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三季也太好看了吧,那些催淚故事直懾人心

2021-09-21   小九說娛

原標題:《朗讀者》第三季也太好看了吧,那些催淚故事直懾人心

「大家好,我是董卿。朗讀者第三季回來了。」「我們能夠改變世界嗎?」知性優雅的董卿一開口,所帶來的的是時間的安靜和久違的感動。首期邀請了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全國先進工作者張桂梅、殘奧會領跑員徐冬林、著名作家莫言、國測一大隊的郁期青……9月18日的首播,日期的選定也飽含深意,當神舟十二號的三位太空人任務結束,返回祖國懷抱的時候,這期節目既是致敬航天人,也是對熱點事件的再教育,節目匠心可見一斑。

節目中每個行業的佼佼者,發自內心的情感流露,關於如何追求理想,如果用自己的強大的堅持,讓人感同身受。這一期節目,不同崗位的人,都對祖國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們毫無疑問是一代的精神楷模和優秀文化的傳播者。從作家王蒙開始,「所有的哲學都是認識世界,我的哲學是改變世界」,人的奮鬥是偉大的,一開始《朗讀者》的基調就是帶有文化厚重的,而非單純的煽情。這讓這檔文化節目有震撼的力量。在節目中,你不是單純笑,也不是單純哭,而是通過具體的過往經歷,讓你感同身受。現場影像、朗朗配樂、朗讀者口述,超越了淺薄的情感戲謔,而是深沉的愛與共鳴。

首位朗讀者、大國工程師、北斗導航副總設計師楊元喜,他讓觀眾感受到了祖國科技力量的強大,也讓觀眾感受到了他神仙般的愛情,更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對年輕人奮鬥的期許。談到「北斗導航應用在100多個國家,導航精確度已經達到三百萬年差一秒的水平」時,雷鳴般的掌聲讓每一個人新生自豪。談到父母和妻子,他的愧疚和柔情,又讓他特別真實而崇高。《人類群星閃耀時》,是楊元喜誦讀的文章,他期待看到人類群星閃耀,看到中國航天人群星閃耀,也希望看到青年學子努力奮鬥的群星閃耀,其中包含著深深的希冀。

第二位朗讀者是張桂梅。她是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黨支部書記兼校長,國家「七一勳章」獲得者,是幫助18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圓了大學夢的「張媽媽」,是為教育事業貢獻一切的教育人。64歲的她渾身病痛,當董卿攙扶著她走向朗讀廳,觀眾紛紛起立致敬這個真實而又偉大的教育者。她為觀眾講述自己生命中的故事,講述病痛和責任,講述熱愛和擔當,每一個現場的人,都為她「懷有永恆無法彌補的對家人的虧欠」而熱淚盈眶,在她朗誦的質樸的文字里,觀眾聽到的是她內心的柔軟。

第三位出場的朗讀者是徐冬林,經過嚴重傷病,在推遲一年比賽身體機能下降到情況下,作為劉翠青的領跑人,仍然獲得東京殘奧會女子400米T11級決賽金牌。他把朗讀獻給了還未出世的孩子。那句「戰勝自己比征服他人更艱巨,更有意義」,充滿對孩子的熱望,也讓董卿頻頻點頭。

作家莫言是第四位出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巨大榮譽後,他依然堅持寫作,打破了很多作家得諾獎後寫不出作品的魔咒,他依然娓娓道來,將高密東北鄉牢牢地釘在世界文學坐標之上。年輕時候跟二哥搶書看的故事、艱辛難忘的奮鬥時光的講述,現場竟爆發出熱烈的笑聲,那是會心地笑。莫言朗讀的是《透明的紅蘿蔔》,觀眾們看到一個堅持文學,堅持真實寫作的文化大家。

我們同樣見證的還有——國測一大隊嘉賓。偉大的英雄,也許沒有姓名,卻不妨礙他們的偉大。他們在戈壁灘和雪山的測繪,讓他們把字跡樹立成了比珠穆朗瑪峰還高的精神豐碑。

董卿在暫別了央視舞台後,重返舞台帶著精細打磨的《朗讀者》回歸。作為主持人,她溫婉大方、知性優雅、博學多才、娓娓道來一段又一段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故事;作為傾聽者,她靜靜陪伴,適時拋出一些問題串起精彩故事,讓人心瞬間沉靜;作為製片人,在節目籌備、流程節奏、舞美效果、後期製作等方面嘔心瀝血般打磨。

作為文化類的精品節目,在如今的泛化娛樂和缺乏營養的娛樂節目裡,《朗讀者》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平衡。一方面不會因為高端的文化導向,而收視率慘澹,也不會純為煽情而缺乏內涵。每一位朗讀者,都能通過自己的奮鬥故事,讓人肅然起敬的同時,感受當下的美好,感受奮鬥的價值、國家的力量和熱愛人生的生命態度。我們必須說,這檔直懾人心的朗讀節目,真的太催淚了,太好哭了,太讓人享受了!接下來,還會聽到哪些朗讀者呢?我們期待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