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鉑沖向高端,埃安押注的豪賭?

2023-12-16     愛車兵團

新能源汽車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儼然成為我們堅守的信條。電動化掀起的新能源發展浪潮,推動中國車市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主品牌迅速崛起,又加速新能源邁入到品牌更替和疊代的新階段。

回顧自主品牌近幾年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相似的幾個階段,發展初期的換道新能源只為尋得生機,到立足於市場且不滿足於現狀而打起價格戰,再到占穩低端市場接而不斷嘗試拓展高端市場。

上述大概是比亞迪、吉利、長城等幾家傳統車企轉戰新能源賽道發展的真實寫照。然而,近幾年陸續誕生的蔚來、理想、小鵬、哪吒、零跑等造車新勢力,完全有別於傳統車企的存在。

它們當中有的憑藉高端定位、打動用戶的獨特標籤不斷突圍崛起,如蔚來換電服務,小鵬的智駕,理想被標榜為奶爸車等皆歸為此類;有一些則依靠下沉市場和追求極致性價比而贏得一席之地,對應的則是哪吒和零跑。

但,接下來我們要聊的一家車企,貌似不能歸為傳統車企一類,但又區別於「蔚小理」等新誕生的造車新勢力,它就是自2020年11月脫離傳統車企體系宣布獨立運營的埃安品牌。

年銷量翻倍增長 埃安依靠什麼?

埃安的崛起,屹然書寫了國內純電動車領域的輝煌新篇章。AION Y、AION S等憑藉穩定的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帶來的安全體驗,以及實際續航非常接近官方標定續航的設定,埃安電動車推向消費市場後便迅速贏得好口碑。

銷量是最好的證明,2020-2022年三年時間,埃安品牌年銷量累計分別達60,033輛、120,155輛、271,156輛,銷量連年翻番式增長。

2023年仍延續往年一貫強勁的發展態勢,前10個月的累計銷量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份額的6.7%,排名僅次於比亞迪、特斯拉,位居第三。

11月剛公布的銷量為41,567輛,同比增長45%;1-11月累計銷量達434,056輛,同比增長80%,銷量增長有所放緩,但勢頭仍然很猛。

基於今年1-11月累計(434,056)的銷量以及發展趨勢預測,埃安今年達成「保50萬輛,沖60萬輛」的銷售目標雖然較難,但目標達成率在95%以上基本無懸念。

還有,官方此前公布信息稱,埃安已在今年6、7月份實現了扭虧為盈,打破絕大多數新勢力賣一輛虧一輛、賠本賺吆喝的尷尬現狀,實屬不易。

甚至,埃安的高銷量引發了戲劇性的一幕,讓理想官方看紅了眼,其在公布新勢力品牌交付量的周榜中顯然動了手腳,默默剔除了埃安。

埃安銷量一路高歌猛進,的確容易在新能源純電動領域引發震盪,畢竟品牌成立於2017年,獨立運營於2020年11月,即便從2017年算起至今,滿打滿算也不過六年光景。

埃安的發展和崛起堪稱奇蹟,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其取得的閃耀亮眼成績,也容易碰到瓶頸。

原因在於,埃安旗下的主銷車型AION Y和AION S多數流向了B端網約車市場。而AION LX投向C端主打中高端市場,銷量寥寥無幾,盪不起任何漣漪。

埃安崛起,網約車標籤難摘

行業內有種說法,2021年前後,埃安銷往B端市場的車型數量起碼超過60%,如再涵蓋個人購買用於跑網約車的話,埃安品牌兜售出的車型混跡在B端市場將超過80%。當然,關於上述說法,2022年官方給予否認,埃安70%-80%的銷量都供向C端。

哪方的說詞說服力更高,只能講千人千面吧。觀眾認知的「真相」與埃安宣稱的「客觀」數據,恰似是現實世界的兩面。

一面,埃安憑藉精確的判斷以及兼顧B端/C端的發展,搭上了新能源發展的頭班車,贏得了良好開局。

另一面,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AION S網約車隨處可見亦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埃安吃到了B端市場的紅利,體量之大可想而知。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被B端反噬自然無法避免,結果就是,埃安「網約車」的標籤在消費層面一時半會難以摘除。

埃安一邊押注C端市場,同時埃安高層又喊出:「絕對不會放棄網約車市場!」站在埃安的立場情有可原,不願捨棄有利潤可為的B端,又要依託C端崛起沖高。

埃安面臨的轉型談不上邁入了生死攸關的交叉口,但崛起之路遠比比亞迪、吉利、長城、長安等要艱難坎坷得多。

當下,隨著網約車市場逐漸飽和,埃安的重心逐漸由B端向C端傾斜,通過營銷宣傳和重構新品序列,推出時尚個性化的新品博取年輕人的認可,有意宣傳和引導觀眾,重塑埃安品牌在消費端的形象,甚至通過推出全新高端品牌昊鉑來改寫命運,拓展出新的增長點。

「網約車」烙印,是否會阻礙埃安走向高端市場的一把枷鎖,乾坤未定結局難料。因為,昊鉑高端品牌算是另起爐灶,使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全新品牌LOGO、高端定位區別於埃安系列,甚至配備獨立展廳運營銷售。

昊鉑沖向高端,是一場驚天豪賭?

大家可能不知,埃安創立之初的品牌定位——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而昊鉑是其夢想再起航的新方舟。運營轉虧為盈的同時,電動化技術碩果纍纍,昊鉑出世是自然而然的事。

埃安深耕新能源領域多年,積攢了幾乎全套核心技術,包含純電專屬平台,多合一電驅、彈匣電池、超級快充技術、微晶超能鐵鋰電池、星靈電子電器架構。

智能化領域,埃安推出了ADIGO SPACE(智能座艙)、ADIGO PILOT(自動駕駛)、自研作業系統賽普OS,構築起新能源領域的技術護城河,可想而知,埃安發展多年積累的「家底」遠比我們想像中的深厚。

2023年下半年,昊鉑品牌迅速推出昊鉑SSR跑車、昊鉑GT、昊鉑HT共3款高端純電動車。短短半年時間內三款高端車傾巢而出,可見埃安沖高的決心和迫切感。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昊鉑面臨的高端品牌和殘酷局面,與埃安曾搶占B端市場的局面不能相提並論,前者顯然更加內卷。

縱觀當下高端新能源細分市場,騰勢、仰望、極氪、智己、魏牌、蔚小理、問界、智界、星紀元、高合……以及被戲謔為高端新能源的「邊緣人」,如奔馳、寶馬、奧迪、沃爾沃等一、二線豪華品牌,甚至還有即將入局的小米汽車,昊鉑此刻入局,大抵會落入同質化競爭的修羅賽場。

細化到具體車型,昊鉑SSR硬頂跑車售價超百萬,零百加速時間最快1.9s,更多的是象徵意義,其與售價76.90萬元的極氪001 FR版如出一轍,拔高品牌定位是首要目的,暢銷與否是其次。

而昊鉑GT、昊鉑HT等具備的旋翼門/鷗翼門、800V平台、支持快充、超強智駕等優勢,甚至零百加速時間邁入4-5s級別,電動智能化驅動之下,論誰也無法避免陷入同質化的怪圈,昊鉑GT、昊鉑HT無法獨善其身。

譬如,小鵬P7i 鵬翼性能版、智己LS6、智界S7、高合HiPhi Y和昊鉑GT/HT又有多大的區別?智能超級滿配,價格之卷前所未有。縱觀當下車市新能源品牌之豐富、車型品類之繁多,置身當下任誰都是滄海一粟。

不難想像,新能源的下半場,昊鉑的結局仍然撲朔迷離。

總結

新能源陣營中,埃安的崛起顯得尤為與眾不同,區別於一汽-大眾、東風本田等合資品牌,又與比亞迪、長城、吉利等自主品牌截然不同,埃安開拓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崛起之路。

誕生於新能源發展的初期,藉助B端網約車市場的發展迅速攻城略地,同時又能兼顧C端的發展,穩住基盤之後,今年又傾盡全力押注昊鉑高端品牌,站在如今的時間節點,埃安能否再完成一次華麗轉身?

答案,只能交給時間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23f026acfda5762f1d4104bfe0647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