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子的眉山變形記

2019-10-22     看四川雜誌社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

正如沒有一隻兔子

可以活著走出四川

一根眉山的竹子

也很難以「原生態」的姿勢走出眉山

在眉山

每一根適齡的竹子

都面臨著「被腰斬」的風險

四川眉山人蘇軾曾說:

「食者竹筍,居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可一日無此君也。」

鍾靈毓秀的眉山

走出了蘇軾這樣的千古文豪

也孕育出了千年的竹編文化

眉山境內遍布竹林

(眉山竹林)

無數慈竹在這裡拔節生長

當長到不同年齡時

就會被處理成竹條、竹篾、竹絲

被手藝人編織成各種工藝品

從日常生活所用的

簸箕、竹簍

到用於觀賞的竹編畫作

眉山的竹子在能工巧匠的手裡

變化成可用可玩可觀的各種物件

青神竹編

作為眉山市青神縣特產

其工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可追溯到古蜀時期

01

千年傳承

蜀王蠶叢氏教民農桑起,青神先民就用竹編「箕」養蠶。青神境內漢墓中出土的「執箕俑」就是很好的佐證。

到唐代,張武率縣民編竹簍填石攔鴻化堰,引水灌溉農田。舊縣誌載:「竹石壘者幾多丈。」

民間普遍使用竹編篼、筐、籃,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岩寺摩崖造像及題刻中就有唐代咸通元年( 860年)的「提籃觀音」 。

明代,青神縣人余承勛進京考中進土後任翰林院修撰,所用的竹絲書箱、膳食盒均以竹絲編制而成,非常精美。

清代,青神精美的竹編宮扇,被列為朝廷貢品;抗戰時期青神人將寫有「抗戰到底」的細竹絲斗笠用以慰勞抗日將士。

新中國成立後,青神竹編工藝不斷發展創新,名人字畫、人物山水、花鳥蟲魚等精美竹編藝術品幾可亂真,受到人們廣泛喜愛。

02

精巧工藝

竹編之美,在於造型的質樸和紋理的精細,更在於一絲一縷間透出的秩序感

沉澱了千年的技法在匠人們的全神貫注下幻化凝練,一件工藝品便是一個坐標軸:橫向成緯,遙跨東西;縱向成經,連接南北。

數十年如一日地編織,不驕不躁,拼接整齊,起起落落間,像是親自日行八千里,看過了歷史的雲和月。

「砍竹」

做竹編,首先要砍竹。選竹也是一門學問,竹子要挑又長又直,一年青兩年青的慈竹,竹節之間的距離不能太短,而且不能太老或者太嫩。

看準了,竹編藝人手起刀落,開始砍竹。竹葉上的露水於砍竹時震動掉落下來,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

「刮皮、分篾、抽絲」

獲取了最基本的原料,還要經歷刮皮、分篾、抽絲。從竹子製成薄如蟬翼的竹皮,然後把竹皮分成1厘米寬的竹線;每一根竹線還要再分成48根甚至64根比頭髮絲兒還細的竹絲,難度和工程量可想而知。

「系列」

青神竹編分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瓷胎竹編三大系列。

  • 平面竹編是以國畫、漢書、木刻的手法對名家書畫等進行再創作,其中精品平面竹編以每平方厘米織入48根以上薄如蟬翼的竹絲為標準,其作品猶如以筆描繪於紙上,纖毫畢現、尤為細膩。
  • 立體竹編是用橫截面為矩形的竹絲編製成立體造型,具有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並重的特點。


  • (立體竹編)
  • 立體竹編造型豐富多樣,除了常見的竹編炊具與餐具類,還有竹編壁飾、竹編花籃、竹燈罩、仿生動物與人物竹編,以及竹編鞋帽等,造型多樣,工藝巧妙。
  • 瓷胎竹編是指在光潔的瓷器外面用竹絲編織外套的一種特色工藝品。這種工藝始於清朝光緒年間,一般選用兩至三年的光滑無斑的上等慈竹編織,瓷器則選用景德鎮白瓷。

竹編與瓷器的完美結合,不僅發揚了傳統的竹編手工技藝,也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藝術品。

03

揚名世界

去年4月,結束了四川之行的奧地利總統范德貝倫、時任總理庫爾茨從成都啟程離開。與他們同時返程的,還有來自眉山青神的二兩竹絲——名為《融》的瓷胎竹編

而就在一個月內,泰國公主詩琳通、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也相繼收到了代表四川竹文化的「土特產」:青神竹編

「青神竹編能作為禮物送到友好國家,我感到非常的激動和自豪。」國際竹編工藝美術大師、青神縣竹編協會會長陳雲華說起此事,難掩興奮。

送給喀麥隆總統保羅·比亞的竹編作品《國寶圖》,正是選用青神特有的優質慈竹,經數十道工藝製作成薄如紗、細如髮絲的竹篾,耗時20餘天,手工精編而成。

青神竹編《中華國寶圖》

「喀麥隆也產竹,去年我還去過喀麥隆,教當地人編竹子。」 陳雲華說,「或許因為這樣的關係,送上一幅竹編,更能見證兩國人民的友誼。

而在陳雲華的記憶中,青神竹編作為禮物送給外國友人,已經數不清有多少次了。

1997年,竹編《鄧小平》通過駐荷蘭大使贈予荷蘭友人。2001 年,向泰國外貿部部長贈送竹編《九魚圖》

2002 年,向俄羅斯代表團贈送竹編《熊貓》

……

「最早的一次,應該是1990年北京亞運會。」陳雲華回憶說,成都市竹編工藝廠定製了100個竹編密碼箱,送給了39個國家和地區的友人。「當時反響很好,外國友人大為驚艷,都說簡直沒想到竹子可以編成這樣。」

2006 年,陳雲華創作的竹編作品《清明上河圖》,賣出了 106萬元人民幣的價格。1克竹絲要值3000多元,遠比黃金還貴。

20多年間,青神竹編作為四川「土特產」,通過各種渠道,送往世界各地。據不完全統計,產品已遠銷歐美及東南亞等 50多個國家和地區,向全世界傳達著中國工藝的至臻境界

(陳雲華竹編大師向外國友人傳授竹編技藝)

04

持續發展

小小的竹子,不僅富了當地,也像一座橋一樣,搭起了四川與世界友誼的橋樑。

2001年起,國際竹藤組織就把培訓基地設在了青神,首期培訓班,就有26個國家和地區的56名學員,到青神學習竹編技藝。

陳雲華說,全世界大概有60個國家和地區產竹,而目前國際竹藤組織已有超過3個成員國。

「學習竹編技藝後,這些國際友人可以回到家鄉,大力推廣使用當地豐富的竹資源,幫助很多地方消除貧困。」

據統計,2005年以來,青神共培訓巴西、厄瓜多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貧困人口5000餘人

基於眉山對世界竹產業的貢獻,2017年眉山市政府與國際竹藤組織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從2018年起每年舉行國際 ( 眉山 ) 竹產業交易博覽會。今年的竹博會於9月底在青神縣舉行。

竹家具、竹子做的自行車、竹房子……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竹世界,在青神呈現。

(竹房子)

「從小編竹子,從來沒想過,竹子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世界人民的生活。」陳雲華感慨道。

當前,眉山市政府已將青神竹編的保護與發展納入「十三五」 規劃,加大對青神竹編的生產性保護力度,全域動員、整體聯動、整合資源,推動青神竹編走產業化、市場化道路,力爭在「十三五」時期將竹編產業做成產值過百億、帶動百萬人就業的「雙百」產業

(中國竹編藝術之鄉的縮影——中國竹藝城)

同時,眉山、青神兩級政府在面向市場的設計關上求突破,加強與高校、專家的合作,不斷研發製作出讓廣大消費者看得上、買得起、帶得走、耐欣賞、可實用、能收藏、能升值的竹編工藝新品,並從功能上分生產用品、生活用品、觀賞品三大類,使傳統的竹編工藝實現多樣化、 市場化。

(青神千人編竹編)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青神竹編

影響著眉山人民,甚至世界人民

生活的各處細節

這大概是眉山竹子變形記的

最後歸宿

- THE END -

圖丨部分網絡

MOR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PA4AW4BMH2_cNUgBa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