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研究表明,控制好豬腸道梭菌,能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2022-04-21     中國養豬網

原標題:國外研究表明,控制好豬腸道梭菌,能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在生產實踐中,我們發現,有些動物即使接種了疫苗,依然容易感染疾病。對此,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農業食品和營養科學系教授Benjamin P. Willing的團隊做了系統性研究,發現動物對疫苗的反應與腸道微生物菌群有關。

圖1. 加拿大Benjamin P. Willing教授團隊在疫苗雜誌發表文章截圖

Benjamin教授團隊,用豬肺炎支原體疫苗免疫仔豬,觀察仔豬免疫後血清中抗體滴度、相關基因的表達、以及腸道中微生物種群,發現即使在健康狀態良好的豬群中,相同日齡和體重的動物之間,疫苗免疫後特異性抗體的低度也可能相差100倍以上(Munyaka et al., 2019)。

圖2. Munyaka在疫苗雜誌發表文章關鍵結論截圖

圖3.Munyaka發表文章高抗體和低抗體反應豬腸道微生物差異結果截圖

在加拿大和法國的兩個不同的豬群的試驗中均發現,豬糞便中微生物群,比免疫接種時血液免疫細胞中的基因表達更能預測豬對疫苗接種的反應(Munyaka et al.2019,Munyaka et al.2020)。

儘管兩次試驗中,豬群的微生物群的組成非常不同,但與高抗體滴度和低抗體滴度相關的腸道早期微生物種類卻近乎一致。

其中,與較低抗體反應相關的微生物有產氣莢膜梭菌,而眾所周知,產氣莢膜梭菌是豬梭菌性腸炎的主要病原,且在幼齡仔豬上多發,是仔豬早期腸道健康的巨大隱患。

除了與疫苗反應相關的微生物之外,研究還發現,雖然接種疫苗時的腸道微生物群可以預測疫苗接種後幾周的抗體滴度,但疫苗接種後的幾周里,腸道微生物群與抗體滴度不相關(Munyaka 等人,2020 年)。

這表明,在幼齡動物腸道發育早期,腸道微生物群在塑造仔豬的免疫系統發育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對生產增效的啟發

理論上,大家都知道腸道健康對生產效益的重要意義,但在實踐中,只要動物不出現明顯的腹瀉,對腸道問題可以視而不見。

殊不知,當腸道處於亞健康狀態,看不見的腸道生物群變化,對豬群的影響巨大。

有害菌,如梭菌的繁殖不僅大大增加了仔豬梭菌性腸炎的風險,同時會降低仔豬對疫苗的免疫應答,進一步增加仔豬患其他傳染性疾病(如藍耳、支原體、圓環等)的可能。

因此幼齡動物的腸道養護,至關重要。

對於新生仔豬梭菌控制,建明推薦方案:

圖4. 新生仔豬梭菌控制方案

參考文獻:

1.Munyaka et al.2019. Characterization of whole blood transcriptome and early-life fecal microbiota in high and low responder pigs before, and after vaccination for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 37(13):1743-55;p

2.Munyaka et al.2020. Discovery of predictors of Mycoplasma hyopneumoniae vaccine response efficiency in pigs: 16S rRNA gene fecal microbiota analysis 8(8):1151

文章來源:建明中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dbeee905a34b7a8166c3b60f16109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