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褪去後的淄博,如今怎麼樣了?

2023-12-31     新銳作家文壇

原標題:流量褪去後的淄博,如今怎麼樣了?

流量褪去後的淄博,如今怎麼樣了?

2023年已步入尾聲,不知你是否發現:

年初那些紅極一時的事物,現在都已經沒了聲音。

淄博便是其中之一。

當初的淄博「一夜爆火」,全國上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如今,網際網路上有關「淄博」的詞條卻早已所剩無幾,前往淄博的航班也顯得冷落不堪。

種種變化,讓人不禁想問:

「淄博,真的涼了嗎?」

2023年12月,山東淄博。

一場大雪落下,將周圍的空氣變得乾冷。

商鋪旁、轉角處,三三兩兩的行人裹著大衣、腳不離地地向前走著。偶爾,路過的車輛發出細碎的轟鳴聲,在夜色中顯得格外悠長。

山東淄博,作為一座歷史名城,保持了很多年的默默無聞,又在今年年初經歷過「一夜爆火」。

突如其來的熱度,讓當地的小店老闆們仿佛夢一般的,從休閒有餘,變得手忙腳亂。

他們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客人,朝他們報以微笑,心裡自然也是樂開了花。

而如今,淄博的熱度消散,當地市場又落得一副冷清的局面。

圖中是淄博「八大局」,也是當地最大的便民市場之一。

上世紀90年代,這裡還是一處地地道道的菜市。人們來來往往,討價還價;倒也增添了許多生氣。

而在淄博變得商業化,尤其是突然爆火之後,八大局的商鋪們逐漸開始售賣一些「網紅食品」。

雞蛋漢堡、香酥牛奶棒、炸雞排、紫薯芋泥餅......

許多年輕人慕名而來,將這條本就不寬敞的街道圍得水泄不通。

而現在,「八大局」早已不復當時盛況。

(圖源《九派新聞》)

兩旁的商鋪,關的關、走的走;就連路過的行人,也顯得冷清了許多。

而要說到當時淄博最火的是什麼,答案必然是燒烤。

據統計,今年1月開始,淄博市新增燒烤企業註冊數量便達到了739家,且主要集中在2至5月。

在當時,有關淄博燒烤的手勢可謂是炸出了圈。

前有大學生「特種兵」蜂擁而至,後有「憤怒的小鳥」創始人聞訊趕來。

有人不遠千里「打飛的」,只為吃一口燒烤;有人甚至乾脆辭掉了工作,來淄博過「gap year」。

正所謂「不問機票多少錢,就問還能浪幾年?」

廣場上、小攤前,人擠滿了人,每一家店鋪,常常從下午五點排到凌晨2點。

大家有的把燒烤串著吃、有的拿餅卷著吃;總之,怎麼開心,怎麼來。

風一吹,空氣里滿是孜然和啤酒的香味。

而現在呢?

露天燒烤攤,關了。

路邊的小店,撤了。

就連一些有關燒烤的宣傳廣告,也不見了蹤影。

一切的一切,都不免讓人感嘆:

流量,它來得快,去得更快。

突如其來的流量,讓淄博一時間成為了全國最熱的旅遊城市。

而當流量落潮,人群風流雲散之時,只留下一直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還在默默堅守。

淄博熱,帶火了一座城,也帶火了一群人。

還記得當初那位因為太受歡迎而委屈到哭的「鴨頭小哥」嗎?

時間撥回到2023年5月。

當時,一名網友前去買鴨貨,卻撞見了「不雅」的一幕。

一位女遊客,拉著店主的手臂,對其上下打量,還時不時地捏著他的肌肉。

而店主,作為一名「i」人,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行為嚇著了,他一邊扭曲著身子躲避,一邊卻顯得手足無措。

這一段視頻上傳至網上後,網友們一時間議論紛紛。

有的人譴責女遊客,稱她的行為是「沒有邊界感」的表現。

但更多的人,則是將注意力放在了「鴨頭小哥」本人身上。

的確,在流量時代,任何一位有顏值的素人,都具備「火出圈」的資質。

更何況,小哥身材勻稱、性格靦腆,一舉一動中還透露著淳樸的氣息。

這種種特質,更是讓人們又憐又愛。

於是,「鴨頭小哥」徹底火了,小哥的店鋪也成為了淄博市的「網紅景點」之一。

每天,總會有大量遊客圍在小哥的鋪子前,與他合影、拍照,卻鮮少有人記得,小哥只是個賣鴨貨的。

因而,在流量的躁動下,小哥每天的工作,更多地是「被迫營業」,滿足遊客們的需求,而自己的營業額卻不升反降。

最終,因為市場秩序受到影響,小哥的鴨貨店只得暫停營業。

(圖源《青年報》)

「流量」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讓「萬丈高樓平地起」,也能讓千里之堤毀於一旦。

無獨有偶,在流量中「反覆橫跳」的可不止「鴨頭小哥」一個。

還記得在「五一」期間,「綠豆糕」這一詞條竟莫名其妙地登上了熱搜。

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小小的「綠豆糕」,竟也能引發一場悲劇。

一開始,有人在淄博街頭買了一份綠豆糕,沒想到味道出奇得好。

他將這份意外之喜發到了網上,竟意外得到了大量的關注。於是大家都慕名而來,前去打卡這份新晉網紅小吃。

對於賣綠豆糕的老大爺而言,可謂是驚喜萬分,在他前幾十年的擺攤生涯中,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顧客。

然而,「驚喜」到最後往往會變成「驚嚇」。

由於大爺精力有限,產品常常供不應求。

沒有買到綠豆糕,自然有人會感到不服氣。

於是,大家索性建了一個群,分享大爺的動向,組團前去「圍堵」大爺。

面對遊客們突如其來的熱情,大爺也是哭笑不得,甚至當著大家的面喊出:

「我這綠豆糕不好吃!」

然而,遊客們仍然不依不饒,圍追堵截。

終於在某一天,大爺為了躲避人群,一時間沒有控制好電動車的方向,不幸釀成車禍。

不僅綠豆糕灑了一地,大爺本人也因為摔在了地上,腰部受傷。

這件事兒也成功登上了各大媒體,成為了「不文明旅遊」的案例。

如今,隨著「淄博熱」散去,我們再理性地回顧當時的這些事情,不免會覺得荒唐可笑。

誠然,「淄博熱」帶給了當地百姓們前所未有的機遇,卻也同時催生了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亂象。

或許,流量散去,不僅僅意味著冷清,也同樣留給了當地的百姓們一段寶貴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他們可以安靜下來,排除外界的干擾,重新思考,今後的路,到底該走向何方。

如今,6個月過去了,當時的「網紅」們盡數想好了答案。

對於他們而言,「流量」既拿得起,也放得下。

就拿「鴨頭小哥」來說吧。

在突然爆火之後,「鴨頭小哥」曾嘗試過轉型直播。

他將抖音帳號改名為「淄博鴨頭小哥」,擁有了超過46萬的粉絲。

然而,生性內向的他卻並不擅長在直播間裡面即興表演,左右逢源。

面對著部分網友的質疑甚至是惡意謾罵,小哥也曾在直播間裡「破防」。

他與網友爭吵的視頻被傳到網上,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但現在,談起這段經歷,小哥卻能夠一笑了之。

於他而言,突然的走紅,是機遇,也是成長,讓他能夠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

隨著熱度的消散,小哥的店鋪外不再像過去那樣人滿為患,偶爾有幾名顧客來到店前,挑選自己心儀的鴨貨,而後結帳,告別。

這也讓小哥重拾了本真的快樂。

畢竟,最純粹買賣,不過是我恰好擁有,而你恰好喜歡。

如今,小哥已經將創業時的20萬外債悉數還清,接下來,他將用心做好自己的產品,一如「流量」來之前的模樣。

而對於「綠豆糕大爺」而言,被年輕人追捧的兩個月,既是一段神奇的經歷,也是記憶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在回憶起自己擺攤的緣由時,大爺只是說道:

「老是待在家裡怕老婆子嘮叨,不如在外面找點事情干。」

說到這裡,大爺笑了,仿佛這些年的經歷又浮現在眼前。

據@紅星新聞的記者採訪,大爺在周村區賣綠豆糕已經有38年了,生意一直不溫不火。

然而,僅5、6月的時間,大爺便比之前多掙了好幾萬。

對於年輕人的過度熱情,他雖然曾感到苦惱,但更多的則是感動與愉悅。

「周村特色綠豆糕」是大爺自己獨創的品牌。

為了將產品做好,大爺總是自己挑選材料,再根據顧客的反饋,對製作工藝進行微調,研發出獨特的口味。

產品的爆火,不僅意味著收入的增加,更是自己的努力被認可的表現。

這對每一個淳樸的手藝人來說,都是值得慶賀的。

面對著流量的落潮,大爺的選擇和「鴨頭小哥」一樣:盡最大的努力把產品做好。

至於能不能迎來職業生涯的「第二春」,那便聽天由命。

從21世紀初到現在,網際網路帶火了許多城市,也造就了一大批網紅。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爆火的原因主要為以下兩種。

其一是,得益於某一出圈現象,城市的名字開始廣為人知。

例如電視劇《狂飆》大火,帶紅了「京海」的原型——江門。

又如趙雷的一首《成都》,讓這座文化古都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另一個原因則是,城市本身,就像是一座蘊藏豐富的寶庫,只是長久以來都在靜待人們的探索和發掘。

而淄博,便屬於其中之一。

為了讓遊客們放心擼串,當地警局派出了安保大隊,切實保障每一名遊客的安全。

倘若是有載客車輛不打表、亂打表,被投訴,立馬停運。

倘若有飯店欺負外地人不懂當地物價,故意抬高價格,被發現,立馬關門。

淄博市政府也向市民們倡議,要「讓利於客,讓路於客,讓景於客。」

這般周到的服務,可謂是將「好客山東」這段廣告詞發揮到了極致。

而當地的產品質量,同樣也是一絕。

無論是「鴨頭小哥」還是「綠豆糕大爺」,抑或是其他和他們一樣的店鋪老闆們,他們對產品精益求精的態度都讓我們有理由相信:

淄博熱,絕不是曇花一現。

《吳子·圖國》中說道: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

在當今時代,流量的升降,網紅的更替,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然而,如何在流量中不迷失自我,堅守初心,卻是所有人必修的課程。

如今,淄博迎來了爆紅後的第一個冬天,是挑戰,同樣也是機遇。

它淘汰掉了許多唯利是圖,掙快錢的商家;同樣也給了一直堅守在這裡的店主們一次沉澱自己的機會。

我們期待著,一個熟悉而又嶄新的淄博將會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

而那一天,一定就在不遠的將來。

本文作者 | 簧小淮

責任編輯 | 淡淡翠

策劃 | 小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600008b581fa712e50c829c2d7858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