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70年|動盪國際局勢下,中國不忘「初心」

2024-06-28     澎湃新聞

今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6月28日,中國在北京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等系列活動。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紀念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28日除了開幕式以外,系列活動還包括午餐會以及四場分論壇,聚焦全球治理、全球南方、亞洲智慧、中國式現代化等重要議題,來自國內外的上百位政要、使節、學者等代表將出席活動。

70年前,周恩來總理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國際關係和多邊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紀念這些原則顯得尤為重要。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助理、研究員林民旺向澎湃新聞表示,「70年來的國際關係發展,證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生命力,歷久彌新,在這個時代也不過時,並且越發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和平解決」是中國對國際秩序的追求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截至2024年初,中國同183個國家建立和發展了外交關係,幾乎所有建交公報或雙邊條約都體現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林民旺表示,中國正是基於這五項原則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開闢了廣闊的外交空間。

近年來,中國在多個國際場合重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一直在處理邊境問題等實際外交事務時堅守這一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周恩來總理兼外長會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完整提出。而第一份明確寫入五項原則的雙邊條約則是1954年4月中印簽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1954年6月周總理訪問印度、緬甸期間分別公開發表的中印、中緬兩國總理聯合聲明是五項原則的首次公開發表。

中國在處理與五項原則淵源頗深的印度的關係時,充分踐行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所蘊含的理念。印度莫迪政府上台以來中印關係持續波動,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始終是處理中印邊界爭端和其他問題的重要準則。到目前為止,中印之間已進行了29次中印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會議以及二十一輪軍長級會談。

2024年4月,莫迪接受採訪時稱印中關係十分重要,希望邊境問題能夠儘快解決。中方對此也第一時間進行了正面回應,並一直同印方保持外交和軍事渠道溝通。

林民旺表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里的第一個關鍵點是『和平共處』,另外一個關鍵點則是具體的五項原則。它不僅要求建立一種和平共處的國際關係,而且提供了一個和平解決國家之間爭端的方法。」這就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的主權國家一律平等,以平等協商的方式解決彼此間的爭端,實現互惠互利。

林民旺進一步指出,「這是中國長期堅持的原則,體現在中國外交的方方面面。比如,在烏克蘭危機、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中,中國從不選邊站隊,一直扮演從中調停的角色。」

2023年3月10日,在中國的主持與推動下,中國、沙特、伊朗在北京發表三方聯合聲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復雙方外交關係並明確了改善關係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沙、伊兩國由此結束了長達七年的敵對狀態。這一成就得到包括中東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的高度評價。

目前,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使李輝已展開了三輪穿梭外交。5月23日,中國、巴西就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達成六點重要共識。據外交部介紹,中巴「六點共識」已經得到超過100個國家的積極回應。

自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中國也一直在為結束衝突、避免出現嚴重人道主義危機不懈努力,通過雙邊和多邊方式進行積極的外交斡旋。今年3月,中國外交部大使王克儉開啟了旨在推動解決巴以問題的穿梭外交,先後到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向巴以雙方表達了中國願在「兩國方案」基礎上推動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立場。而在去年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不久,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翟雋就於2023年10月21日出席了在埃及新行政首都舉行的巴勒斯坦問題開羅和平峰會。

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中國也始終扮演勸和促談、維護半島和平穩定的建設性角色。上月月底開始,朝鮮半島局勢一直處於一種「總體烈度上升」的態勢。

6月19日,俄羅斯、朝鮮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據新華社報道,韓國外交部21日召見俄羅斯駐韓國大使,對於俄朝簽署上述條約深表擔憂。韓國外長趙兌烈也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布聲明,譴責俄朝對地區和平與穩定構成嚴重威脅。此外,韓方還表示將認真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可能性。

對此,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越南訪問時警告,如果韓國決定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將犯下「大錯」。

中國外交部曾就半島局勢多次表態。6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就在回應相關問題時再次表示,關於半島問題,中方的立場是一貫的,始終認為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推動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希望各方為此作出建設性努力。

與此同時,中國也與韓方舉行首次副部級外交安全2+2對話,為地區穩定展示溝通意願。韓方在此次會談期間指出,希望中方在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和無核化方面發揮建設性作用。中方強調,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符合包括中韓在內的各方共同利益。當務之急是避免對立對抗加劇,堅持政治解決的大方向。中方將繼續以自己的方式在半島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

「從歷史來看,亞洲地區的戰爭往往在東北亞爆發。現在東北亞的局勢充分說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戰略意義,它不僅是中國自身需要,也是周邊地區所需要的。」林民旺指出。

用和平方式解決問題,也印證了中國對地區秩序和國際秩序的追求。林民旺表示,「在外交中,中國一直不輕言武力,從不輕易付諸武力來解決矛盾衝突。但另一方面,中國也不排斥或者懼怕將武力作為最後的使用手段。」

從「和平共處」到「人類命運共同體」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外交理念進一步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應運而生。這一理念是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繼承和發展,旨在通過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實現全球範圍內的和平與繁榮。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副研究員何田田曾刊文分析,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交話語轉變,核心在於從「互」到「共」,展現了中國的國際法觀從周邊向全球、從雙邊向多邊、從內政向外交、從接受者到推動者的演變。

在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又首次提出包含「六個堅持」的全球安全倡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發展。2023年2月,外交部正式發布《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區別於西方國家「以威脅定義安全」,中國倡導「以發展定義安全」的理念。

中國是全球安全倡議的提出者,更是落實這一重大倡議的行動派。

2023年2月,中國發起的國際調解院籌備辦公室在香港成立,旨在推動以和諧友好的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議;同月,中國外交部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提出尊重各國主權、摒棄冷戰思維、停火止戰、啟動和談、解決人道危機、保護平民和戰俘、維護核電站安全、減少戰略風險、保障糧食外運、停止單邊制裁、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戰後重建等一系列具體的和平調解措施。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稱中方立場文件是一項重要貢獻;4月,在中國積極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宣布恢復外交關係。這是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為地區國家通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分歧、實現睦鄰友好樹立了典範。

林民旺表示,近年來地緣政治形勢緊張,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肆虐,美國對中國的遏制變本加厲,鼓譟「去風險」。從全球來看,發展赤字持續擴大,發展中國家受到的衝擊尤其嚴重。

除此之外,當今世界各地的軍事衝突的數量也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挪威和平研究所6月10日公布的研究顯示,2023年全球發生的武裝衝突比二戰結束以來的任何一年都多。澳大利亞經濟與和平研究所6月11日發布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56場正在交戰的衝突,是二戰結束以來最高的水平。同時,武裝衝突國際化水平也在上升。

面對層出不窮的全球性挑戰,各國更需要加強多邊合作。「目前國際社會對『核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討論層出不窮,這是普遍存在的一種戰略焦慮。大家開始擔心遭到重大破壞的可能性」,林民旺向澎湃新聞表示,「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凸顯。此時紀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它的意義以及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84d4ba796a831520d8841357632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