似因為個性使然,實則完全經不起推敲,觀眾非但不會對其產生任何同情心理,反而因為角色的各種不正常而頓生反感。

《明日戰記》主演由經典的《掃毒》三人組古天樂、劉青雲、張家輝再次合體,但相比前作每位表演的水準在線,本片的全面拉垮著實讓人遺憾。

二、特效水準的全面升級

雖然故事了無新意,但本片的特效卻保持住了一定的水準。

開場不久的廢舊都市,被植物覆蓋的陸地,迅速營造出一幅末日世界的肅殺景象。全片無論對於甲殼類怪物,還是潘朵拉植物的各種特寫,在國產電影領域都算可圈可點,尤其是重頭戲裝甲車與機器人之間的大戰,更是開創國產類型的先河。

國人第一次在自己投拍的電影中,領略荒無人煙的街道中人類與機器的廝殺,光憑這點就足以載入史冊。

為了營造炫目和緊張感,本片可謂不惜血本。特別是裝甲車與機器人窮奇高速追擊中的武器大戰,以及主角穿上機甲後與類人機器的近身搏鬥,在多角度的調度下,都令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監製古天樂一直有一個機甲夢,本片真正讓他的夢想在大銀幕中實現,雖然片中機甲更多只是外層骨骼,而且沒有全過程的變裝展現,但不妨礙大量的視覺效果牢牢抓住觀眾眼球,並用極具衝擊力的打鬥讓觀眾看的酣暢淋漓。

不過,本片特效的短板也顯而易見,開始時出現的抽幀畫面簡直堪稱小兒科般的低級,而在雙方的對壘過程中,大部分場景都昏暗無光,顯得過於小家子氣,雖然如此處理是為了掩蓋部分特效不夠精細的毛病,但還是暴露了影片製作過程的不足和倉促。

電影大角度俯拍和全景式呈現都非常少,看得出來製作方是想把錢都花在刀刃上,即放到一對一的近身肉搏戰中,但大量出現的快速剪輯突然定格,還是有些讓人出戲。

三、國產科幻電影的迷茫

如果以一部國產科幻電影的角度來衡量,儘管本片有著劇情單薄、人物塑造扁平化等諸多缺點,但不妨礙《明日戰記》依然值得觀眾去電影院中欣賞,因為相比好萊塢科幻電影的壯闊場面和精良製作,本片呈現出來的工業製作水準,同樣能夠讓觀眾感受到主創們的誠意。

其實,中國科幻電影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滋養的土壤,投資有限以及缺乏完整的電影工業體系,讓此類型長期處於吃力不討好的尷尬境地。眾所周知,科幻片由於大量的場景搭建和特效運用,十分燒錢又燒腦。

一部製作考究的科幻片,北美投資普遍要1.5億美元以上,換算成人民幣接近10億,對於投資方和製片方來說,都能夠稱之為豪賭,畢竟國內票房頂尖的那批電影,基本都集中在喜劇片和主旋律兩塊,科幻電影要想取得好的票房成績,收回成本,難度比上述兩種類型要翻上幾倍,所以在殘酷的市場面前,許多資本方不願意把錢投到這種製作周期慢,投入產出低的項目,惡性循環下,科幻電影更是步履維艱,像《明日戰記》這樣能夠做到好萊塢二線科幻片的畫面水準,本身就應該值得肯定。

同時,國內市場對科幻片的接受程度目前還非常有限,包括好萊塢在內,真正能夠取得票房佳績的也更多像漫威、星戰之類的軟科幻影片。而本身科幻元素更足,有著更多思考和探討的電影,如《湮滅》《降臨》等,市場表現均不亮眼,很多甚至杳無聲息,完全沒有一點水花。

所以,儘管《明日戰記》並不優秀,但它是國產電影在機甲科幻領域邁出的第一步,對於如今尚處在探索期的中國電影業來說,需要這樣大膽的嘗試和實驗,也只有當大量類似的影片湧現時,市場才可能重新對其進行評判,那才是中國電影的福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c4c7f2034092266a9c7a9881fd097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