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不少車主開上自己的新能源汽車,迫不及待地去自駕游,然而,假期的旅途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好。
10月4日,有位來自深圳的網友稱其10月1日從深圳出發回湖南,到衡陽市耒陽服務區時,為給車輛充電排隊4個小時。
該網友表示,他特意怕堵車提前查了路況才出的門,誰知道,躲過了高速的堵,卻因高速上的充電問題排隊4小時,加上充電的一小時,前後花了16個小時才到家。把人折騰得夠嗆,感嘆真不如開燃油車方便。
這位網友表示,他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在充電樁前排隊充電,僅有的4個充電樁還竟然壞掉了一個,結果有一二十輛車在充電樁前排隊充電,這一等就是4個小時。
為此,有網友吐槽,同行的朋友都到家了,你還在那排隊等充電。事實上,隨著國慶高速免費,不少朋友會選擇開著愛車出行。畢竟,對大多數人來說,國慶不出門遊玩,平時又哪裡有時間呢?
但是,對新能源車主來說,出遠門一次,無疑是一次「西天取經」。
高速堵車時,時隔幾分鐘也才能往前挪一點,不少新能源車主看著電量「噌噌」往下掉,連空調都不敢開,天氣太熱或太冷的情況下,對車主來說,簡直是一種煎熬,扇子成了「標配」。
此外,就算高速路不怎麼堵,可等車快沒電了,還得在服務區里排長隊充電,這比堵車還讓人心塞。
有時候,在很多三四線城市的高速路服務區中,還不見得有充電樁,對於不熟悉路況的車友就只能單憑運氣了:這個服務區沒有充電樁,下一個又在哪裡?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雖然產銷兩旺,但用戶多半用來跑網約車,或者上下班之用,在高速公路上難得一見,其最大原因就在於高速公路上「充電難」。尤其節假日上高速公路,如果汽車續航里程不夠,要在半路補電,車主頭都大。充電樁少、充電時間長,導致排長龍,有時還要排上幾個小時,想想都害怕。雖然,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樁建設在不斷提速,但還是跟不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速。
高速公路「充電難」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比如主體單一,目前充電樁只有國家電網能夠布局,車企品牌充電樁難以入場。
還有車主堵車卻害怕沒電不敢吹空調。由於目前不少城市的氣溫比較高,所以新能源車主只能夠開啟車內空調給自己降溫,當打開空調之後,發現自己的新能源汽車電量消耗得非常厲害,電量根本不夠。
再說幾句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輸血站」——充電樁的建設尤為重要。就目前的現狀而言,充電樁的建設與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之間,卻呈現出「不成比例」的關係。
然而,充電樁的建設在大部分人眼中,其重視程度遠不如新能源汽車的品牌和性能。對此,只能說,新能源要順暢跑高速,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