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大二院
雙11剛剛過去,浙江作為全國消費第2的「剁手」大省,著實露了一把「富」。除了兜兜里富,還有一個龐大的群體身體也很「富」,因為他們得了一種俗稱「富貴病」的疾病——糖尿病。
今天,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全球有4.25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嚴重危害著廣大患者的健康生活,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它的症狀還常常很隱蔽。
血糖超10倍全然不知
小伙子「酮症昏迷」才來醫院
小張是一名33歲的小伙子,平時工作兩班倒,不愛運動的他,飲食上更是放飛自我,吃飯基本是外賣+可樂, 170cm的個頭有200多斤。
幾天前,他在工作崗位上突發頭暈,且逐步加重,於是到浙大二院濱江院區急診就診,一查血糖,竟有47mmol/L!直接刷爆了微量法測血糖的閾值(最高能測到33.3mmol/L),要知道,正常空腹血糖在3.9-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3.9-7.8mmol/L,小張的血糖幾乎超了正常值10倍。
病情穩定後,小張自己也捏了一把汗,「從來不知道自己血糖高,不來醫院都不知道糖尿病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體檢發現以前,都不知道自己血糖很高,有些甚至到了出現很嚴重的併發症,入院檢查才發現糖尿病。」 浙大二院內分泌科任躍忠主任說,「現在糖尿病患者中,年輕人越來越多,這和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年輕患者中,有些由於工作需要,長時間坐在電腦前,缺乏運動,加上愛吃高油、高熱量的重口味外賣,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糖尿病患者飲食誤區多
1 拒絕和家人住,怕影響家人吃好喝好
為了更好地普及糖尿病知識,在聯合國糖尿病日來臨前,浙大二院特開展了「走進糖友之家,共享『食』光靜好 」的糖尿病患者家訪活動,在家訪過程中,浙大二院糖尿病專科護士何曉雯就碰到一位不敢和家人一起住的王奶奶。
「走進糖友之家,共享『食』光靜好 」家訪活動
王奶奶70多歲了,已患糖尿病多年,老伴不在後,她一直一個人生活,買菜、燒飯、洗衣……考慮到年紀大獨居生活有風險,兒女一直請她到家裡來住,她都拒絕了,因為她覺得自己是一個糖尿病患者,吃得和普通人不一樣,住到兒女家去,豈不是害得孩子們也要跟著自己吃「沒味道」的東西?
「其實,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指南和普通人的健康飲食策略並無差別,都應該少油、少鹽、少糖,很多糖尿病患者知道自己得病後,就覺得自己得和家人的飲食完全分開,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今年聯合國糖尿病日的宣傳主題『家庭與糖尿病』,進一步強調了具有健康生活方式的家庭環境對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影響,因為很多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根源,來源於家庭的不良飲食習慣,如果家族成員中有糖尿病患者,那家人都該更注意健康飲食、積極防控才對,而不是『你管你的淡口味,我吃我的重口味』。」
「幾個月前,我們還碰到過一位糖尿病患者,她家一共6個兄妹,5個都被確診為糖尿病,還有1個哥哥血糖也出現異常。除了遺傳因素以外,據了解,6兄妹都特別愛吃油煎、油炸食物,所有的菜都是紅燒的,無糖不歡,他們的不良飲食習慣也是糖尿病家庭聚集的一個重要原因。」何曉雯說。
1 把「糖」與甜劃等號
在臨床上,內分泌科的醫護人員還常碰到「把『糖』與甜劃等號」的患者,不敢吃甜食,甚至連水果都不敢碰。有些患者說,得了糖尿病後,我什麼甜的都不吃了,平時就專挑咸口的吃,實在餓了、饞了,就找無糖餅乾、無糖沙琪瑪、無糖芝麻糊,吃這些總沒事吧?其實,這些食物同樣是麵粉、麥粉做的,也是主食,經過深加工後,能量甚至更高,多吃一樣就能讓血糖飆升。
1 不敢吃米飯,改吃麵食、饅頭餐
前不久,一位50多歲的北方阿姨吳女士來給杭州工作的兒子管小孩,因為血糖太高、控制不好住進了浙大二院內分泌科,在每周四下午何曉雯組織的糖尿病患者小組教育討論活動中,她感嘆到,這次住院讓我最高興的事是我終於可以吃飯了!
「為什麼不能吃飯?」,在大家詫異的目光下,她說,自從得了糖尿病,她們那裡的人都說糖尿病不能吃飯,要吃面和饅頭,所以她一直在吃莜麵,米飯一點都不敢碰。其實,米飯和麵條、饅頭都是碳水化合物,對血糖的影響都比較大。選主食,更重要的是粗細搭配及攝入量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究竟該怎麼吃?
這份膳食指南請收好
1
吃、動平衡,合理用藥,控制血糖,達到或維持健康體重。
2
主食定量,粗細搭配,全穀物、雜豆類占1/3。選擇主食時,提倡選擇低GI主食。低GI的食物在胃腸內停留時間長,釋放緩慢,葡萄糖進入血液後峰值低,下降速度慢,可減少餐後血糖波動,有助於血糖控制。
3
多吃蔬菜,水果適量,種類、顏色要多樣。增加新鮮蔬菜攝入量,可在兩餐中間或者運動前、後選擇GI較低的水果,數量不宜過多。
主食和蔬菜、水果的GI舉例
低GI(<55) | 中GI(55-70) | 高GI(>70) | |
主食 | 極少加工的粗糧,如蕎麥、黑米、麥麩、藕粉、玉米面粥等 | 小米粥、玉米面、蕎麥麵條、窩頭(玉米面、麵粉)、煮/微烤馬鈴薯等 | 精緻食物,如饅頭、麵條(小麥粉)、大米飯、糯米飯、油條、煮紅薯、白麵包、蘇打餅乾等 |
蔬菜水果 | 洋蔥、番茄、黃瓜、海帶、花生、芋頭等;柚子、鮮桃、櫻桃、蘋果、梨、柑橘、草莓等 | 山藥、甜菜、麝香瓜等;菠蘿、葡萄、芒果等 | 南瓜、紅蘿蔔等;西瓜、棗等 |
註:需要注意的是,GI是指升高血糖的能力,每種食物對血糖的影響不僅與GI值有關,還與進食食物的數量有關。
4
常吃魚禽,蛋類和畜肉適量,限制煙燻、腌制等加工肉類攝入,減少肥肉攝入。
5
保證每日300克液態奶或相當量奶製品的攝入;重視大豆類及其製品的攝入;零食加餐可選擇少許堅果。
6
清淡飲食,足量飲水,限制飲酒。
烹調注意少油少鹽,成人每天烹調油25-30克,食鹽用量不超過6克
推薦飲用白開水,成人每天飲用量1500-1700毫升
避免含糖軟飲料,可適量飲用淡茶與咖啡
不推薦糖尿病患者飲酒
7
定時定量,細嚼慢咽,注意進餐順序。
定時定量進餐,餐次安排視病情而定
控制進餐速度,細嚼慢咽
改變進餐順序,先吃蔬菜、再吃肉類、最後吃主食
8
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個體化營養指導。
注重包括飲食控制、規律鍛鍊、遵醫囑用藥、監測血糖、足部護理以及高低血糖 預防和處理等六方面的自我管理
定期接受營養(醫)師的個體化營養指導、頻率至少每年四次
糖尿病,加強自我管理教育很重要
全球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教育,我們國家更多。教育改變行為,健康的行為改變糖尿病。
文 / 浙大二院 宣傳中心
糖尿病膳食指南 / 浙大二院 內分泌科
戳在看,手頭要富,身體不能太「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