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靜
那個夜晚,高速公路上。護欄左邊,遠處駛來的逆向而行的車輛都打著遠光燈,在沒有足夠高的植物遮擋下,直刺人的眼睛。
趕路,回家,是奔波在路上的人們最迫切的心愿。
夜裡的氣溫更低了。若打開車裡的暖風,就容易犯困;反之,不一會兒車窗的玻璃就會被車內的哈氣覆蓋。於是,開到最低的暖風,就在我努力睜大的眼睛裡變成了一種倔強的性格。
超速,被導航一再提醒;減速,又怕被追尾。透過車窗,聽見白霧繚繞的田野盡頭有鞭炮聲傳來,那噼里啪啦的動靜,仿佛清醒劑,瞬間覺得窗外迷茫的一切幻化成新年的風景。
年前,看到過一幅高清的風景壁紙。是透過一扇窗看到的街道風光——那扇窗里,人們都在趕自己的路。
聯想到四年前在奧地利的維也納採風時,不經意間,抬頭看見一個攝影者從一幢樓房的窗子裡對著我們一行人按下快門的情景,就笑了。
誰是誰的風景?
終於到家了。一路上沒顧上看的微信簡訊里積滿了提前拜年的信息。有不同界別同學們的約聚,有發小訂好餐廳的地址,有父母一輩的友情延續到我們這一輩大家庭之間的聯誼,還有家族中兄弟姐妹親情熱話的團圓……總之,都在計劃中一一排列出日期。年假的窗花,貼滿期待,貼滿相聚。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大年三十前後,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打響了。幸好有微信,好在有電視,我們能夠及時獲得每天疫情發布的信息。從早到晚,全國四面八方傳遞的「守護平安中國」的一言一行都成為新年裡的主題。
加強個人防護,戴口罩,不外出,不聚會,勤洗手,多消毒……這些舉措讓人與人之間有了一道無形的鴻溝,把年前一切計劃中的日程安排全部隔斷。
難得有機會坐下來看電視了。沒想到就看到了一個動人的短片。跨越3600公里,父母給在高鐵上做乘務員的女兒送來驚喜。從新疆到南京,其間倒車數次,為的就是看看過年不能回家的女兒,給女兒送來家鄉的饊子和民族糕點。他們終於趕在女兒下班前看到了女兒工作的環境。
女兒,名字叫王雪琪。她說,「我今天給母親打電話,平時都捨不得掛我電話的她竟然沒說幾句話就掛斷了。」她想不清楚這其中的原因,有些落落寡歡。但她的崗位就在車廂里。每到一個車站,有乘客上車,她依然故作平靜地檢票、查票,引導旅客到達對應車廂座位,然後幫助旅客整理行李架,保證旅客箱包牢固性及排放整齊。正當她互動車廂旅客情緒時,迎頭,就意外地看到父母向她走來的驚喜。
「媽媽,怎麼是您?!爸爸,您也來了?!」
鏡頭裡的王雪琪哭了。和媽媽擁抱在一起的畫面讓人心疼。
她興奮地告訴大家,每到蘇州站,看到對面有一趟車是開往烏魯木齊的,她就會說一句:這是回我老家的車。
「我的工作還是很神聖的。」說這話的王雪琪,清純甜美。
我的淚點落在了短片最後的那個特寫鏡頭上:母女兩個人的手,那麼緊、那麼緊地在握在一起。
明天,或者後天,或者大後天,總有一天,父母都要離開她回家去。短暫的相聚,對於王雪琪來說,是一種賜予。笑中含淚,喜中有愛,年輕的女孩,從新疆走出來的女孩,把她所有的感情融進了和媽媽手握手的特寫里。
許久許久,我都沒有從這個短片效果中緩過神兒來。
聽凡塵落素,會促進健康的心智成長。無論你多大年紀。
回味,那女孩的笑容就定格在腦海中了。這是我今年年初遇見的感覺很美的一個短片。我想,這或許是在疫情發生前拍的。祥和美好,令人回味悠長。
等到無意劃開手機西瓜視頻,正播放著演員柳雲龍跨界演唱的一首《祖國不會忘記》。年前,我曾看到過這個電視直播。他演唱之前,有個電視背景,他說著他導演並主演的電視劇《風箏》中的一段台詞:中國人民正在受難,我們有責任解救他們。我們要努力奮鬥,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情,會經常發生,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牽動人心的畫外音,穿過時光長廊,乘風而來。
他這番話,意味深長,於今仍有教育意義。
有人說,柳雲龍用28年演活了一種角色。說他在每一步作品裡,魂穿角色,成為全劇的脊樑。有人說,他對諜戰題材用心至深。說他的才華溢出螢幕,諜戰劇風潮,他引領了十多年之久。
而我今天所看到的,是柳雲龍站在舞台中央,神色凝重地演唱著《祖國不會忘記》: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在奔騰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軍里,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在輝煌事業的長河裡,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認識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進祖國的江河。
在攀登的隊伍里,我是哪一個;在燦爛的群星里,我是哪一顆。在通往宇宙的征途上,那無私奉獻的就是我,在共和國的星河裡,那永遠閃光的就是我。不需要你歌頌我,不渴望你報答我,我把光輝融進祖國的星座。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
柳雲龍身後背景,疊放的是一張張過去年代為謀求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而犧牲了的英烈們的照片。
柳雲龍的歌聲,在疫情信息頻發的今天聽來,有著別樣的力量。
在當下已經打響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全國的力量正彙集到長江兩岸。吳越楚地,危機四伏,急待救助。大江南北,同舟共濟,扶危渡厄。「沒有硝煙的戰場」,多少醫護工作者都變成了戰士;「守護平安中國」,各行各業的人們都主動選擇堅守崗位。
「不出家門」「少出家門」就是對社會的貢獻。這是特定環境里一項舉措。小區的大門處,已經設立了特別標識:不參與社會活動。不走親訪友。家中不待客。
自我保護的同時,細想,還有多少人根本無暇顧及自己。
一扇扇打開的視頻小窗里,我們看到的畫面是:他們來不及給家人準備年夜飯,自己也根本沒機會吃上一口年夜飯;他們在和時間賽跑,並不在乎未來有誰還記得他們今天的付出;他們的人生格局很大,心地良善,比任何時候都明白什麼叫做不放棄;他們內心有光,照耀別人,也明媚自己……
一個轉角,看見樓下保安認真值守的神情。據說,因為防控疫情,他都沒有回他的老家東北佳木斯過年。
雖然,我們有時候必須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但是,我們各自站立,也可能是一片全新的風景區。
祝福,祝願,所有的人,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