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院線黑馬,我要潑盆冷水

2021-05-26     第十放映室

原標題:這部院線黑馬,我要潑盆冷水

最近有一部新電影上映了。

沒有任何熟臉,純正粵語對白,全中國都找不到國語配音版本。

目前豆瓣評分 8.1分,不少觀眾直呼驚喜,甚至給出了「古典電影之光」的評價。最近它的熱度也有上升趨勢。

它就是首部 4K全景聲粵劇電影——

《白蛇傳·情》

未上映前,預告片就曾驚艷眾人。

水墨畫般的色調,古韻悠長的布景,頗為用心的 CG特效,都讓不少觀眾對這部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充滿期待。

然而質疑聲也此起彼伏。

如何將古老的戲曲藝術與電影結合,使之煥發新生,並不是加入 CG特效就能解決的問題。

船新版本,效果如何呢?

看完《白蛇傳·情》,我只能說——

值得鼓勵,但遺憾頗多。

客觀地講,這次嘗試的 形式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作為普通觀眾的我,並未因此對粵劇燃起更大的熱情。從某種角度看,本次嘗試距主創想達到的目標——讓更多人了解並愛上粵劇——還有一定的距離。

01.景

本片的優缺點都非常明顯。

作為首次融合了戲曲、影視化鏡頭和CG特效的嘗試,全片最大的優點,並不是 CG特效的介入,而是始終在線的中式古典審美。

光是影片的主海報,就可以吊打一堆粗製濫造的所謂奇幻大片。

而預告片中的「水漫金山」,的確是全片的精華所在——

畫面、音樂、情感的鋪陳,都將影片推向了最高潮。

這一段的前情提要是,許仙被法海用陣法鎖住,白素貞和小青硬闖佛門失敗,於是退至海島礁石之上,被逼作法。

海浪的特效令人驚艷,層次分明、清晰,激起的浪花形態各異,浪潮裹挾萬劍逼向鏡頭的畫面也讓人頗有身臨其境之感。

而背景音樂融合了管弦樂和傳統戲曲的鼓聲,既保存了戲曲音樂的擊節之感,傳遞出憤怒的情緒,又通過觀眾更為熟悉的管弦樂,傳達出悲戚之感。

「水漫金山」一節全程沒有台詞,是完完全全的影視化表達。

這一幕的出現,絕對是粵劇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就這短短几分鐘,已經可以讓現在很多古裝劇的一毛錢特效自慚形穢了。

除此之外,影片整體布景還是偏舞台化,注重實景的搭設,且很多場景化繁為簡。

比如斷橋相遇一段,只有三個人和一座橋,周圍全都被繚繞的霧氣籠罩;

新婚之夜,鏡頭前景被庭院的拱門切割,兩人的身影被攏進如滿月般的拱門裡;

除此之外,三折屏風也常被被當做增加空間層次感和朦朧感的重要工具。

虛虛實實之間,留白的美感溢滿螢幕。

當然,一些帶點塑料感的場景也時有出現,比如白素貞變身時滿天的粉色花瓣雨。

但構圖和布景整體瑕不掩瑜,很是講究。

比起網友吐槽的「影樓古風」,什麼盤什麼坊的,之間至少隔著十部《晴雅集》。

02.情

只可惜,能夸的,也就那麼多了。

良好的審美卻沒有具有藝術價值的故事內核相配,對這部《白蛇傳·情》來說,是最大的遺憾。

其實《白蛇傳》作為一出流傳千年的民間傳說,其故事內核和情感衝突十分豐富,可以說是常看常新。

想要讓一部古典作品再次吸引現代人的注意,最需要做的是與現代觀念相呼應。

我們之所以認為一個古老的故事常看常新,當然不是因為故事本身發生了變化,而是觀看故事的人的觀念發生了變化。

許仙與白娘子的愛情,天理與私慾的衝突,這些都可以延展出極為開闊的討論空間,從更為現代的角度看,法海的釣魚執法和白蛇青蛇的姐妹情誼,亦是可待挖掘的寶藏。

古代文人看青蛇,只會當她是男女主人公的助攻,一個敢於反抗強權的非人,一個代表了觀眾心聲的出氣筒。

但在現代人眼裡,青蛇完全可以是白蛇另一個自我的體現,甚至帶有女性自我意識萌芽的意味。

片中的青蛇是唯一可愛的人物

徐克的《青蛇》就徹底解構了傳頌千年的白許之戀。人們陡然發現,當白蛇為愛情捨身忘己的同時,作為丈夫的許仙其實從未有過主動捍衛愛情的行為,甚至因為懦弱次次將白蛇置於險境。

一出愛情讚歌,變成了對人性虛偽的一聲詰問。

當然,從正面讚頌的角度重寫白許的愛情也是完全可以的。

很明顯,這次的《白蛇傳·情》不遺餘力地刻畫了一出被外力摧殘的愛情悲劇,這悲劇來自天道難容的不可抗力。

將兩人的愛情處理得純粹簡單並沒有削弱情感力度,因為白蛇、青蛇和許仙在這場對強權的反抗中表現得足夠剛強,而鬥爭過程也因特效的加入而顯得足夠激烈。

但是,就算將反抗戲份拍得再激烈,那也只是畫皮。

《白蛇傳》這個神話故事的「骨」,在一個「」字上。

如何理解「情」,決定了整個電影是否會陷入陳詞濫調的窠臼。

電影《青蛇》的成功,在於它以質疑的眼光看待人間之「情」。

電視劇《白娘子傳奇》的成功,在於它加入了大量相知相遇以及婚姻生活的日常細節,來鞏固這段凡間的愛情。

但是這次《白蛇傳·情》的文本內核非常陳舊,幾乎與現代愛情觀完全脫節。

電影在最不該刪減的地方痛痛快快大刀闊斧地刪了個精光。

送傘還傘,是兩人斷橋相遇時廣為人知的橋段。拍小兒女的心思不僅為了好看,更是在吸引觀眾進入男女主角的內心世界,從而更好地與之共情。

結果呢,什麼都沒了。

兩人在橋上一路走一路唱,特效不停變換場景,美是美,但是居然唱著唱著就洞房花燭了。

不僅曖昧期的你來我往沒了,婚姻生活的樂趣也沒了。

影片展現的婚姻場景,無非是兩人賞茶觀月,一副相敬如賓的模樣。

白素貞為許仙奉茶,許仙小嘴抹了蜜似的還是大誇白素貞是賢妻,洗衣做飯任勞任怨。

當然,也不是說妻子不應該賢惠。只是,從現代愛情觀來看,一對恩愛夫妻應相互照應,相互付出。

那麼,許仙在這部電影里幹啥了呢?

享受老婆的勞動,夸老婆賢惠,攛掇懷孕的老婆喝酒(導致老婆現原形),被老婆拼了小命救回來,結果轉頭就跟法海跑了。

跟《青蛇》里的懦夫許仙半斤八兩。

可《青蛇》本就對許仙的形象抱有反諷態度。

但本片可是真真切切把兩人的愛情當做傳世經典來塑造。

說實在的,就這麼個人,實在不明白白素貞為什麼要愛他。

當然,影片給出了明確的理由——報恩。

前世,許仙曾經救過白蛇的命,於是今生白素貞以身相許。

但這個理由顯然是自知敘事動力不足,隨便編出來救場的。

打個比方,即便林黛玉是絳珠仙草轉世,今生來報神瑛侍者的恩。但如果林黛玉的性格見識和薛寶釵相似,看重功名利祿,看 世俗人情,那麼賈寶玉與她之間的愛情也不會如此動人。

寶黛愛情真正動人的地方與前世無關,而是他們現世的耳鬢廝磨、吵架拌嘴,以及心意相通。

所以無論是報恩、賢妻,還是相敬如賓,都很難說服現代觀眾。

沒有更具體的細節來支撐兩人琴瑟和鳴的婚後生活,白素貞後來如此以命相博,就顯得悲情有餘而感動不足。

觀眾也許會被白素貞的勇敢打動,但很難為兩人的愛情打動。

鑒於這部電影選擇在 520號那天上映,卻把白許愛情戲拍成了走過場,我要默默給它扣掉一星。

03.敘事

敘事向來不是傳統戲曲的長項,因此,以抒情的唱詞彌補敘事上的乏力,是很多戲曲摺子的短板。

而一部戲曲被改編成電影時,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重新調整敘事邏輯,填補情節空白,讓故事看起來更符合現代人的觀影感受。

但在這方面,《白蛇傳·情》做得還不夠。

電影化的好處在於,可以將戲曲唱詞中寫意的部分,利用靈活的場景調度和鏡頭語言轉化為寫實的戲份。

縱然,電影特效讓「水漫金山」這樣的武鬥場景呈現出了全新的視角效果,可以稱得上是一大突破。

但在文戲方面,不斷更換背景,讓兩個演員咿咿呀呀地唱上半天,鏡頭語言大多數是簡單粗暴的正反打,這根本就不是影視化表達,無非是高級點的 PPT罷了。

更何況,文言唱詞本身就在挑戰普通觀眾的接受度。唱段得太長,而唱詞又無甚精彩之處,只會讓普通觀眾感到食之無味。

整部電影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唱詞

但這的確也是戲曲改編電影的矛盾之處。

戲曲中,很多人物的前傳、性格都是通過自報家門的方式來表達的。比如,許仙在遇到白素貞前,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從小孤苦伶仃,受盡冷眼。

不難想像,一個大美女從天而降,為他建立了一個家庭,無怨無悔地操持家務。這對許仙來說是多大的恩賜,他的內心一定經歷過很大的觸動。

戲曲完全依靠演員的演唱來達到心理塑造的目的。

但如果是一部電影,主人公動不動就抓著別人的傾訴衷腸:

我以前怎樣苦怎樣倒霉怎樣不如意,感謝上天讓我們相遇,自從有了你生命變得好美麗……八成是要被觀眾啐一口爛片的。

電影里大部分情感,都是通過情景設置以及演員的動作傳遞給觀眾。這才是將戲曲的寫意轉化為寫實的影視化做法,也只有這樣才能符合電影觀眾的觀影邏輯。

可戲曲畢竟不是小說。

小說中的心理描寫可以外化為具體的場景和動作,只要保證整體神韻不變,都算是合理改編。

但戲曲中的演唱形式與演唱內容是合二為一、難以分割的。

戲曲的精華就是唱段,唱段的精華就是抒情。

捨去了大段抒情,粵劇原汁原味的魅力也就很難傳遞給觀眾了。

二者要如何平衡,大概是橫亘在戲曲影視化路上的最大難題。

戲曲想要影視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特效尚且可以花錢砸,但想要讓古老的戲曲為現代人接受,絕不僅僅只有經費的問題。

至少從 《白蛇傳·情》來看,創作者沒有找到古老故事與現代觀眾之間的情感聯結,即便有令人驚艷的畫面也難掩空洞。

但是,想到《白蛇傳》的故事有眾多珠玉在前,此次改編,就變得更加遺憾了。

-END-

互動話題

你喜歡《白蛇傳·情》嗎?

如何投稿

上下滑動查看如何投稿

投稿通道

[email protected]

1.不白拿,有稿費。對脾氣我們就將約稿進行到底。

2.稿件要求:以你的聰明才智,看幾篇我們的推送,心裡指定有數。

實習通道

[email protected]

1.會寫,能寫,熱愛寫寫寫。

2.滿足第一點萬事好商量。

凡是來稿來信,小十君都會第一時間回復哦!

後台發送「投稿」可查看投稿細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S8tqnkBbyZbTSdk2yq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