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醫生,患者31歲,是媽媽最小的兒子,1周前,突發心梗,如果沒有媽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估計現在的情況會很糟糕,甚至他到不了現在。
他當時在家突發胸悶大汗,媽媽在第一時間覺得他是心臟病,撥打了120;做完心電圖考慮心梗,媽媽第一時間說完全配合醫院治療。
做完造影發現患者心臟最大的血管近端堵塞了,如果開通血管再晚一些,那麼就會心衰,甚至會猝死!
送患者回監護室後,老太太對兒子說:
平時讓你少吃點油炸的,少吃點饅頭米飯,多吃點菜,吃點水果,不要抽煙,不要熬夜,就是不聽。好像要害你意義,現在血管堵了。
我說:咱們先不說這個了,等他恢復好了咱們再教育他。
其實說實話,這次多虧了他媽媽。
不像有些老人可能還說1、先喝點熱水緩緩吧;2、千萬別躺著,一定要坐著;3、甚至捶胸、拍打胳膊;4、還有人拿出縫衣服針,放血。
這些都是錯誤的方法,不但不能緩解心絞痛,不能開通血管,甚至還是有害的,可能還會加速猝死。
突發心梗,依靠著坐著,或者就像這位媽媽說的躺著,保持一個最省力的體位,讓心臟絕對好好休息。
同時,到了醫院,這位媽媽立刻簽字,同一手術,沒有耽誤一秒鐘。
不像有的家屬不但問為啥心梗呀,平時好好的不可能心梗呀,這麼年輕你們會不會弄錯了呀。趕緊給七大姑八大姨打個電話,大家一起商量一下要不要轉院呀,要不要做手術呀。
這一折騰少則幾十分鐘,多則一個小時就過去了。
心肌梗死後,心臟隨時可能停跳,這時候多耽誤一分鐘就會導致更多的心肌壞死,就會增加猝死的風險。這位媽媽人家一秒鐘都沒耽誤,完全配合,大大的節約了時間。
最終患者從發病到開通血管一共沒超過40分鐘,挽救了大量的心肌細胞,大大降低的患者心衰的風險,以後基本上也能恢復到幾乎健康的狀態,能上班能旅遊能運動。
過了幾天,這位媽媽找到我,問:你是不是在網上講課的王醫生?
我說:王醫生很多,我確實也叫王醫生。
患者媽媽說:就是你,這幾天一直想找機會說這個事,今天終於對上了,我這幾年就是聽你的課,所以這次兒子犯病一點都沒敢耽誤。他出院的時候,你可得好好說說他,讓他聽話。
可憐天下父母心呀!
孩子們每天忙得都沒時間關注健康,還得媽媽學習來幫助他們關注健康,聽得到還行,能配合一下,就怕那種耳旁風的,你說你的,他折騰他的。
媽媽不會害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