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中同學在班級微信群里求助,她遇到了一位熱心又讓她煩惱的鄰居,她不知道該怎麼辦?和我同學同住一個小區的一位老人非常喜歡她的兒子,對她兒子也很好,孩子也喜歡和老人在一起,但有一點讓我同學無法接受,就是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她和她老公,說他們不會教育孩子,對孩子太嚴厲,孩子有問題都是他們教育的不好等等。
時間長了,孩子對父母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有一次孩子有些感冒,同學因為忙工作,給孩子買了一些感冒藥就去加班了,回來孩子一個勁地嘮叨,說爸爸媽媽不關心他,還不如一個外人,生病了,自己的父母不在身邊陪著,外人卻噓寒問暖。
我的同學認為孩子已經十三歲了,只是有些流鼻涕,不嚴重,完全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但因為鄰居阿姨在孩子面前說了他們的壞話,才影響了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她很生氣,想去找老人理論,又想到老人平時對孩子挺好的,鬧僵了,不好,她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我很理解我的這位同學,我也曾遇到類似情況,孩子摔了一跤,我見孩子沒事,就讓他自己爬起來,就會遭到鄰居指責,「怎麼當媽的,孩子摔倒了,都不扶起來。」還有一次,我讓孩子放學自己背書包,書包確實有些重,大概十二三斤吧,乘坐電梯時,就被鄰居問:「你是孩子親媽嗎?書包這麼重,怎麼不替孩子背啊?」
好在這種情況不是經常發生,一般我都是以和為貴,一笑而過,如果時間長了,經常有這麼一個外人對我的教育方式指手畫腳,挑撥孩子和我的關係,我肯定受不了。我這位同學想說,又怕影響鄰里感情,可以理解,但碰到原則性的事情,是要分出輕重緩急的,現在都影響到了自己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是必須要說的。如果換做我,我會這樣做。
首先,本著以和為貴,好好談一談
與其生悶氣,不如開誠布公地談一談,告訴老人如果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滿,可以私下說,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孩子不懂是非,會影響父母對他的教育。這樣說,既給老人留了面子,也讓孩子避免外人的干涉。
如果老人不認同,或者態度堅決,就直接告訴她,自己是孩子的監護人,不希望外人插手孩子的教育問題,不要怕得罪人,保護孩子是第一位的,影響到了孩子,就不可妥協,雖然這有些傷人,但這是無奈之舉。
其次,告訴孩子,父母才是最信任的人
孩子往往會感情用事,誰對自己好,誰對自己有利,就認為誰好,而難以理解「忠言逆耳「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告訴孩子,父母才是最信任的人,父母是無條件愛他的人,父母的教育雖然會讓他感到不舒服,但絕無害他之心。
此外,還要和孩子好好溝通,了解孩子希望父母怎麼樣做,自己又能承諾孩子什麼,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前提,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教育就是矛盾產生的導火索。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感受,不管父母付出多少愛,如果孩子感受不到,他都不會覺得父母愛他,父母有愛孩子是以孩子感受到多少愛為標準的,而不是父母付出多少,這兩者之間可能會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