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是怎麼採購元器件的?(sourcing流程)

2019-12-08     採購從業者

驚聞某位手機廠的某位硬體工程收受賄賂500萬+,大家一定會奇怪一個IT屌絲怎麼會有如此大的權利?某廠一個搞班車承包的,都能收受賄賂千萬級,採購器件這麼個口子,500萬不足為奇。下面就說一下器件的Sourcing流程。


1、什麼是Sourcing?


Sourcing和Purchasing在中文的意思差不多,都可翻譯成「採購」,那是因為大家都想不出更好的方法來譯Sourcing。各位朋友如果有更好的翻譯方法,請告知。從實際職能上講,兩個工作的內容大不相同。


Sourcing的詞根是Source,即根源。所以簡單地理解,Sourcing是找到根源,即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在新產品開發中,Product Sourcing就是為新產品找供應商。


Purchasing就是採購。相對於Sourcing,Purchasing更側重於訂單處理(PO Transaction),即詢價、下訂單、跟蹤訂單、催單、收貨、付款等。相對而言,Sourcing屬「一次性行為」,一旦選定合適的供應商並把他們帶上正規,Sourcing的任務就基本完成。當然Sourcing的過程可能很長。然後是Purchasing去執行日常訂單管理。當然如果Sourcing選定的供應商有表現問題,例如質量、交貨、價格等,那麼Sourcing有可能再度涉入,尋找新的供應商。當然這種區分有點理論化。在很多公司,Sourcing和Purchasing是由同一組人員完成。但對於建制完全的大公司,總體趨勢是把Sourcing從Purchasing分離出來。


從上面的分工不難看出,Sourcing相對更戰略一些,而Purchasing更側重於日常工作。在工作中,Sourcing與產品部、工程技術人員等交流較多,而Purchasing則主要是支持生產部、客戶服務部(例如備件在硬體開發的器件選購這個環節,一些小公司是沒有自己的器件庫的,所有的器件採購是由硬體工程師和採購部門的人員共同完成,領導簽字。開發新產品時,如果選用了新器件的時候,考慮和對新廠家的考察沒有那麼細緻、深入、全面,幾乎沒有sourcing這個動作,或者說這個動作非常簡化。


2、 我為什麼要寫Sourcing這個內容?


首先如果一個硬體工程師的開發史是一段Sourcing史的話,你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在於,你在不斷的玩新東東,而不是走前人已經開發過的老路;不幸在於,你要跟各個方面不停的角斗。


我在菊花廠的硬體開發歷史就是一個Sourcing的歷史:AMD的Athlon64 3400,配套的VID電源,Intel的Core i7第二代,LE620(Arrandale)以及配套的VID電源,TI的Shannon,Freescale的P4080、P3041,還有NXP、TI、Intersil等等的一些接口晶片、電源晶片等等。一路廝殺過來。也因為搞Sourcing,對產品的思考、對採購的思考更多一些,同時也結識了很多朋友,公司內外的都有。


TI的朋友說,他那裡來的新員工,入職的一課是學習《硬體十萬個為什麼》的《華為是怎麼研發的》系列文章,所以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所以今天直接寫Sourcing。


3、 我總結的Sourcing四模型:


看看Sourcing的人員構成,你就知道需要跟哪些人進行廝殺了。



我總結:Sourcing的運作模型,有4個:


1、基本型,行管和採購主導;


2、通用型,行管和採購主導,硬體研發影響;


3、專用型,硬體研發主導,行管和採購統籌;


4、壟斷型,廠家很屌;研發、行管、採購抱團尋找方案級替代,培育潛在第二梯隊。


四個模型的各個勢力的影響如下面幾個圖表示。


第一、 基本型:電容、電阻、電感、連接器、線纜、磁珠、三極體、二極體等等,廠家之間的差異基本沒有,選擇哪幾家,基本由採購部門自行解決。如果有革命性的替代產品,會由行管進行提交規劃和申請,例如MOSFET的Rdson如果每年會做規劃,研發可以推動採購進程,但是可操作空間不大,用數據和事實說話。曾經NXP希望我推動其MOSFET的導入,但是其產品對於Infineon英飛凌沒有絕對的優勢。從研發角度的我,不可能去推動這件事情,第一我自己沒有收益,第二我的作用其實也微乎其微。但是如果使用過程中,發現器件的一些致命問題,是可以將該器件禁用的。



對於晶片的Sales來說,關鍵要搞定採購,多吃飯,多搞好關係,多去東莞(這句純屬杜撰)。


第二、 通用型:主要的器件就是電源控制器、FPGA、DDR、Flash、電平轉換晶片等等。就是有多家可以供貨,但是各家其實是有差異的,行管會做好相關的規劃,按照行業的發展進行晶片的導入規劃,但是呢人無完人,另外呢規劃趕不上技術的發展。所以部分這裡的器件是由研發發起的。例如FPGA剛規劃好,但是廠家規劃已經發生變化,或者競爭對手的商務策略非常好,價格非常有吸引力。


我曾經就導入一家Altera的FPGA,原因很簡答,第一要支持DDR3、成本敏感,需要多個SGMII接口。當時正值Arria系列推出,市場打得非常精準,同時正值Spartan6諸多問題在各個產品攻關。所以這個sourcing走得非常順利,行管也修改規劃。所以通用型器件的Sourcing是以行管規劃為主體,以價格優勢打動採購部門,以新技術為突破口推動研發。



通用型器件,行管和採購是非常有話語權的,器件廠家需要找對人,多與行管搞好關係,更重要的是跟行管的領導搞好關係,擒賊先擒王。


第三、 專用型:這種主要是以一些處理器、控制器、協議類晶片等等。此類晶片,對研發技術的依賴性高。


1,產品本身需要性能、功能、成本、質量各個方面更不能出現硬傷;


2,服務態度和支持力度很重要,此類晶片,可以一個好的FAE打天下;


3,市場定位要準確,符合用戶的發展方向和規劃、戰略,更容易打動客戶。



此類器件,行管的影響相對弱很多,主要原因是行管並不了解產品的訴求和具體的規劃,此時的行管能力相對較弱;研發的技術開發項目的方向要及早進入,器件廠家介入越早,機會越大。因為如果器件一旦進入臨時編碼,就不會輕易替換。


產品本身還是很重要的,例如LSI的產品,PMC可能也有對標的,但是撼動不了他的地位,因為在支持、產品、成熟度上面差距很大。


這類器件以嵌入式器件為主,所以軟體的因素不可避免,因為在器件選型的時候務必考慮OS的繼承性,軟體的歸一化等問題。


第四、 壟斷型:風口浪尖上的Intel、Broadcom等等;


這種器件,即使有對標器件,你也不會考慮,因為差距有點大;Broadcom排名菊花廠供應商態度最差榜TOP1,Intel排行TOP2;


曾經一個同事給Broadcom打電話諮詢一個問題,Broadcom很傲慢的問那個同事:你是哪個部門的?你們領導是不是誰誰誰? 哦哦哦,那我們不支持的,你們量太小。。。。當時那位同事想砍人;


往往為了打擊這種壟斷的供應商,公司會制定方案級策略,比如:I公司的價格談不下來的時候,啟動了一個A的開發項目;一開始I公司還有一些應對策略,後來I公司的工程師說:「接上峰通知,價格就這樣啦,你們可以用別的器件,A公司,哈哈哈」。後來ARM牛逼了,開始進軍高端伺服器了,I公司的兄弟說:「這樣世界才有意思啊,不然我們一家玩有啥意思」。就是這麼任性!


Intel公司的某位FAE,搞不定問題,也找不到相關資料,打電話不接,最後就一句:「以後不要給我打電話」,氣的我直接一份郵件,指出他們的N多不合作態度,抄送其公司所有我認識的人。



壟斷型,啥也不說了,說說都是淚啊。


4、 通用型、和專用型器件



FAE和Sales的策略和打法(我是晶片銷售的門外漢,把我見過做得比較好的供應商的一些方法共享給各位)


1.幫助研發在浩大的器件庫中,找到你可以選用的已有編碼,不走sourcing才是研發人員和整個公司的訴求。如果一上來就想新編碼,往往吃力不討好。


2. 如果找到自己廠家已有的編碼可以符合客戶的訴求,可以想辦法把自身產品演進的思路策劃好。


3.如果沒有自己的編碼,要知道主要的競爭對手和其的優缺點,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如果產品有優勢,需要強化自身的技術領先性,讓客戶覺得是降維打擊對手,不選用你的晶片,會讓客戶的硬體覺得不上檔次。


4.幫助工程師、設計、調試、問題攻關。讓工程師離不開你,讓他殘廢。這種打法比較累;比較好的方式是,授予魚不如授予漁,和工程師一起成長,成為朋友,成為戰略合作夥伴。


5. 如果自己的方案是獨家的,沒有Pin to Pin的兼容方案,幫客戶找到潛在的競爭對手,實現方案級替代(放心,其實不會造成實際的威脅)。因為大公司不喜歡獨家供貨,不願意被供應商綁架。


6.不要輕易放棄,如果發現供貨量下降,要研究客戶是否碰到了什麼困難。例如我們曾經解決一個單板插不進框的問題,分析了很多原因,覺得金手指的連接器、和金手指的PCB的問題。於是調整了FCI和Tyco的供貨比例,將FCI的供貨比例調為0。實際,最後我是去機框工廠跟線,通過結構手段解決了問題,但是這個供貨比例再也不會調整回來。


7.如果你的產品在本身沒有優勢,可以在周邊找一些配套和優勢,比如:外圍器件的價格比對手有優勢;配套軟體成本有優勢;


8. 對研發屌絲好一點,他們其實很容易滿足。


5、 採購專家團是什麼?


採購專家團,就是一幫Sourcing利益相關的部門領導,組成的一個評審團,各種採購打官司的事情,一般都是到這個組織去評審PK的。


這個採購專家團的會議,一般分兩種,一種是走過場,其實就是這幫領導們不知道你要幹嘛,說出一個器件的風險,只要在領導的認知範圍內,你的邏輯和故事是說得通的,那麼就pass了;


如果有個領導是個大拿,那就容易一言堂。比如我曾經彙報DSP的sourcing,本來準備的很充分,結果大領導一句話:T公司是我們的方向,L公司的只是策略……於是我啥都沒說,就Pass了。


6、 Surcing的作用是什麼?


第一、 他的本質,找到最合適的供應商,最合適的配件和產品;


第二、 多部門參與,全流程考慮,考慮維度多,不偏廢;


第三、 流程時間長,對供應商和產品做充分的考察和研究;


第四、 各個利益部門PK,制約,不同的KPI考核指標,進度、質量、可靠性、商務主動性、成本、長期戰略合作等等等等。


第五、 有效降低灰色收入。


第六、 Sourcing流程在項目啟動的同時就啟動了,這樣充分考慮器件的商務策略、生命周期、可靠性等等因素,避免等項目做完了,發現器件不能選用或者成本很高,或者商務上被綁架。


來源:硬體十萬個為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lYa5G4BMH2_cNUgBN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