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不分房,六歲悔斷腸?」別聽信謠言,幾時分房,得看孩子

2022-09-25     菁媽育兒

原標題:「4歲不分房,六歲悔斷腸?」別聽信謠言,幾時分房,得看孩子

文|菁媽

01

菁菁今年已經8歲多了,但是晚上依然要和我一起睡!我知道孩子小的時候,因為沒有跟我在一起,所以她安全感不太足,所以我現在再給她補償,她要跟我睡也無所謂!

前段時間跟他們班一個同學的家長聊天的時候,我就說到我們家女孩是跟我睡。

她就大驚小怪地說,唉呀,人家網上說「4歲不分房,6歲毀斷腸」,我們家孩子在三歲多就開始分房睡了,他自己睡得很好,我笑笑就沒有跟這個家長再聊下去了!

02

確實現在網上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一些育兒觀念,很多還是屬於「舶來品」,都是西方傳來的。

比如孩子哭的時候不抱,笑的時候才抱,這樣其實也坑了很多孩子,導致孩子沒有安全感,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西方很多孩子一出生就自己分床睡,到了孩子三歲多四歲就分房間睡,因為他們西方是非常注重孩子的獨立,而且他們大人也非常注重有自己的獨立空間。

但是在我們中國就不太一樣,中國是非常喜歡溫馨和諧的家庭情況。

大部分的孩子小時候都是跟父母一起睡的,媽媽也方便喂奶,至少要到4歲的時候,才會讓孩子分房間睡。

而有一些孩子可能會比較黏媽媽,或者是在小的時候因為沒有跟媽媽得到足夠的親密,再長大一點,他要相應地補償,過早地讓孩子分房,反而會傷害到孩子的內心。

03

之前一個網友就提到了他分房睡的經歷,他的孩子過了4歲生日之後,他就讓孩子自己單獨睡了。

但是孩子剛開始每天都要跑過來找爸爸媽媽一起睡,這個網友就覺得那不行,別人家的孩子都是4歲就要自己睡了,我們家孩子怎麼這麼不獨立。

跟孩子好說歹說,說你已經長大了要自己睡了,爸爸媽媽也要自己睡了,每個人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晚上你不要再來跟爸爸媽媽一起睡了,而且還把房間的門給反鎖了。

前幾天孩子都是半夜來敲門要跟爸爸媽媽一起睡,但是媽媽跟他說完這番話,晚上孩子就沒有再來敲門了,媽媽以為孩子已經懂事了,會自己睡了。

沒想到第2天起床打開門就看到孩子坐在房間的門口,抱著自己的小被子靠在爸爸媽媽的門口睡覺。這個網友說當時自己看到這個場景都想哭了!

後來他就自己陪著孩子睡了大概半年多,孩子才慢慢適應自己睡覺。

確實每個孩子的特點不太一樣,你要強求4歲給孩子分房間,萬一孩子沒適應的話,孩子晚上睡不好,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什麼時候分房間?沒有絕對的時間界限,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

第一個方面:孩子自己的意願

家長可以跟孩子商量,你已經長大要自己睡了,你自己睡可以有自己的小房間,可以有自己的小秘密。

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買他房間布置要用的東西,如果孩子覺得很開心很高興,覺得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那可以讓孩子自己睡。

但如果孩子覺得我怕黑,我晚上不敢自己睡覺,那媽媽該陪孩子睡還是要陪孩子睡,畢竟孩子的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個方面:對於自己睡覺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有一些孩子覺得自己睡覺很舒服,可以滾來滾去,而有一些孩子就覺得我晚上怕黑不敢睡覺。

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晚上媽媽先陪你睡著,再去媽媽的房間,半夜如果你醒過來害怕的話,你也可以敲敲媽媽房間的門,媽媽過來陪你再睡一會兒。

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

第三個方面:最好可以給孩子一個安撫物品

有一些孩子之所以要跟媽媽睡,是因為睡覺的時候要摸著媽媽的手,或者摸著媽媽的耳朵,甚至是摸著媽媽的頭髮才能睡著,這就是他的安撫物。

所以讓孩子獨立睡之前,家長要找到可以替代的安撫物,比如說媽媽的一件衣服,或者是一個毛絨玩具,或者是一個小毛毯。

讓孩子有安撫物的話,孩子的內心會更加的安定,他才能更好地獨立入睡。

要想孩子能順利地分房睡,這幾點要做好,記牢了

第1點:先從分床開始

比如孩子在分房之前,可以在爸爸媽媽的床邊放一個小床,讓孩子自己睡在一張床上,有一個小小的獨立意識。

到時候孩子分房間就會更容易一些。

第2點:要建立分房的儀式感

比如告訴孩子有自己一個獨立的空間,是一件多麼自豪的事情,可以自己放自己的玩具,可以擁有自己的小被子,小枕頭,小床墊,小床鋪。讓孩子知道自己睡覺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可以選擇一個特殊的日子讓孩子進行分房,比如說六一兒童節,或者孩子生日的當天給孩子買一件禮物,甚至是給孩子準備一份長大證書送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單獨睡覺。

第3點:孩子在單獨睡的時候,家長也要給孩子講故事,也要給孩子做睡前的安撫動作

孩子自己睡之後,父母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就會更短了,所以睡前的親子時光,也不要忘記了跟孩子聊聊天,講講故事,更有助於促進親子關係。

話題:你們家孩子是幾歲分房的呢?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72abd86b8b6ad54759ddc0f2fdf45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