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說謊、破壞公物……你的孩子在學校闖過禍嗎?其實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闖禍」,特別是在學校,他們面對的都是同齡人,處事能力、判斷能力、認知能力都差不多,所以在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孩子成長就像學騎自行車一樣,初學者難免會摔跤,但不摔跤就永遠掌握不了技巧。因此,闖禍對孩子而言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闖禍也是成長的一種方式。
今天的「浙江家長學校」專欄,杭州市文淵小學姚淑琪老師要告訴各位爸爸媽媽,面對孩子闖禍,千萬不能以暴制暴,更不能推卸責任!要與孩子溝通,了解事情原因,及時補救並藉機教育。
課前預習
按照慣例,當然還是要為大家
先介紹一下今天的主講教師
姚淑琪
杭州市文淵小學
《孩子在校闖禍後怎麼辦?》
主講人:姚淑琪 杭州市文淵小學
家長處理孩子闖禍的誤區
案例:
小明在學校因頑皮一不小心把同學小張的額頭弄破流血了。小明的媽媽匆匆趕到學校之後,沒有了解清楚事情原委就開始罵小明總是給她惹事情,工作這麼忙還要來學校,然後還責怪老師沒有看管好孩子,差點和老師發生了口角。
案例分析:
1. 不問緣由,先責罵孩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這位家長來到學校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責罵自己的孩子。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就是以暴治暴,導致的後果是:
——孩子的內心會更自責,這時進行責罵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極端負面的情緒,心理健康和成長方向可能會出現問題。
——以暴制暴的方式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變成孩子叛逆、易怒、拒絕溝通的一種催化劑,長久以往會導致孩子的性格缺陷。
「打」、「罵」 無法讓孩子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和習得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事情後,也只會模仿家長處理問題的方法,因為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家長脾氣暴躁的形象。
2. 推卸責任,態度欠妥當
這位家長在責罵完孩子後,還責怪了老師,和老師進行爭吵,這種做法會破壞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還有一些家長會誤認為,孩子是在學校闖的禍,所有的責任應當由老師來承擔。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規定:學校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監護職責不因未成年人到學校接受教育而當然發生轉移。
3. 忽視問題,無補救措施
家長沒有關心詢問小張的傷勢如何,只想到推卸自己的責任,忽視了問題所在,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補救的措施。
這種做法會讓孩子誤以為,欺負了別的小朋友,媽媽會替自己擺平。其實這樣家長將會失去一個很好的教育孩子的機會,反而多了一次放縱孩子的機會。
孩子闖禍也是教育孩子的機會。當孩子犯錯誤後,家長為維護面子而極力護短,這樣會讓孩子因為有父母支持而助長惡習;而有些家長劈頭蓋臉當眾訓斥孩子,可能會導致孩子沒有父母理解而失去自信。這兩種方法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其實與闖禍相比,這兩種處理的方法,比闖禍更可怕。
比起孩子的所犯的錯誤,父母協同孩子為這些錯誤「善後」的過程更值得關注!
孩子闖禍
家長的正確做法
1. 尊重事實,了解事情的原委
首先,要了解對方的受傷程度。其次,要了解打架的性質。
如果主要責任在己,那必須教育自己的孩子,讓其認識自己錯誤的嚴重後果,並承擔付醫藥費和營養費等責任。如果是對方也有責任,家長也要冷靜參與,和學校、老師、對方家長溝通,正確對待孩子同學間的糾紛和矛盾。
2. 注重禮節,與老師統一戰線
最好能和老師統一立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議論甚至詬病老師;即使覺得老師有處理欠妥的地方也最好私下溝通。記住,明智的父母會盡力在孩子面前維護老師形象。
3. 及時補救,商量善後事宜
確認過是自己孩子的錯誤後,要考慮對方家長的態度,換位思考,誰的孩子被打了作為家長都會心疼,要帶著孩子向對方道歉,主動付醫藥費和營養費。
4. 藉機教育,促進孩子成長
允許孩子犯錯、讓孩子看到發生錯誤後的後果和處理方式,給予他自我反省和總結的機會。這才是一個錯誤發生之後,能讓孩子有所收穫的正面結果。
在事情處理好之後,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一次溝通交流:
- 聽聽孩子對於自己闖的禍有什麼感想。
- 一起分析為什麼闖禍。
- 找到原因,如果孩子是不小心的,就原諒他一次,並告訴他要為自己的不小心承擔責任,勇敢認錯。
- 如果是故意的,要和他說清楚拳頭不是表達憤怒的最好方式,可以尋求家長老師的幫助。
- 積極正面地與其討論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究竟該怎樣做,並且給出具體可執行的方案。
這種和孩子一起面對錯誤的做法會給孩子一種情感上的安全感,讓孩子覺得父母是理解自己的,孩子對父母越來越信任,親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加親密。
各位爸爸媽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教育孩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有人說,家長就像孩子人生之舟前進的燈塔,如果從一開始就為孩子指出了正確的航向,孩子的人生之舟就會行穩且遠,永遠不會有觸礁的風險。
相反,如果父母一開始沒有積極引導孩子成長,或者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引導孩子,孩子的一生都會過得非常辛苦,人生之舟隨時會拋錨沉船。
所以在今後,如果遇到孩子闖禍的情況,爸爸媽媽要多一份愛心,多一份耐心,以正確的方式來處理,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策劃: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浙江省婦聯兒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