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大力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24〕1537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印發。《指導意見》明確,「十四五」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積極進展,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1億噸標煤以上。「十五五」各領域優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產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消費量達到15億噸標煤以上,有力支撐實現2030年碳達峰目標。
《指導意見》指出,著力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替代能力、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替代應用、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替代創新試點、強化可再生能源替代保障措施。
為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給能力,《指導意見》明確,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推動海上風電集群化開發。科學有序推進大型水電基地建設,統籌推進水風光綜合開發。就近開發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推動光熱發電規模化發展。加快提升可再生能源資源評估、功率預測、智慧調控能力。推進構網型新能源、長時間尺度功率預測等新技術應用。因地制宜發展生物天然氣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綠色燃料,積極有序發展可再生能源制氫。促進地熱能資源合理高效利用,推動波浪能、潮流能、溫差能等規模化利用。推動建立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協同互補、梯級綜合利用的供熱體系。
《指導意見》指出, 協同推進工業用能綠色低碳轉型。科學引導工業向可再生能源富集、資源環境可承載地區有序轉移,強化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紡織、造紙等行業與可再生能源耦合發展。提高短流程煉鋼占比,在冶金、鑄造、建材、日用玻璃、有色、化工等重點行業推廣電鍋爐、電窯爐、電加熱等技術。在工業園區、大型生產企業等周邊地區開展新能源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推動工業綠色微電網建設應用、綠色電力直接供應和燃煤自備電廠替代。加快在造紙、印染、食品加工等領域推廣可再生能源中低溫熱利用。在合成氨、合成甲醇、石化、鋼鐵等領域鼓勵低碳氫規模化替代高碳氫,探索建設風光氫氨醇一體化基地。在保障好居民冬季取暖前提下推進熱電聯產機組供熱範圍內燃煤鍋爐關停整合,因地制宜推進耦合生物質燃燒技術改造,鼓勵發展大容量燃煤鍋爐摻綠氨燃燒。加快推動油氣勘探開發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打造低碳零碳油氣田。
此外,《指導意見》明確, 加快交通運輸和可再生能源融合互動,深化建築可再生能源集成應用,全面支持農業農村用能清潔化現代化,統籌新基建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
來 源:中國環境APP
特別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回顧 |
_ |
_ |
|
_ |
|
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