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搜上的「流水線公主」,讓我看到了人性的醜陋一面

2023-05-10     精讀君

原標題:熱搜上的「流水線公主」,讓我看到了人性的醜陋一面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29/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495天

01

這個各個景點都人滿為患的五一假期剛剛過去,網絡上又開始流行起了一個新詞——流水線公主

導語裡對「流水線公主」做出了解釋:

這個五一,繼「迪士尼在逃公主」之後,公主風又吹到了各大景點,公主們身份不同,但拍照時的妝容、動作和地點都是像素級複製,就像標準商品一樣源源不斷出產。

這個新詞,源於一個公眾號的一篇名為《我在景區當「流水線公主」》的文章,文章里清晰地對「流水線公主」下了定義:

「相較於興師動眾又昂貴的旅拍,流水線公主足夠高效,成本低廉,能夠讓女孩們輕易獲得一種全新的身份,以及日常生活中缺失的讚賞。」

這個詞里是完完全全的嘲諷和貶低,你怎麼就確定拍這些寫真的人,日常生活中都缺失讚賞呢?

詞被快速傳播後,不少女性覺得被冒犯,感覺自己又被貼上了莫名其妙的負面標籤,再一次被污名化。

不得不說,造這個詞的人真的很會抓人眼球、很懂痛點。

流水線這三個字,背後蘊含的潛台詞就是一些事物的機械式重複,沒有創新和創造力,更沒有靈魂。

把它作為這些在景區拍寫真的女性的形容詞,將女生在這個過程中的產出行為視作是商品,字裡行間都是高高在上的傲慢。

再加上「公主」的身份後綴,巨大的反差與不和諧更顯嘲諷。

這讓我想起曾經風靡一時的「運動媛」「佛媛」……各種媛,更別說早就被污名化的「小姐」「小仙女」等等了。

可以預見,這個詞以後大機率又會成為一個用來貶低、攻擊女性虛榮無腦的武器。

02

無法理解,喜歡在景區拍美美的照片怎麼就該被如此嘲諷呢?

首先,既然景區有這一項消費項目,她們作為消費者選擇了,自己可以拍一些特別的照片留做紀念,也拉動了當地的消費,這樣一舉兩得的事,又礙著誰了呢?

其次,發明這一個詞的人其實是在偷換概念

如果硬要說流水線的話,那也應該是攝影工作室與攝影師在流水線作業,而不是被拍照的人。

工作室只是為了高效賺錢,流程和操作難免高度雷同。

但即使每個女孩去同一個地方拍照,被安排上相同的服飾、一樣的妝容,也會被攝影師指導擺上相差無幾的姿勢,她們本身也都是完全不同的每一個人啊,她們經歷的那一刻也都是獨一無二的。

有的女孩,可能就是陽光開朗,喜歡拍照,樂於展現自己,所以她選擇去拍;

但也有的女孩,在平時生活中是內向、不自信的,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鼓起勇氣改變自己的形象,想要給自己留下一個美好的樣子,這也是一種旅行的意義。

有化妝師現身說法,很多女孩子日常生活中非常自卑,出來玩了鼓起勇氣,畫漂亮的妝,穿漂亮的衣服拍照片。

她們常常會在化妝鏡前,難為情地一直對化妝師說自己不好看,是不是很難化。

她們不是想當什麼公主,只是想留下一些特別、美好的記憶,如今拍了照片出來,又被嘲諷為「流水線公主」,設身處地,心裡真的很難過與委屈。

還有帶自己媽媽拍寫真的人說,本來媽媽不好意思,但是拍起來後「不要太開心」。

每一個所謂的「流水線公主」的背後,都是一個被輕易無視的鮮活靈魂。

將各式各樣的女孩統一定義成「流水線公主」,將所有去體驗的女孩都扁平化,忽視了她們在這一行為里收穫的快樂和感動;

用這個標籤孤立了這部分女孩,污名化女孩去景區拍照的這一行為,其實就是一種惡意滿滿的隱性霸凌。

那些總是樂於用一通刻薄自詡為解構,隨隨便便拿一個莫名其妙的詞對他人進行嘲諷,滿足於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的人,讓人看到了人性的醜陋一面。

但好在,很多數人已經不吃這一套了。

03

復旦大學沈奕裴教授,曾在視頻中提出污名化的三個步驟。

她說,污名化具有3個階段:

1、放大個別特徵,將其負面化;

2、將負面群體格式化到對應群體;

3、將特徵對應到個人身上。

這不就是那些空口定義別人是「流水線公主」的人在做的事情嗎?

沈老師說,污名化的三個階段也是歧視產生的第一步

試想如果我們認同了「流水線公主」這一定義,那就是默認了對那些女孩的嘲諷,久而久之,這一個詞又會成為一個新的攻擊女性的利器。

網際網路的確是盛產新詞新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表達形態、拓寬了語言空間。

但是,不是什麼詞都達意,也不是什麼詞都相宜。

我們要警惕這樣的污名化,就像德國學者維克多·克萊普勒說的:

「言語猶如微小劑量的砷:

它們不知不覺被吞食後,似乎顯示不出任何作用,而一段時間以後,這種毒性就會體現出來。」

對此,沈老師的兩個觀點想與大家分享:

拒絕污名化

警惕所有以偏概全,污名化群體的行為。

這是一個很糟糕、降智的鄙視鏈,沒有任何正面意義。

處世態度

我們應該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不要隨便用自己的標準衡量他人,尊重萬事萬物的存在。

最後,如果當你也遇到這樣無端的指指點點和說教時,記得勇敢回擊。

不要輕易地陷入自我懷疑和反省的怪圈裡,自我內耗。

拒絕被貼標籤,拒絕污名化任何群體,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8be036071edb36ef0a9c85ae85f2c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