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育兒:特別狠心,特別愛!(建議收藏)

2019-12-25   美術寶1對1

在以色列,很多家族的財富都是世代傳承的,傳承的並不僅僅是金錢,更是一種生存的技能和素質,一種對自我人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精神。

所以,富可以富三代,關鍵看怎麼愛。

總結了猶太家長愛孩子的理念和方法,我把「特別狠心特別愛」歸納出三個內涵,與天下父母分享。


「特別狠心特別愛」的三大內涵和對應技巧,記錄的是在以色列改造三個孩子的經驗、努力和思考,它不僅僅是傳授給不太富裕家庭的家教參考書,相反,它更是給富裕家庭的愛子攻略。我衷心期盼它能夠給爸爸媽媽們一些啟發性的幫助和領悟:

(一)在有償生活機制中愛孩子

「有償生活機制」是猶太生存教育的一個精華,它取得了很好的實際效果,不僅使猶太子孫精明富有,而且還使得他們無論漂泊於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如魚得水地開展他們的事業。

在猶太家長看來,學校里開展的各種各樣技能教育,包括音樂、舞蹈、美術、網球等運動,都是孩子必需的成長養分,但是,這些教育並不能提供給孩子一個生活經驗訓練場。在教育問題上,猶太家長拋棄了很多浮華的東西,把生存教育列在教育的首位,直搗教育的初衷——讓每個孩子長大後生活得更好。

猶太家教懇談會常常討論如何實施有償生活機制的問題,他們認為僅僅學業優異的孩子,人生未必成功,也就是說並不意味著他能在未來的生活中順暢地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曾作過一個調查報道: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後的失業率為1∶15,前者比後者的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從小懂得勞動倫理學的孩子,在對生活不斷體驗的基礎上,找到自己一生的方向,日後更容易事業有成。

(二)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

「延遲滿足」是以色列親子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類慾望的滿足,可以分為幾種:延遲滿足、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即時滿足、超量滿足。好的教育總是提倡「延遲滿足」和「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是愚蠢的行為,「超量滿足」則是浪費之舉動。

以色列家長常跟孩子溝通對話,聽孩子談談他們對延遲享受的理解。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你喜歡玩,就必須去賺取自由時間,但這需要你獲得良好的學校教育和優秀的學業成績。此後,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錢。等賺到錢以後,你就可以玩更長的時間,玩更昂貴的玩具了。但是,如果你搞錯了順序,整個系統就不會正常工作,那你就只能玩很短的時間,最後只能擁有一些最終會壞掉的便宜玩具,然後一輩子就得更努力地工作,沒有玩具、沒有快樂。

以色列學校的家長懇談會,每次都能讓我受益匪淺,家長們常常對「學會拒絕」的家教觀念提出自己的見解。著名猶太教育家彌塞亞早就鮮明地指出:「在家教方面,教育孩子什麼事是不能做的,非常重要。」

「延遲滿足」讓孩子學會忍耐,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為他一個人準備的,他所要的東西並不能唾手可得。

「延遲滿足」增強了孩子被拒絕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了對成功至關重要的逆商。

「延遲滿足」還訓練孩子在延後享受中磨鍊意志,磨鍊對人生的期許,從而變得更有彈性,在學習方面也會變得更有耐心。

(三)撤退一步,學會放手(leavealone)

猶太思想家朱特比有一句名言,被猶太家長珍藏在愛子教科書中。他說:「讓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解決,如果父母過分呵護孩子,反而使孩子失去自信心。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絕對沒有獨立的人格,更不可能有出色的成就。」猶太名人馬克思也曾說:「人要學會走路,也要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他才能學會走路。」

家長為什麼放手難?當新生兒呱呱落地的時候,他與母親臍帶相連、血脈相連,這就使放手成為剪不斷、理還亂的難題。猶太家教法則告誡父母: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他獨立的人格,面對他的世界。撤退越早、放手越早,孩子就越容易適應他們的未來。

在猶太父母看來,不肯撤退、不肯放手,把孩子培養成「超齡嬰兒」,「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是跳蚤」,是父母對一個美好生命的辜負,是父母教育的失敗。真正為子女幸福著想的父母,要有超越世俗成見的慧眼,自己要向後退一步,為孩子多創造挺身而出、探索外界信息的機會。而不是衝鋒在前,一手包辦,擋住了孩子展望未來的視線。

不做包辦的管家,做一個參謀、觀察、提醒的軍師是猶太家長對自己父母角色的定位。父母退居二線,鼓勵孩子挺身而出,尋找興趣和願景,尋找自己的人生坐標並付諸實踐。以自己的速度朝著或許平凡卻不平庸的理想人生前行,儘管一開始飛得慢,卻能續航到終點。

猶太民族並不見得比別的民族更聰明,不過,以僅占世界人口0.2%—0.3%的比例,誕生出那麼多不勝枚舉的天才:馬克思、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蕭邦、孟德爾頌、梅紐因、夏卡爾、卓別林等。1982年開始設立的諾貝爾獎,可以說是由猶太人所獨占,因為有32%的得獎人是猶太人,其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為什麼猶太人培養出這麼多世界頂級人才呢?在人才培養的成功率上,家庭教育幫助猶太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如果父母還沒有懂得愛的藝術,可能會說:「特別狠心特別愛」對孩子是不是太狠心,太殘酷,太沒有人情了?

其實並非如此,「特別狠心特別愛」是以讓孩子長大後生活得更好為出發點,點燃孩子生命深處的技能和素質,它是藏起一半愛,不是丟失一半愛,它是愛得更理性、更科學、更藝術,而不是愛得越來越沉重、越來越迷茫。

有的家長擔心:「特別狠心特別愛」會不會破壞我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其實,這種想法是沒理解猶太家教「特別狠心特別愛」的精髓,沒悟到它隱藏在狠心後面特別愛的那部分。實施「特別狠心特別愛」的猶太家教,強調愛與教結合,但愛和教都要有度。只強調教,孩子就成了教育的靶子,他感受不到愛,他和父母之間的愛也就不會流動。通過對猶太孩子的觀察,我發現「特別狠心特別愛」並沒有隔離開猶太父母與兒女之間的血脈情緣,反而更增添了家庭的凝聚力,增強了孩子的安全感。

就拿我的教育實踐來說吧!

1、我在家裡實施有償生活機制,鍛鍊他們的家務能力,培養他們的財商和生存能力、管理能力、責任意識,但同時,我也要用愛經營好家庭,讓全家人心心相印。我會跟女兒相約公主茶室,共度溫馨美妙的母女時光;我會跟孩子一起做「時間旅行」,享受黏黏糊糊的親子之樂。當他們留著最甜的橘子給我吃,當他們搶著把雞翅放在我碗里,當他們鄭重地許願,要交給媽媽一個燦爛的明天,要給我三把鑰匙時,我真是百般滋味湧上心頭。

「有償生活機制」是一叢篝火,激發了孩子們的生存潛質,在他們脫胎換骨的改變中,我們的親子之情不僅沒稀釋,反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更感激母親的良苦用心,更欽佩母親的智慧。

2、同樣,愛也是「延遲滿足」最重要的課題。當孩子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時,作為父母,你是接受還是拒絕?你怎樣能讓孩子懂得感激而不一味要求?怎樣讓他們了解最值得珍惜的不是五光十色的禮物,而是親人,是快樂,是愛?

我也曾經拒絕滿足孩子們的超額要求,但是,我會花費很多心血,讓孩子明白什麼東西是真正值得擁有的,從爸爸媽媽為他們做的點點滴滴,讓他們體會到愛的渾厚與深沉,愛的綿長與體貼。

3、越愛孩子,越要後退一步。這不是對孩子放手不管、不負責任、放任自流。相反,保持愛的距離,並不代表馬放南山。我就是遠隔千山萬水也要跟他們分享心事。

不越俎代庖,不是撒手不管。相反,我們每個周末都召開家庭會議,一起曬曬太陽,聊聊煩惱,持家比做生意更需要用心經營。我退居二線,鼓勵他們尋找自己的興趣和願景,並不代表我就可以當甩手掌柜了,相反,我更注重跟孩子之間的思想與感情交流,辦事更要從孩子的前途和長遠發展著想。我經常與孩子對話和探討,並常常對孩子加以引導,誘發孩子進行思考。因此,三個孩子也擁有了好口才和判斷能力,在腦海中形成「我也要成為這樣的人」,「我以後要做……」,一步步實踐下去,成功隨之而來。

21世紀,孩子將面臨更加激烈的未來競爭,從小具備自信心、健全的思維模式,具備解決問題、管理自己、管理事務的能力,將為今後的成長、學習和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和積累,就能夠更從容地面對未來。而這些能力的大敵就是溺愛的育兒方式。溺愛是種毀滅性的育兒方式,相信這一點天下父母都有共識。然而,令人憂心的是,很多深陷在溺愛誤區中的父母,絲毫也沒有意識到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幹將,自己正在送給孩子最可怕的禮物。

家長們,聽我一句勸。你溺愛孩子一時,可能就會害孩子一世。等他遲遲不能自立,等他啃老啃成習慣,等他生存能力荒廢,等你離開他的世界,等他再也啃不到白給的食物,他就會哭泣著說:「媽媽,我恨你!」那時候,你再也夠不著他,你會愛莫能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