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曝光:一個項目簽3遍,復工復產像表演!警惕「表演式」形式主義勞「企」傷財!

2020-05-03     七台河檢察

各級領導來了幾十次,實惠沒落地,復產企業還要配合「演戲」;西南某項目現場,領導宣布項目啟動,機械立馬開動起來,可幹部前腳走,機械後腳就「馬放南山」……近日,媒體曝光了一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形式主義新表現,因重面子輕里子的「戲」份過濃,被網友戲謔地稱為「表演式」形式主義。


從媒體報道來看,「表演式」形式主義可謂形式主義的升級版,不少發生在經濟發展領域。參與其中的各類企業、各級領導幹部不僅要走過場,還要「心甘情願」當「演員」,把這場「戲」演得「精彩生動」。花大價錢費大力氣,「演」出面子上的虛假繁榮景象,只為博得領導喝彩,而不顧對企業和群眾是否有意義,此類表現實在要不得。


5月3日,中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頭版頭條刊發專題文章,披露了各地紀委監委在現場查訪、跟進監督中發現的復工復產形式主義。



1表格多手續繁


「3月份收到各類通知32份,每天都要寫材料、填表格,有些對企業情況摸排的通知早上剛發,中午就得交,交得晚還要被通報,根本來不及走訪全部企業,所以只能應付……」近日,河南省平頂山高新區紀工委不發通知、不打招呼,直奔基層、直插現場,對轄區內臨港物流、電氣裝備等六個產業園區進行調研時,聽到了這樣的「牢騷」。


通過調取3月1日至4月15日各部門向園區下發的通知及要求,區紀工委工作人員發現僅工業與信息化科、招商引資科等7個業務科室就向園區及企業發布各類文件通知43份,需要提交的各類資料、表格21份。有些通知傳達不及時,給園區及企業預留時間少;有些政策類通知不加研究和解讀便直接轉發,導致園區在貫徹落實中存在不一致等情況;有些一般性材料也要園區一把手簽字蓋章,甚至無相關事項的也要報送空白表格。


發現問題後,該區紀工委以走訪談話、調查問卷為基礎,列舉出18類典型問題,隨即開展了集中整治。


復工復產中,表格文件多、申報手續複雜直接影響了企業的開工效率。多地紀委監委組織專項督查組,深入各商戶、企業、項目現場察訪,對發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督促相關職能部門立即整改,針對共性問題,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監察建議書。


4月14日,重慶市萬州區監委收到區交通局關於落實監察建議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該區交通局對建設手續辦理滯後問題進行了整改,由過去的「來了辦、催起辦、等起辦」轉變為「通知辦、提醒辦、快速辦」。


浙江省開化縣紀委監委針對部分企業反映的出口退稅申報表格多、政策資金兌現慢等問題,向縣稅務局發出督辦單。縣稅務局專題研究,將出口退稅7張表格整合成1張,並運用稅務APP開通網上申報,提升了企業申報效率。


2堅決整治層層加碼一刀切


前不久,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監委委員余傳劍帶隊到佳能(蘇州)有限公司員工集宿區開展監督檢查時發現,因集宿區內一名員工出現發熱症狀,管理方將整棟公寓封閉隔離,600多名員工因此受到影響,企業也無法正常復工。經了解,發熱的工人並非來自高風險地區,就診後確認只是普通發燒。


「『一封了之』背後實際上是懶政、惰政思維在作祟……」在該區紀委監委督促下,集宿區管理方及時解封,並設置專門隔離區、對管理人員組織疫情防控專業培訓。目前,全區4513家工業企業全部復工,75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員工返崗率達到93.7%,在談招商引資項目121個。


既不能為了疫情防控層層加碼,也不能因為復工復產就將防控責任落下。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某縣發改委擔心復工復產率低,落於人後,在未經實地了解,只給各企業法人打了個電話的情況下,便向市發改委虛報已全部復工的數據。至於企業是否真的復工,已復工企業是否嚴格落實防控要求等情況,他們一問三不知。


為了解真實復工情況,林芝市紀委監委監督檢查組直接前往該縣6家企業實地查看,發現4家企業存在防控措施不到位問題。監督檢查組要求該縣發改委立即整改數據不實和監管不力問題,並將整改情況上報,後續還將對該縣整改情況「回頭看」,確保整改到位。


3「多線作戰」讓基層幹部分身乏術


4月17日,天津市紀委監委第三監督檢查室在寶平街道建設路社區、馨逸社區督查時發現,部分社區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項任務均由居委會主任牽頭,「多線作戰」讓他們分身乏術,致使幫扶政策落實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義傾向,效果不明顯。


該室隨即將情況以工作提示函的形式向寶坻區反饋。收到提示函後,相關部門重新調整幫扶工作組,以幫扶任務定崗定責,並充實幫扶工作組力量,減輕基層幫扶工作壓力。


除了要為基層幹部減負鬆綁外,整合優化管理職能也是化解形式主義的重要方法。


「我們也希望協助企業解決難題,但有些問題超出鄉鎮職能權限,心有餘而力不足。」四川省樂山市冠英鎮副鎮長陳飛對此無奈地表示。


最近,樂山市五通橋區紀委監委在督查企業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時發現,按照屬地管理和行業管理原則,疫情期間,一個部門、一個鄉鎮要監督、服務多家企業。由於管理職能分散、交叉,基層幹部精力有限,監督和服務效果大打折扣。企業也飽受困擾,不僅疲於多頭重複迎檢,反映的問題也遲遲得不到解決。


「單個部門服務能力有限,只能解決一些小問題。有些需要涉及多個部門協同解決的問題因為沒有牽頭單位,就形成『九龍治水』的局面。」該區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對此,五通橋區紀委監委向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遞交了企業復工復產督查報告,提出建立復產企業「點對點」服務機制、組建特派工作組、「一企一組」上門服務等建議。


「哪個企業由哪個工作組負責一目了然,企業復工復產出現問題我們就倒查特派工作組是否盡職履責。」 據該負責人介紹,「點對點」服務機制推廣以來,特派工作組指導企業落實落細防控措施180餘條次;協調解決企業防疫物資、生產物資、資金、用工等難題150餘個。


央媒曝光:一個項目簽3遍,復工復產像表演!警惕「表演式」形式主義勞「企」傷財!


央媒銳評:拆掉「表演式」形式主義的舞台


5月2日,新華社主辦的《新華每日電訊》發表評論文章認為,「表演式」形式主義,主要有三種表現形態:


其一,下級演給上級看。工作乾得好不好,「表演水平」很關鍵。在一些地方和幹部眼裡,虛報復工復產率似乎已成「公開的秘密」。有領導幹部坦言,一開始報80%,看到別的地方都報超過90%,擔心被領導批評,索性報接近100%。在「你虛報、我也虛報」的攀比心理作用下,復工復產率正變得「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其二,政企「聯手」演給公眾看。有幹部反映一個疫後怪現象,有些原來已簽約過的招商項目,有關部門會重新組織再簽一次。有的是省里簽了市裡簽,市裡簽了縣裡簽,層層簽約、人人「演戲」。有的企業不堪其擾,也有的樂此不疲。一位企業負責人說,「我覺得挺好!可以造勢,還能多跟領導接觸!」細品這句話,道出了「演戲」雙方「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心態,有公眾拍手叫好就算大功告成了。


其三,幹部演給群眾看。有的領導幹部表面上「積極」下鄉調研,「深入」企業「體察民情」,而且對基層反映的問題,表態時聽上去都很好,有的還當面承諾一定要辦好,最終企業負責人和群眾等來的大多是「空頭支票」,到頭來在鏡頭前「說幾句」,到處合影「擺拍」留念之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表演式」形式主義的種種場景,可謂是「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典型體現。這種形式主義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任由此類「病毒」蔓延擴散,勢必影響各項政策真正落實。


實際上,「參演」的基層幹部往往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費錢費時費力,沒有實際價值,誰會自願干呢?但領導有要求,哪能不幹呢?」從他們的抱怨中可見一斑。這也空耗了基層幹部和企業負責人真抓實幹的寶貴時間。更可怕的是,演著演著很多人就信了,數據「注水」、虛假繁榮之下,上級政府決策難免被誤導。


「表演式」形式主義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就在於演得「皆大歡喜」,有市場、有需求。根源還在於一些領導幹部腦子裡裝著錯誤的政績觀和發展觀,宗旨意識淡薄,不是為了企業發展,不是為了群眾福祉,而是為了個人的面子和短期政績,演的是貪虛功,而不是抓實績。


缺乏監督,有恃無恐,也是「表演式」形式主義愈演愈烈的原因。這類形式主義藏身於經濟發展中,有些地方借著招商宣傳、產業發展的「殼」,行「表演」「湊數」之實,隱蔽性強,難以被發現和查處。「你『演』我不『演』,那不是吃虧了!」弄虛作假、惡性攀比,一種見怪不怪但貽害無窮的社會病便出現了。


唯有號准脈象,找准病因,才能治好「病」。中央果斷向形式主義「亮劍」,這對於「表演式」形式主義而言,無異於當頭棒喝。


成績是干出來的,不是演出來的。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當前,經濟發展迫切需要「恢復元氣」,需要實打實的數據,硬碰硬的政策,不斷冒出來的「表演式」形式主義,無疑會妨礙復工復產等經濟發展的推進,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 END --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新華每日電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7Ta23EBfGB4SiUwDFC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