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AI」既視感,GPT-4已進入支付公司測試

2023-03-15     零壹財經

原標題:「超級AI」既視感,GPT-4已進入支付公司測試

(綜合自財聯社、上海證券報、網易科技報道、鳳凰網科技、IT之家、新浪科技等)

3月15日,人工智慧研究公司OpenAI公布大型語言模型的最新版本GPT-4。

和ChatGPT最初使用的GPT-3.5模型相比,GPT-4在多個方面實現了飛躍式提升。

比如,回答準確性顯著提高;強大的識圖能力;擴寫能力增強,能處理超過25000個單詞的文本;更具創造力,並且能夠處理更細微的指令等等。

OpenAI表示,新模型產生的錯誤答案更少,將更少地偏離談話軌道,更少地談論禁忌話題,甚至在許多標準化測試中比人類表現得更好。

目前,ChatGPT的Plus訂閱用戶已經可以使用GPT-4,其他用戶需要排隊申請內測。由於僅限於Plus訂閱用戶使用,發布當天,大批新訂用戶湧入,「擠爆」OpenAI的付款系統。

自2018年以來,OpenAI一直在發布GPT語言模型。GPT-3,是GPT語言模型第三個版本,於2020年發布。而ChatGPT這款聊天機器人於2022年發布,其免費版使用的模型為GPT-3.5。

四個月前,ChatGPT一經發布,迅速引發布局熱潮,從谷歌到百度、京東、科大訊飛、騰訊等,都先後宣布與ChatGPT結合上線的業務線。當然,政策支持也沒落下,比如北京市在《2022年北京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白皮書》中提到,將支持頭部企業打造對標ChatGPT的大模型,著力構建開源框架和通用大模型的應用生態。

1、炸裂大升級,GPT-4 很厲害,但不完美

根據OpenAI介紹,GPT-4比以前的版本「更大」,這意味著它已經藉助比前輩更多的數據進行了訓練,並且在模型文件中有更多的權重,從而使得它的運行成本更高。

在內部評估中,相較於GPT-3.5,GPT-4產生正確回應的可能性要高出40%。而且GPT-4是多模態的,同時支持文本和圖像輸入功能。

就任務而言,GPT-4可以遵循自然語言的複雜指令並生成技術或創意內容,而且它可以還更深入地做到這一點:它支持生成和處理多達32768個token(約25000個文本單詞),從而實現比前輩更長的內容創建或文本分析。

此外,在許多專業測試中,GPT-4的表現超出了「人類水平」。例如,GPT-4在模擬律師考試的成績在考生中排名前10%左右,在SAT閱讀考試中排名前7%左右,在SAT數學考試中排名前11%左右。相比之下,GPT-3.5在律師考試中的得分一般都是倒數10%左右。

不過,OpenAI也表示,目前GPT-4並不完美,它在很多場景下的能力都不如人類。該模型仍然存在「幻覺」或編造事實的問題,並且在事實方面也不一定總是可靠的,「它傾向于堅持認為它是正確的,即使它錯了」。OpenAI表示,GPT-4正在努力解決其局限性,例如社會偏見、幻覺和對抗性提示。

OpenAI在博客文章中表示:「GPT-4仍有許多已知的局限性,我們正在努力解決,如社交偏見、幻覺和敵意回復等。在一次隨意的談話中,GPT-3.5和GPT-4之間的區別很小。而當任務的複雜性達到足夠的閾值時,差異就會顯現出來:GPT-4比GPT-3.5更可靠、更有創造力,並且能夠處理更多細微差別的指令。」

2、里程碑式技術革命,商業路徑顯現,多家公司紛紛上車

「ChatGPT的推出是深度學習提出後又一個里程碑式的技術革命,認知智能技術的大規模應用處在歷史機遇期」,科大訊飛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

東方證券也認為,大模型的應用落地有望帶來產業智能化變革。未來幾年是大模型的快速發展窗口期,相關的大模型算法、算力基礎設施、下游B端通用應用軟體和垂直行業領域都有望迎來加速增長。

「任何創新科技再好,最後一定要落在商業化上。」有業內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從目前來看ChatGPT的運營成本已經足夠低廉,「未來,成本將成為同類模式的生命線,這個行業很可能會出現贏者通吃的局面。」

具體來看公司布局,本周,百度將發布新款類ChatGPT產品。據上海證券報報道,多位業內人士透露,此次百度發布的「文心一言」,或許也能提供文本、語音、圖像等多模態的搜索能力和AI生成能力。究竟如何,請靜待「瘋狂星期四」。

早在2月7日,百度就正式官宣,打造與ChatGPT 類似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服務,將項目命名為「文心一言」,計劃於3月完成內測,並面向公眾開放。

同樣在2月,有報道稱,騰訊針對類ChatGPT對話式產品已成立「混元助手」項目組。對此,騰訊方面表示,目前,騰訊在相關方向上已有布局,專項研究也在有序推進。

此外,一些網際網路頭部企業的前核心人員離職創業,比如快手前MMU負責人李岩,再比如原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都投身到「大模型」賽道。

李岩此前是快手AI技術研發的核心人物,2022年下半年成立了AI公司「元石科技」,主要進行多模態大模型的研發。

王慧文2020年底從美團退休,今年2月對外宣布進入AI領域創業,引發行業關注和熱議。3月8日,美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王興表示,將以個人身份參與王慧文創業公司「光年之外」的A輪投資,並出任董事。

王興在朋友圈表示:「AI大模型讓我既興奮於即將創造出來的巨大生產力,又憂慮它未來對整個世界的衝擊。老王和我在創業路上同行近二十年,既然他決心擁抱這次大浪潮,那我必須支持。」

除了頭部網際網路公司,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紛紛宣布入局。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3月初,A股已有湯姆貓、天娛數科、北信源等約20家上市公司宣布相關業務已經接入類似ChatGPT技術,或正在研究相關技術與數字人結合的應用場景。

3、GPT-4,給金融業帶來了什麼

度小滿CEO朱光表示,比ChatGPT,更值得關注的是它背後的技術和技術趨勢。這就是說,比ChatGPT更重要的是GP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即」 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是大語言模型這種前沿技術。

「類似GPT這樣的大模型技術,是下一代AI技術較量的核心課題,有人乾脆把它稱為AI 2.0」,朱光進一步表示,大模型技術將重塑多個行業的工作方式和格局,其中最明顯的,也許就是金融業。

朱光說,大模型可以分為理解式大模型和生成式大模型。理解式大模型優勢在於數據洞察理解能力,可以用在智能推薦、風險管理、智能經營上,幫助金融機構大幅提升經營效率和風險管理決策能力。生成式人工智慧可以自主地生成新的數據、圖像、語音、文本等信息,成為理財師、保險經紀人等金融從業人員的得力助手,大幅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體驗。

目前,以ChatGPT為代表的AIGC技術,在銀行、保險、理財等領域的諸多崗位上,已經開始工作了。

比如,聊天機器人,特別適合在使用數字渠道進行通信時幫助改善客戶體驗。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人工智慧在國外各種規模的金融機構中都出現了數字應用的激增。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滙豐銀行等都有使用聊天機器人來進行客戶服務。在國內,2022年2月,寧波銀行上海分行入職001號數字人員工「小寧」,以客服形象為客戶提供業務諮詢和服務辦理。

在保險領域,包括ChatGPT在內的AIGC工具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為承保、營銷、客戶服務、風險管理、反欺詐等環節提供更多、更便捷、更智能的方式。比如谷歌DeepMind醫療AI大模型,已通過美國醫師執照試題驗證,可以幫助預測保險詐騙;再比如,保險科技數字經紀公司 Paladin Group和保險技術提供商Dais Technology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慧承保工具UnderwriteGPT,可基於大型語言模型和生成AI,簡化承保流程並改進風險評估,最終為保單持有人帶來更好的定價和覆蓋範圍。

在國內,水滴公司近日也表示正在內部測試類ChatGPT應用,讓智能對話機器人能夠以文本或語音的形式,獨立完成一些保險營銷領域的簡單工作,比如向客戶介紹一些保險條款相對簡單的短險產品,在這個過程中解答客戶提出的問題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e9b81a0f7152d50d0eaefe721ce1074.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