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穎和朱一龍粉絲對罵,飯圈女孩越來越出口成「髒」?

2020-03-31     新女報

王鷗,著名女演員。代表作有《琅琊榜》《偽裝者》,以及《明星大偵探》系列、《我家那閨女2》等。王鷗最近有點風口浪尖,她寫了一篇《不要想太多》告粉絲信,被嘲「忘恩負義」。

粉絲有什麼需要告誡的呢?多了去了!但今天,我們不談飯圈生態粉絲文化,我們只關注一件事:

那些唯我獨尊的,出口成髒的追星女孩

你怎樣才會醒?

鹿晗、黃子韜、炎亞綸、撒貝寧等明星都曾因為懟粉上過熱搜,不過因為懟的是有跟車、偷拍等過激行為的私生飯,獲得了廣泛的聲援。

王鷗此次被罵,主要原因是無差別掃射——她懟了所有粉絲:


「不要過度猜測和解讀我,你們沒必要知道我吃了沒睡了沒哭了沒笑了沒,我的心情好壞也跟你們沒關係。我一再的說,希望大家照顧好自己的心靈和生活,從內而外的活明白自己,不要再自我感動和自我否定了。」

於是,路人說她飄了,粉絲嘲她忘恩負義,「姐姐,我們愛你也是原罪嗎?那些為你打榜控評的青春都喂了狗嗎?」

愛一個人當然不是原罪,可是演員販賣的是作品和角色,而不是「幻想」啊!

很多粉絲把王鷗當成愛豆,苦口婆心私信她幾點鐘睡,去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裡窺探生活隱私,聲明怎樣措辭顯得溫柔……(當然不是說對愛豆就可以這樣越界)所以她怒了,她決定跟這些年紀小的姑娘們攤牌,「我只是你們路上遇見的陌生人,你們的喜怒哀樂我不負責承載,我的喜怒哀樂,跟你們也沒有關係。」

效果呢?成熟的粉絲覺得沒什麼大不了,小姑娘們則迅速被激怒——我喜歡你,我都是為了你,你不聽就是忘恩負義!

且不說王鷗的角色和代言,有多少是靠粉絲紅利吃到的。就說現在粉絲這種以愛之名的全方位捆綁,強行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塑造、規定明星,難道不是一種唯我獨尊式的pua嗎?


唯我獨尊的追星女孩偏執到一定境界,甚至會出口成「髒」。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前兩天,某品牌官宣趙麗穎為代言人,本來是好事兒,沒成想引來一場血雨腥風。

當然,事故的關鍵原因還是品牌騷操作太多。

比如,在粉絲詢問朱一龍的代言人身份是否變更時,官博語意曖昧,「朱一龍先生的肖像版權依然歸屬大中華區使用」;再比如,讓兩個代言人共享銷量連結(因為年報不會分開寫,這樣誰的粉絲購買力更強就說不清)。

於是,兩家粉絲炸了,罵戰一觸即發。本來,像這樣蛇打七寸,直接質問或者融梗嘲諷品牌方,是非常圈路人好感的做法。

但風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跑偏了,趙麗穎和朱一龍兩家粉絲(部分)對轟,互相說殺豬殺雞吃,戰火從品牌直播間燒到了兔區和豆瓣,高頻出現的關鍵詞髒得令人咂舌!

有路人指責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粉絲又統一口徑:不關我們的事,都是披皮黑/對家乾的!

是嗎?怎麼有點耳熟,就像有單位出現負面事件,背鍋的總是「實習生」,黑子的存在也是萬金油好用。

本著求知慾,新姐採訪了某不具名追星女孩,得到的科普知識是:

Q:其實很多罵得很髒的都是真粉絲吧?

A:對,每家都有。最開始是一個人罵起來,這種屬於戰鬥粉,靠罵人撕X出名。然後粉絲就集體洗是披皮黑,或者把惹了事的那個小粉絲推出來,讓她慢慢查無此人。但是那種有一定粉絲基礎的戰鬥粉,會在事件稍微發展一下才開始長篇大論帶節奏,一般問題不在她自己身上,所以罵了之後也不會被開除粉籍啥的。(僅供參考)

比出口成「髒」更可怕的,也許是放棄是非對錯。在她們的邏輯里,愛豆是需要對抗全世界才能守護的美好,無論是負面新聞還是緋聞,都是惡勢力心懷不軌故意陷害。

比如,相聲演員張雲雷曾在作品中,以「丁丁」、「搓澡」等字眼惡意調侃兩位女性京劇名家張火丁和李世濟。新女報官方微博也有關注此事,發博後,部分粉絲湧入,力證「作品脫離於生活和現實,張雲雷只是在創作藝術品」。

為張雲雷奔走疾呼鳴不平的,大多是女性粉絲!可是誰又為德高望重,莫名捲入低俗段子的藝術家發聲呢?

再比如易烊千璽和周冬雨的緋聞坊間傳得沸沸揚揚,新姐的觀點是,「從易烊千璽近年來的發展看,《少年的你》《長安十二時辰》《這就是街舞》等一系列作品口碑與市場都認,他早就從idol過渡到了明星甚至演員的階段。(如果戀情是真)期待官宣,也許會像前輩一樣數據下滑,但至少你是真的成長了,成長到可以在20歲的年紀勇敢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和戀愛自由。」

但被粉絲質疑「假料也要蹭熱度」、「資本收錢」……目前,雙方都沒有正式闢謠或者官宣(只有女方經紀人發了一個「扯」字疑似回應),真相未明,真假未定,粉絲已代替偶像公關,並鐵口直斷:假料!造謠!


據說飯圈現在有「四大三小雙頂流三爆爆」的說法,按順序就是吳亦凡、李易峰、鹿晗、楊洋,TFBOYS組合王俊凱、王源、易烊千璽,蔡徐坤、朱一龍,李現、肖戰、王一博。

除了以上頂流,新的愛豆們一茬茬地冒出來,每個都手握一定份額的流量,但飯圈女孩的容量擴大了多少呢?喜歡四大的有多少重合到了三爆爆?愛豆在更新換代,粉絲的慾望也在膨脹:她們要塑造、定製愛豆,甚至明星和演員。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很多追星女孩真情實感、謹守分寸不越雷池,但更需要直視的是,追星女孩整個群體,在很多路人心裡成了貶義詞。

下午,新姐隨機在朋友圈(群體以80、90為主)做了個小調查:請用一句話或者一兩個詞形容你對「追星女孩」這個群體的印象,得到的反饋以負面居多——

盲目崇拜,花痴,人傻錢多,瘋狂腦殘無理智,能撕就撕撕不過就舉報,圈子大了什麼瘋魔都有,迷惑,快要精神錯亂,過於上頭,把愛豆當寵物養追星就是雲養寵物……

不知道追星女孩看到這些評價,是什麼樣的感受?

但路人真的真的很遺憾:你在本應該充實自我的年紀,去操心甚至指手畫腳別人的人生。你本該在人生觀養成的階段,學會明理、豁達,卻被「飯圈邏輯」荼毒,變得自大、自我、面目全非。

電影《鍾無艷》說,離婚的方式有三種,怒沖沖,恨綿綿,淡淡然。追星女孩的境界也應該有三重:興沖沖,淡淡然,愛綿綿。

我們興沖沖的喜歡一個人,淡淡然地跟著她閃閃發光,變成也很明亮的小小繁星。在往後的歲月里,獲得持久的力量,使得無論是對她,對自己,還是對眼下的生活,始終有愛意綿綿。

清醒一點吧!無論喜歡誰,都別迷失了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bVTNnEBiuFnsJQVOu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