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6日,漢領資本(NASDAQ:HLNE)宣布上海辦公室正式開始運營,凸顯了其對於亞太區域業務發展的決心。上海辦公室是漢領資本繼香港、首爾、新加坡、雪梨和東京之後在亞太地區的第六個辦公室。
漢領資本(Hamilton Lane)1991年成立於美國費城,在私募市場已有三十餘年的投資經驗。其資金來源廣泛,LP包括遍布全球的知名投資者、眾多公共和企業養老金計劃、主權財富基金、金融機構和保險公司、捐贈基金和基金會以及家族辦公室和高凈值個人。截至2022年12月31日,漢領資本總管理資產規模約8320億美元,其中包括1080億美元全權委託類資管規模和7240億美元諮詢顧問類管理規模。
相比於其他PE巨頭,這家外資機構在中國曝光度不高,因為漢領資本很少直接投資於具體項目,而更多是以LP的身份投基金。漢領的主要業務為私募股權市場的基金投資(母基金),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投資(S基金)和私募股權直接投資。
S基金是漢領的核心投資類型。自2000年起,漢領便開始涉足S基金交易,目前共有5期S基金,總規模近80億美元。2021年2月16日,漢領資本宣布漢領第五期S基金以39億美元關帳。2022年5月,漢領資本成為上海市首家通過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試點形式設立S基金的機構。
繼去年獲得上海市QFLP試點資格以後,漢領今年又在上海開設辦公室。而這並不是孤例,更大範圍觀察的話,可以看到KKR、華平、富達、摩根史坦利,貝萊德、加拿大養老基金、Citadel、L catterton、祥峰等不同量級、不同種類的投資機構都在加磅中國業務。
QFLP試點資格在手,漢領開設上海辦公室
漢領資本擁有員工約600人,在北美、歐洲、亞太及中東地區均設有辦公室。上海辦公室作為其首個在中國大陸的辦公室,將由漢領資本董事總經理及亞太投資聯席主席夏明晨領導上海辦公室的業務發展,目前上海團隊已有共7位投資、業務拓展、風控合規業務人員。
漢領資本副董事長和亞洲業務負責人Juan Delgado-Moreira表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私募市場。我們對亞太地區的資本市場發展和投資機會長期保持信心,上海辦公室的成立一定會進一步促進漢領資本中國業務的發展,加強我們在該區域的領先地位。」
2022年5月,漢領資本宣布獲得上海市QFLP試點資格,QFLP是指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通過資格審批和其外匯資金的監管程序後,將境外資本兌換為人民幣資金,投資於國內的PE以及VC市場。隨著此項審批的通過,漢領資本成為了上海市第一家通過QFLP設立的S基金,目前也已開始積極拓展人民幣市場的投資機會。
由於漢領偏好穩健型收益,追求長期穩定的15%-20%回報,所以積極投資S基金,也一直在參與中國S基金的投資機會。
漢領曾憑藉與君聯的交易,在中國證明其處理二手份額基金重組交易的能力。根據此前報道,2020年2月17日,君聯資本正式對外宣布完成2億美元接續基金交易,續期基金的期限為5年,該交易將為君聯資本LC Fund IV基金(總規模為3.5億美元)的投資人提供流動性,由漢領資本領投,其他國際知名機構跟投。LC Fund IV基金設立於2008年,即將於2020年4月到期,其中尚未退出的12個項目將轉移到新的接續基金中,買方是漢領主導的國際財團。
在這筆交易之後,2021年5月19日,漢領再次領投了君聯資本2.7億美元醫療續期基金。
漢領資本長期看好中國S基金的市場,因為中國的結構性退出需求決定了其S基金的前景是廣闊的。但此前市場參與的機構和經驗有所欠缺,這又進而阻礙了更多資本的進入。給予市場一定的時間,中國的S基金有機會迎來明顯的爆發。
從漢領資本進軍上海的步伐來看,其不僅設立了QFLP試點形式的S基金,又成立辦公室,未來應能看到這家外資PE更深度地參與中國的私募股權市場。
夏明晨對此表示:「我們關注到國內金融投資機構和私人財富管理對於投資境外資產配置需求逐步提升,同時我們也非常高興在上海新設的辦公室能夠更好的幫助國內客戶管理全球投資配置需求。漢領資本在亞太地區的投資已有超過15年的經驗,再加上我們新建立的在人民幣市場的投資能力,我們將會更加高效地幫助客戶提供獨特且多元化的私募投資解決方案。」
外資基金加速布局中國
除了漢領在上海設立新的辦公室,近期不少美元基金也呈現了加速布局中國的趨勢。
近一周就有兩家外資基金公布了在國內二級市場的最新動向。
華平投資繼2017年成功入股華寶基金後,近日又擬入股中歐基金。根據證監會的一則《中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變更股東反饋意見》(以下簡稱《反饋意見》)顯示,華平投資擬通過旗下的華平亞太投資二號有限責任公司作為出資主體,入股中歐基金。
2023年初,華平投資最新一期全球旗艦基金募資達154億美元,接近160億美元的目標,完成了該機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基金募資。儘管華平將以什麼方式入股中歐基金以及其持股比例,還未披露,但足以見其在2023年對於繼續布局中國公募市場的興趣。
此外,2月9日,根據中國證監會消息顯示,Citadel旗下的證券分支城堡證券(Citadel Securities)獲得了合格境外投資者資格(QFII)。目前QFII與滬港通、深港通已經成為境外機構布局A股的兩大路徑。截至2022年底,Citadel成立以來,累計費後收益超越橋水,為史上最賺錢的對沖基金。Citadel證券業務在中國獲得QFII以後,將更直接地深度參與國內市場。
一級市場也不斷有基金落地。
而在此前,KKR已經在海南落地,在中國拿到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也是美國PE在中國拿到的第一張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此後很多募資渠道也很快傳出了其人民幣基金的募集消息。
在更早的時候,投中網也連續報道過幾家外資VC加磅中國的消息。背靠淡馬錫的老牌新加坡VC祥峰投資,發布了旗下最新一期美元基金,規模為5億美元,其中90%的份額將投向中國市場;此外,LVMH旗下,近兩年十分活躍的L catterton,也在去年完成了首支人民幣基金的首關,首關規模10億元,預計總規模20億。
此外,也有大型LP陸續加磅中國市場的消息。
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CPPIB」)很早之前就作為LP投資了紅杉高瓴等中國頭部機構的基金,去年,CPPIB進一步公布了最新的投資動向,其一,是向高瓴的房地產機遇基金(HRAOF)投資了3億美元。這隻基金投資於中國新經濟相關的房地產項目包括生物科技、數據中心和物流等;此外,CPPIB還向紅杉中國基金和紅杉印度及東南亞基金合計投入了3.33億美元,與此同時,去年下半年,CPPIB還傳出大幅加倉了百度、拼多多等中概股。
總體來說,2023開年以來,多家外資基金相繼以不同方式對華布局,已一掃去年市場的清冷與陰霾。而對於資管規模超過8000億美元的漢領資本來說,做好中國市場肯定不是一個簡單的課題,項目源、招聘、決策、打法、團隊都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通過S基金購買中國頭部基金的二手份額,算是比較有效率地將投資機構和企業資產囊括了進來,也是沿用自身的能力長板上,介入中國市場的一種獨特打法。(文/竺晶瑩,來源/投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