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預期,提高技能,鍛鍊身體,珍惜時間,學好英語,多看歷史。」
作者:今綸
10月19日,滬指收盤跌1.74%,收於3005.39點。也就是說,3000點保衛戰打響了。
我看到有人說是空頭砸茅台,呼籲廢掉所有做空工具,堵住所有做空渠道,那麼,此前的下跌呢?也是空頭砸茅台?
還有人回憶起2008年4月23日,那是第一次A股3000點保衛戰,過了十幾年,又來保衛3000點。
也有人說是外資砸盤。
這些都過去了,或者終將過去,我們不談大事,不談宏觀,談談個人與家庭未來要怎麼辦。
我的辦公桌上有一書法擺件,內容為陽明先生的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57歲的王陽明在兩廣總督軍務時,舊患咳痢之疾突然加劇。他上疏請求離職後,不待批准,就坐船自梧州經廣東韶、雄北行。
十一月二十五日,舟逾梅嶺至江西大余縣南安鎮。陽明因病在南安一停五日,無法前行。至二十九日辰時,召周積入舟,已不能語。久之,開目視之說:「吾去矣。」周積哭著問:「先生有何遺言?」陽明微哂道:「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頃之,瞑目而逝。(《陽明先生年譜》)
每次想到王陽明臨終的這一幕,我都非常感慨,所以,將其臨終遺言的書法作品置於擺件之中,立於桌面之上。
我曾自駕驅車沿著韶關、南雄、梅嶺、大餘一線追憶先生當年的蹤跡。
王陽明的這一生,堪稱波瀾壯闊的一生:
平定南贛、兩廣盜亂及宸濠之亂,因功獲封新建伯,成為明代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王陽明之學以「心」為宗,他以「心」為宇宙本體,提出「心即理」的命題。倡言「知行合一」說,後專主「致良知」說。
但是,王陽明在世時受盡冷落與排擠,曾經在家賦閒七年。
有功不賞反被排擠對王陽明而言是常態,去世之後還要被議罪。
王士禎說:「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那又如何?人生不過如此而已。
所以,要看開些。
面對當下的局勢,我們應該怎麼辦?
聶輝華先生最近接受媒體採訪提了六條建議:降低預期,提高技能,鍛鍊身體,珍惜時間,學好英語,多看歷史。
如果您是抱朴財經的老讀者應該知道,這裡的每一條建議我都提過,而且,我比聶先生提出的更早。
所以,我在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我今天要說的重點是看清趨勢,堅決執行,這其實是兩個點。
我認為「看清趨勢,堅決執行」是戰略,「降低預期,提高技能,鍛鍊身體,珍惜時間,學好英語,多看歷史」是戰術。
為什麼要看清趨勢?因為只有通過一系列的數據解讀,你才知道正在發生什麼?你把股市的資金流向找出來看看,你就大致能讀懂股市。
沒有無緣無故的資金流出,你把各大主流媒體的版面打開看看就知道了。
10月19日,茅台股價下跌達到5.67%,報收1630元,為什麼?因為有人看清了趨勢。和短期原因無關,因為茅台從9月以來一直在下跌。
而蘋果呢?媒體傳出的消息是,iPhone15首銷數據不及14,庫克三天走訪中國三個城市。
財報顯示,特斯拉三季度營收為234億美元,同比增長9%,是三年多來最慢的增速,馬斯克說「特斯拉將堅持繼續降價」。
拼多多的市值已經是京東三倍,而京東和阿里也非常重視「低價」這一利器。
全球市場都在尋求性價比更高的服務和商品,但過程中有轉移、對抗和撕裂。
毫不誇張地說,全球市場正在重構,有些會被放棄,有些會獲得新生,而我們必須看清趨勢,知道正在發生什麼,知道如何安置財富和孩子的未來。
一些證券分析人士立足於技術或者微觀因素討論股票和股市,在當下,已經意義不大了。
單個的信息或者突發新聞並非股市現狀的根本原因。
最近,武漢大學招輔導員,結果不少本校的博士去應聘輔導員。學歷貶值太快,其實對應的還是歷史巨變的時空中,機會少了,工作少了,一些原本創造機會的人主動或者被動躺平了。
此情此景之下,當然只有降低預期。
同時,我也認為,一些以往擁有紅利的職業正在失去光澤,因為它們也很難脫離大環境而獨立存在。
趨勢在進入混沌狀態,所以,資金要重新確立方向與渠道。
在歷史的長河中來看,天道當然是存在的,天道當然不會酬勤,但是會獎勵那些選對了正確方向的人。
8月的時候去福建旅行,一位企業家朋友告訴我:他從2015年就主動停掉了自己的所有房地產項目,離開了房地產市場。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一定要看清趨勢。
「堅決執行」尤其重要。看對趨勢之後要有詳細的計劃,一步步推進戰術,即「降低預期,提高技能,鍛鍊身體,珍惜時間,學好英語,多看歷史」。
每天比前一天進步一點點,每年比過去一年進步一點點,這就足夠了。
有些人很是猶豫彷徨,捨不得眼前的一點利益。又或者對一些事情心存幻想,不過是沒有讀懂歷史,沒有看清趨勢。
提高技能方面,我認為對於很多中年人尤其重要。如果換一個環境,你不能當老總了,不能做白領、金領了,要去干體力活了,能放下身段勇敢面對嗎?
我偶爾因為目的地不好停車的原因去乘坐網約車,遇到過好幾個以前做老闆的網約車司機,有人通達平和,有人忿忿不平,這就是人生。
堅決執行的力度其實是在和時間賽跑,把自己從舒適圈拖出來,成為一顆銅豌豆,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執行過程又苦又累,除了咬牙堅持,也沒有什麼別的辦法,但是衝過這一關就是另外一重天地了。
很多時候,中年人、年輕人的銳變以及爆發力是因為孩子,他們想給孩子拼一個美好的未來。
在整個時空的舞台中央看股市3000點保衛戰,再來看我們的戰術和戰略,正應了那句話:我們改變不了股市和社會,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主動權就在自己。過多關注股市,那麼,你的情緒操縱權就在股市手中。
所以,股市3000點的冷思考是:我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其實,每一個人都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
但是過程和經歷很重要,如果我們在過程中能夠越活越通透,我們的個人和家庭有糾錯機制、能力和見識,還有超強的執行力,這就夠了。
股市3000點破與不破,都不重要了,不過是浪花一朵。
重要的是,我們真的讀懂當下,讀懂股市嗎?我們真的知道路在何方嗎?
我們還有時間,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方向是對的,一定可以和孩子擁有燦爛的未來。
讀史可以明智,很多事情早就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