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中巴劃界,耿飈提議將坎巨提劃歸巴方,中央為何同意?

2023-06-25     史密記

原標題:1963年中巴劃界,耿飈提議將坎巨提劃歸巴方,中央為何同意?

領土事關一個國家的主權,背後關乎到該國全體國民的尊嚴,寸土可不止寸金!正因為如此,兩個相鄰的國家很容易就產生糾紛,怎麼來處理邊境問題很考驗領導層的智慧。

中國幅員遼闊,與我們接壤的國家有14個,除了極個別以外,大部分都與我國相處很融洽,可見中央的高瞻遠矚。尤其是1963年的中巴劃界,既讓兩國的關係更為緊密,又為彼此都消除了一大隱患,格局極大。

一、坎巨提的歷史

很多人不理解的一點就是,為什麼我國願意將坎巨堤地區劃給巴基斯坦。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先看看坎巨堤的歷史。

坎巨堤在唐朝時期叫小勃律,曾短暫成為過大唐的藩屬國,往後只有元朝曾控制過這裡,宋、明兩朝都並未涉足,直到1761年坎巨提派遣使節出使清朝,約定每三年一貢,坎巨提才又成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

但是到了19世紀80年代,清朝國力已經衰弱,無暇顧及周邊。而西方侵略者英國在拿下印度後,看上了地理位置重要的坎巨提。經過一番協商,1892年中英承認坎巨提為「兩屬之國」,坎巨提接受中英兩國雙重領導。

可大清自己國土都管不住了,哪還有餘力去控制藩屬國呢,所以坎巨提實質上是被英國侵占了。

1947年,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實力衰退,只能退出印度大陸,但其在離開時還搞了個印巴分治,這就埋下了不穩定的因素。坎巨提不想捲入戰爭,就提出恢復舊時關係,內附中國以求自保。

然而當時的中國也在進行著戰爭,也沒辦法西顧這片領土,所以坎巨提很快就改了主意,於同年11月3日向巴基斯坦發去電報,宣布坎巨提併入巴基斯坦,成為巴基斯坦的兩個土邦之一。

從這些經歷就能看得出來,中國其實基本上是沒有實控過坎巨提的,如果1963年硬要奪回,那我國勢必與巴基斯坦會發生衝突。

一旦發生這樣的事,中巴兩國心裡都會留下一道巨大的疤痕,更何況1962年中國還進行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多樹立一個敵人絕非好事。

二、巴基斯坦的轉變

我們現在稱呼巴基斯坦為「巴鐵」,但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恆的利益,最初巴基斯坦其實更親近美國,還曾說過「只要美國站在巴基斯坦一邊,巴基斯坦就會站在美國一邊」。

1954年巴基斯坦與美國簽訂了防禦協定,隨後又加入了西方國家主導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巴格達條約組織」,這兩個組織都帶有軍事性質,尤其是東南亞條約組織當時還被稱為「小北約」。

周總理1954年10月接見巴基斯坦婦女代表團時就很無奈地表示:「我曾經直率地把這一點告訴羅查大使,美國發起《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主要是敵視中國。巴基斯坦竟參加了敵視中國的集團,這使我們很難過!」

巴基斯坦對美國熱情,可美國人眼裡只有利益,在美國人看來,巴基斯坦不足以達成他們遏制中國的意圖,印度的體量要更合適做他們的棋子,因此其戰略重心開始轉移,逐漸「重印輕巴」。

印度與巴基斯坦自分家以來就衝突不斷,美國轉而扶持對手,巴基斯坦內心無比驚愕,且由於英國遺留的歷史問題,巴基斯坦跟阿富汗的關係也開始惡化,處於內憂外困的巴基斯坦急需突圍。

巴基斯坦環顧四周,能給他幫助的只有中國了。而1959年8月中印在朗久地區發生了第一次武裝衝突,讓巴基斯坦認識到原來真正的盟友就在身邊。巴國總統阿尤布·汗在朗久事件後不久便公開表示,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跟中國進行邊界談判。

1961年2月巴基斯坦提出了中巴兩國進行邊界談判的提議,不過由於早幾年巴國的表現,我國決定先觀其行。

我們等得起,巴基斯坦卻急了,1962年1月巴基斯坦駐中國大使找到了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耿飈說:「只要中國方面復以簡單的幾行字……就足以面對目前的局面了。」

我國感覺出巴基斯坦是誠信的,於是在同年5月3日,中巴就邊界談判問題發表「聯合公報」,邊界談判正式開啟。

三、耿飈與巴基斯坦的淵源

耿飈在戰爭年代是我軍有名的戰將,長征時他擔任了紅4團團長,是全軍的開路先鋒,血戰湘江時他們一個團就阻擊了敵人15個團,居功至偉。此後他也一直在軍旅中,解放戰爭時期著名的「楊羅耿兵團」,這個耿就是耿飈。

只不過建國之初各行各業都急缺人才,周總理點名耿飈到外交部工作,因此耿飈錯過了佩戴將星的機會。在這全新的崗位上,耿飈依然特別認真負責,毛主席都稱讚「耿飈敢說真話,反映真實情況,是個好大使」。

1956年3月,耿飈擔任了新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同年9月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耿飈回國參會,他回國不久主席就相邀會面。

他收到主席邀請不敢怠慢,第二天一大早就去到中南海,當時毛主席正在吃早飯,看到他後親切地招呼他過去一起吃。

吃飯間,毛主席詢問了耿飈巴基斯坦的一些情況,耿飈將自己知道的情況如實回答,毛主席聽後點點頭,隨即又問:你在國外,是否知道國內的情況?

耿飈回答:知道一些,最近美國對我們實行經濟封鎖,國家的製造業遇到了一些麻煩。毛主席放下筷子,嚴肅地說:是啊,有一些麻煩,我們要打破這種局面,還要靠你這個駐巴基斯坦大使要多出力啊!聽到這話,耿飈不太明白:我能起什麼作用啊?

說到國事,主席連飯也顧不得吃了,連忙將耿飈帶到屋裡,指著世界地圖對他說:你的作用可大哩,巴基斯坦連接著西亞和東南亞,所以帝國主義想要用它來對我國實行軍事包圍,但如果我國與巴基斯坦形成友好關係,這種包圍圈就不攻自破。

主席點燃一根煙接著說:巴基斯坦就是我們的從西面通往世界的大門,打開了這扇門我們可以跟更多國家做生意,現在的困境也就能解決了。耿飈恍然大悟,表示一定會落實與巴基斯坦交好的戰略,為國家打開這扇西門。

不得不說,毛主席他們的眼光就是長遠,當時巴基斯坦對中國不算友好,如果我們回以同樣的態度,那就等於是把這個鄰國推遠了。所以不如將我們的誠心擺給對方看,總有一天對方能感受到我們的友善。

1957年巴基斯坦發生自然災害,其國內陷入糧食危機,巴基斯坦政府想盡各種辦法都於事無補,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耿飈知道糧食的重要,於是向中央彙報了此事,並提議對把巴基斯坦進行糧食援助。

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後,對巴基斯坦捐贈了4000噸大米,之後又以極低的價格援助了6000噸,此舉感動了很多巴基斯坦人。

後來耿飈又推動兩國建立中巴航線、開通兩國間的公路交通,增強彼此的經貿往來,這些舉措都給兩國的進一步聯繫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就邊境問題談判

再好的關係,也無法迴避邊界問題,最初擺在中巴面前的不止有坎巨提,還有喀喇崑崙走廊。喀喇崑崙走廊西臨巴控克什米爾,南臨錫亞琴冰川,同時還是我國阿克賽欽的重要屏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英國曾經強行占領了這裡,宣稱將是英屬印度領土,印巴分治後,這裡又被巴基斯坦實控。當然,我國從未承認英國人的強盜行徑,只是該如何跟巴基斯坦交涉就成了棘手的問題。

畢竟涉及到領土的事很敏感,處理不好會影響兩國的感情不說,還會在世界上留下蠻橫霸道的形象。後來巴基斯坦主動找到了我國商談邊界問題,這才打開了突破口。

耿飈擔任駐巴大使三年多,他知道坎巨提對巴基斯坦的重要性遠勝喀喇崑崙走廊,而對中國來說正好相反,於是他腦里就有了一個計劃,何不用坎巨提來換取喀喇崑崙走廊呢?

這樣不僅僅解決了淺層的邊界問題,更能拉攏兩國的關係,同時,有了喀喇崑崙走廊,我們應對印度也能更加從容。耿飈隨即把這個方案上報給了周總理,得到了中央認可。

巴基斯坦最初也有些猶豫,畢竟在他們看來,兩處當時都是他們實控,這樣做有些划不來。不過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解放軍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擊敗印度,這讓巴基斯坦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看到了中國的實力,同時認為與中國交好能大大緩解印度給到的壓力,於是就從地緣政治方面重新考慮,最終同意了耿飈的反感。

1963年,中巴兩國簽署《中巴關於中國新疆和由巴實際控制其防務的各個地區相接壤的邊界的協定》。巴方將喀喇崑崙山走廊劃入中國;中方則同意將坎巨堤地區劃歸巴基斯坦。此後兩國再無邊境爭議。

中巴如今良好的關係,都是老一輩們高瞻遠矚打下的基礎,目光不僅僅是看在當下,更是放在遙遠的未來!如今國家一步步強盛,國際上的朋友越來越多,也是一代又一代領導們的卓越智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4372899c86a8eaa63badafd7dc0d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