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將張昌宗引薦給武則天作消遣之用,後來又為何殺了他?

2022-10-04     遙望春風

原標題:太平公主將張昌宗引薦給武則天作消遣之用,後來又為何殺了他?

對於太平公主,武則天的評價是「類我」,一則是太平公主「方額廣頤」,二則是太平公主「多陰謀」,所以武則天很喜歡她。

也正是因為這份喜愛,武則天才會逐漸讓太平公主參與朝政。

武則天對她的評價也很準,她不僅長得像武則天,也不僅是和武則天一樣聰敏多計,她還和武則天一樣嗜權如命。

所以,為了能夠討得武則天的歡心,為了能夠讓武則天給她更多的權力,她辛辛苦苦地物色了一個才貌絕佳的男寵送入了宮中,送給了武則天。

太平公主之所以將張昌宗送給武則天,除了為了討武則天的歡心之外,說到底太平公主也是希望張宗昌能作為她的內應,在宮中觀察武則天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並且能夠在必要的時候給武則天吹吹枕頭風。

只不過,張昌宗也不是什麼簡單的角色,他能甘心給太平公主當耳目嗎?

顯然不甘心。

張昌宗此人不僅模樣生得俊俏,還年輕力壯,所以一入宮便輕而易舉地地得到了武則天的寵愛。

他為了能在宮中有所照應,又向武后舉薦了自己的哥哥張易之,說張易之才幹高於自己,還懂得煉製丹藥。武后一聽便來了勁兒,張昌宗生得這麼俊俏,他的哥哥想來也不會差,更何況還會煉丹藥,真是多才多藝呀!

張易之入宮,武則天一見,果然又愛上了,迫不及待地任命張昌宗為雲麾將軍,任命張易之為司衛少卿。

又過了幾天,武則天愈發地喜愛張昌宗了,於是又給他升了官,朝中無數人爭相巴結張家兄弟,很是風光。

這麼一來,張昌宗還用繼續聽太平公主的話?還用繼續給太平公主當耳目?顯然不用了,太平公主見了他恐怕也得恭恭敬敬的行禮呢!

既然武則天這麼寵愛張昌宗,那麼後來他為何又被殺了呢?

武則天晚年之時,因為精力難以為繼的原因,很多事只能交給她自己信任的人,「二張」顯然深得她的信任,所以「二張」也就因此手攬重權。

武則天有多寵信「二張」呢?

公元701年,武則天的孫子、李顯的兒子,也就是李重潤,只因為在背後罵了張昌宗、張易之幾句,「二張」便想方設法地構陷李重潤,然後武則天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相信「二張」,然後處死了李重潤。

張昌宗仗著武則天的寵愛,在朝中可以說是橫著走的,沒幾個人敢和他作對。

可是,我們也清楚像張昌宗這樣的人,他所有的權力都來源於武則天的寵愛和信任,哪天武則天要是垮台了的話,那麼等待張昌宗的也只有死路一條。

唐高宗李治死後,武則天一人把持朝政,隨後稱帝,可是,朝廷中的人多數仍然認為自己當的是李唐的官,不是武周的官。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多數認為自己是李唐的人,不是武周的人。

所以,暗中想要推翻武則天,幫李家奪回江山的大有人在。

只要武則天一倒,張昌宗兄弟倆必死無疑。

神龍元年,武則天重病在床,幾乎不能視事,張柬之、桓彥范等人趁機發動了「神龍政變」,擁護李顯復位。

第一步,張柬之等人先是率領500羽林軍突然占領紫微宮玄武門,然後派人去東宮迎接李顯,畢竟這場政變必須得有李家人出面。

經過一番勸說之後,李顯總算壯著膽子站了出來。

第二步,張柬之等人決定剷除武則天的羽翼,說白了當時真正忠於武則天的並沒有多少人,如張昌宗、張易之之流是不得不忠,因為他們自己也很清楚,他們所有的權力是武則天給的,所以他們必須得忠於武則天,除非他們有足夠的實力造反。

所以,張昌宗、張易之也就成了必須要剷除的人,誰讓他們是奸臣呢?

第三步,剪除了武則天的羽翼之後,自然便是逼宮了。

武則天被迫於神龍政變爆發後的第二天,宣布由皇太子李顯代理國政,這就意味著權力移交給李顯了。

第三天,也別做樣子了,武則天直接將皇位傳給李顯了。

對於剷除張昌宗、張易之,太平公主當時也出了一份力,雖然張昌宗是她舉薦給武則天的,但是後來卻脫離了她的掌控,她對張昌宗當然也有怨氣。

此外,此時已經到了恢復李家江山的關鍵時刻,武則天垂垂將死,天下說到底還是要回到李家人的手上,太平公主這麼聰明的一個人,當然也會站在李家人這一邊,所以只能對武則天落井下石了。

為了取得「政變派」的信任,太平公主總得納一個投名狀,張昌宗兄弟二人顯然再合適不過了。

所以,不論是對誰而言,張昌宗最後的結局已經註定了——只有一個「死」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b7db5492070389bfb9fecd9e915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