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轉會期的排列組合建隊,為什麼LPL與LCK會有些差距?

2023-11-22   電競大事件esports

原標題:同樣是轉會期的排列組合建隊,為什麼LPL與LCK會有些差距?

冬季轉會算是LOL職業聯賽里每年的一場重頭戲,而往往到這個時候,每個賽區都會將選手進行打亂並重新排列組合,看上去好像在整合優秀的選手資源,期間也能組成被譽為「銀河戰艦」的一些紙面實力很強的隊伍,但真正到了賽場上才發現,這套組合似乎並沒有那麼有效,甚至有的比之前還爛。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磨合

英雄聯盟這款遊戲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一款5V5的互推防禦塔的遊戲,比拼的就是五名選手在比賽中的協調、溝通、配合以及那種莫名的默契,但我們經常會發現,明明一支隊伍經過一個多賽季的磨合,好不容易有點起色了,結果到了轉會期,身邊的隊友全換了,這等於之前的所有配合、溝通、默契都要推倒重來,這種周而復始就進入了一種死循環。

當然在這種極速配對情況下,確實會出現一些超級強隊,比如今年的JDG,他們幾乎是橫掃了聯賽以及國際賽的所有冠軍,只可惜最後倒在了半決賽。但這種特例必然是少數,而且職業選手的黃金年紀也就那幾年,能有多少光陰經得起這樣去消耗?

那為什麼同樣是轉會期的排列組合,LCK似乎在磨合度上要比LPL更好一些呢?

想要解釋這個問題就必須要聊LPL和LCK的賽訓體系。

我之前看過一位UP主的觀點感覺還是蠻認同的,他說如今LPL的這些教練,永遠是在用職權壓制選手的成長,369那麼好的苗子,為什麼在你白色月牙手裡就是叛逆少年、不聽話,不上進,而到了homme手裡,就變成了國一上?國產的這些教練,有幾個還真的在打排位上分的?職業選手最少目前也是韓服的大師,而作為教練,你的遊戲理解真的就比選手高嗎?實力不夠就開始灌雞湯,選手能力不足,英雄池不夠,應該做的是在後面拿著鞭子抽著他練,而不是一味的迎合選手去改變自己的戰術部署,LPL的教練組永遠被選手牽著走。

而韓國的賽訓體系中,選手對於教練安排的任務是必須要做滿做好的,如果你的實力、英雄熟練度亦或者狀態不滿足首發的條件,那麼他們可以直接從二隊隨時上調選手替換掉你的位置,而這種大框架的模式下,也讓轉會期即便人員出現比較大的變化,只要整體的賽訓體系架構不變,那選手與選手之間的磨合速度會非常快,最典型的就是那年的NS,幾乎算是一支超級僱傭兵團隊,但都發揮不錯,又比如今年的KT,好多都是如此。

所以說在這樣的賽訓體系下,即便說LCK將選手打亂重新組合,也依然能打出一些很出色的隊伍,LPL賽區因為賽訓體系太差,這樣的隊伍雖然也有,但機率就比較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