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上坪謝氏四世祖俊芳公後裔祠堂分布

2021-10-12     照牛排

原標題:連平上坪謝氏四世祖俊芳公後裔祠堂分布

1)每次回老家都有收穫,上次是拍上坪謝氏老譜,這次回去花3天時間和朋友逛了30個廳廈(祠堂)。看祖牌可知祠堂是紀念哪位先祖的,但由於年深月久,祖公的事跡恐怕本村人也未必說得清楚,還好有族譜可查。一座座大小不一的祠堂撈下來,發現明清時期的上坪可謂人文薈萃,幾十年前被扣上的「土匪窩」惡名有必要昭雪一番。

2)連平縣上坪鎮東南村下田心屋,有個「俊芳公祠」,是紀念上坪謝氏四世祖謝俊芳的。祠堂始建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於2008年重修過,創建至今將近一百年,在眾多祠堂當中算是非常「新」的,但她供奉的人所生活的年代,比赤崗(今東南村、東陽村)多數祠堂所崇祀的祖先都要早。俊芳公是上坪謝氏始祖復淵公的曾孫,生歿失考,其父仲斌公生於明朝洪武丁卯(1387年),其長子琮公生於明朝正統庚申(1440年),照此推算俊芳公生活在15世紀,至今五六百年。俊芳公娶羅氏、梁氏和劉氏,生十子:、璁、珪、珏、瓚、寬、、珍、

連平上坪俊芳公祠

3)俊芳公裔孫、上坪電影放映員謝石宏老先生曾作詩《俊芳公祠頌》「經營木材銷四方,名揚廣州十三行。整河都是俊芳木,人皆稱頌木材王」。俊芳公是明朝人,而廣州十三行是清廷於1685年設立的對外貿易機構,雖然年代經不起推敲,但俊芳公靠木材生意發家的傳說大體是沒錯的。翻閱上坪謝氏六修及七修族譜,俊芳公十個兒子當中,次子璁公之孫本遨公遷往虔州(贛州,後裔不詳),第三子珪公無後,第四子珏公傳到18世時無後,第五子瓚公傳到9世時無後,第六子寬公傳到7世時無後,第八子珍公傳到15世時無後。只有琮公、通公、惠公和珩公的後代繁衍至今,其中通祖的後裔最多。照牛排考古 www.ZhaoNiuPai.com/KaoGu

俊芳公祠神位

重修俊芳公祠捐款情況

4)通祖裔孫主要分為兩支,一支是長子廷樟公攜子本厚公遷往和平、東源的,另一支是第四子廷棢公留守上坪祖居地的。廷棢公生有八個兒子:孔茂、孔夔、孔英、孔芄、孔義(止)、孔苕、孔冥(止)、孔菱,從照牛排去過的祠堂來看,廷棢公後裔主要聚居於105國道上坪段兩邊的東南村和東陽村。

其中,六世祖廷棢(賓松)公祠位於東陽村老屋廈,七世祖孔茂公祠位於東陽村竹園圍屋,七世祖孔苕公祠位於東南村排下屋(創建祖有5位)。

連平上坪東陽老屋廈廷棢公祠

廷棢公祠前的照壁

連平上坪東陽竹園圍孔茂公祠

連平上坪東南排下屋孔苕公祠(有5位創建祖)

《連平州上坪謝氏五修族譜》記載孔苕公

十世祖達英(復逸)公祠位於東陽村石門擎屋(源流:廷棢-孔茂-立-嘉寰-希紺-復逸)。十二世祖若碧(紹澄)公祠位於東南村黃塘屋,十二世祖君度(紹洪)公祠位於東南村豐火屋(源流:廷棢-孔苕-褎-嘉權-希果-文鐸-紹澄/紹清/紹洪)。

連平上坪東陽石門擎達英公祠

《連平州上坪謝氏五修族譜》記載達英(復逸)公

連平上坪東南黃塘屋若碧(紹澄)公祠

連平上坪東南豐火屋君度(紹洪)公祠

君度公祠,鑊耳屋+馬頭牆

十三世祖波文(延瀾)公祠位於東南村下樓屋(源流:廷棢-孔苕-里-嘉璧-希崑-文誥-紹智-延瀾),十三世祖緯川(延潮)公祠位於東南村上樓屋(源流:廷棢-孔苕-里-嘉璧-希崑-文誥-紹禮-延潮)。上樓是臥虎藏龍之地,上新屋修葺一新非常氣派,但沒鑰匙進廳廈,不知幾世,只知道是從上樓老屋遷過來的。

連平上坪東南下樓屋波文公祠

《連平州上坪謝氏五修族譜》記載波文(延瀾)公

連平上坪東南上樓屋緯川公祠

連平上坪東南上新屋的祠堂

十五世祖浩明公祠位於東陽村水口屋(源流:廷棢-孔茂-立-嘉寰-希紺-復逑-紹槐-延超-季慈-浩明)。十五世祖學懷公祠位於東南村白屋,十五世祖學仁公祠位於東南村上塘屋(源流:廷棢-孔苕-褎-嘉權-希果-文鐸-紹清-遜賓-彥珖-學懷/學仁)。

連平上坪東陽水口屋浩明公祠

連平上坪東南白屋學懷公祠

連平上坪東南上塘屋學仁公祠

十六世祖蘊中(東雲)公祠位於東陽村竹園圍(源流:廷棢-孔茂-立-嘉寰-希紺-復逸-君宏-廷班-梅先-育秀-東雲)。此外,東陽村塆子屋人也是從竹園圍遷過去的,新廳廈是十六世的(祠堂尚未進伙,不知是哪位公),北邊的長坑有九世祖祠堂(嘉寰公祠?)。十六世祖嘉善(林良)公祠在東南村新塘圍(建基祖:月麟、金麟、象麟三位公,源流:廷棢-孔苕-里-嘉璨-希逵-文效-紹璄-延詠-德河-振仁-林良-月麟/金麟/象麟)。

連平上坪東陽竹園圍蘊中公祠

蘊中公祠裡面很涼快

蘊中公祠上廳牆壁

《連平縣上坪謝氏六修族譜》記載蘊中(東雲)公

連平上坪東陽塆子屋的祠堂

連平上坪東陽塆子屋北邊長坑的九世祖祠堂

連平上坪東南新塘圍嘉善公祠(有3位建基祖)

《連平縣上坪謝氏六修族譜》記載嘉善公

5)從目前的實地探訪來看,俊芳公後裔在上坪至少有17個祠堂,集中分布於105國道沿線的東南、東陽兩村。多數祠堂都在最近20年內重修過,有的仍舊保留古樸的風格,個別祠堂由於子孫外遷而殘存一個門樓。打開高德地圖,切換到衛星圖層,有圍屋和池塘的地方往往都有祠堂。能建祠堂的,要麼子孫多,要麼家境好,要麼德高望重(很多是族長、房長),每個祠堂背後或多或少都有些不為人知的歷史等待發現,而族譜是故事的源泉之一。

6)以上,是對最近走馬觀花式撈廳廈的一個記錄,為了看起來更直觀,我本想畫一張祠堂分布圖的,奈何沒這才藝。不過,我逛過的每個祠堂都拍有照片,並已做成視頻放到抖音號(ZhaoNiuPai)、快手號(ZhaoNiuPai)、微視號(ZhaoNiuPai)和微信視頻號(照牛排),有興趣的歡迎關注(還有存貨沒放出來)。我們年輕人,回連平上坪一定要撈幾個廳廈,向長輩了解祖宗的創業史和遷徙文化,別怕人說「顛頭令」,這比悶在屋裡喝茶聊天或看啥自然風景有趣多了。

照牛排的抖音、視頻號

本文出自【照牛排考古】博客,文章不定期更新,轉載請以連結的形式註明本文地址

本文地址:http://zhaoniupai.com/kaogu/archives/74.html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94685281_12032486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