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5月生意清淡,6月是否繼續?3點應對策略,送給你。
5月生意「攔腰斬」,6月將如何?
前幾天,淄博燒烤喊話考生,「讓他們先考」,然後集體停了4天,偌大的市街頓時安靜下來,今天是最後一天,相信明天又會重回繁華。
為高考讓路的淄博燒烤
繁華歸繁華,但「淄博燒烤降溫」卻是不爭的事實,尤其五一過後,排隊人數明顯減少;部分淄博燒烤老闆表示,「以前排隊至少半小時,現在,半小時內就能吃上」。
在之前的發文中,火鍋餐見曾寫,淄博燒烤的火爆,是一種「集體情緒的宣洩」,不具有可複製性和可持續性,因為當人們宣洩完情緒後,就會變得冷靜和理智。
火鍋餐見在採訪中得知,大部分的火鍋店,5月營業額相比4月,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是「攔腰斬」,有的是「攔腳斬」,仿佛全世界的顧客都商量好似的,都不去外頭就餐了。
一位下沉市場的火鍋老闆哭訴說,4月份的營業額,每天還能到四五千,過了五一,每天的營業額,基本都是兩千多。
還有一位火鍋老闆說,現在的生意,都是自然流量,發抖音、做美團,都沒起什麼作用,花錢請達人探店做宣傳也不行,「營業額像是一塊綁著繩子的大石頭,被推向懸崖,拽都拽不住。」
歇業的餐廳
對於「破碎的5月現象」,一位火鍋餐見餐創聯會員解釋,每年的3到5月是淡季,但今年有個閏月,淡季可能會推遲到6月底,「所以,還是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儘管一片叫苦聲,但也有餐創聯會員依然樂觀,「等6月高考之後,進入暑期,生意就會慢慢回暖。」
無論如何,還是要未雨綢繆,那麼,火鍋老闆如何應對這「遲來的淡季」?
火鍋餐見採訪了數十位火鍋老闆,總結了3點策略,以饗讀者。
3點對應策略送你
當餐廳收入減少時,勒緊褲腰帶,是必須的措施,但省錢,也要省到刀刃上,顧客體驗絕不能省;與此同時,開發新品、裁汰冗員,也是必須。
曾經的熱鬧
1、甄選供應商,節省水電。
關於原材料成本問題,需要火鍋老闆多甄選一些供應商,多比較品質和價格,總之,在選擇上有兩個維度,一是品牌度,一般說來,好品牌都有各種資質,出了問題好追責,而且食安方面會有保障;二是性價比,在同樣的價格上,大廠的品質相對穩定,供應也相對充足。
在水電費的節省上,老闆要定好規則,除去一些必要的後廚冰櫃、冷藏櫃,非必要不用電;對於一些使用電磁爐的火鍋店,使用節能電磁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上的智能火鍋爐
一位使用過「上的智能火鍋爐」的火鍋餐見餐創聯會員介紹,使用這台智能火鍋爐,顧客將菜品下鍋後,火鍋爐能很快感應,迅速升溫至沸騰,隨後再逐步降至小火,自動調低功率,功率低,自然省電。
當然,連鎖企業用這款智能火鍋爐,效果最為明顯,餐廳翻台率越高,省錢越明顯,不過,單店運營省錢效果也能看出來——交電費的頻次會有變化。
一位連鎖火鍋店老闆說,13家店,全換成了這款智能火鍋爐,疫情期間,初步估算省了103萬。
2、尋找新品,把控火力,提升口味體驗
在調整產品方面,有兩個方向,一是增加新品,二是提升口味體驗。
為什麼要強調新品?因為新品具有「市場稀缺性」,足夠的稀缺,就有足夠的議價權,全市場獨一份兒,售價肯定是你說的算。
嚴陣以待的火鍋店
目前來說,火鍋大品牌有強大的研發團隊,市場部先行,調研消費端需求,再反饋給後廚,這種「針對需求研發新品」的做法,確實與中小微企業拉開了距離。
不過,中小微企業也可找一些靠譜的供應鏈進行柔性定製,像富邦食品,就針對中小微企業推出一項舉措,即「50公斤起定」,很多大廠的定製屬於「機器一響,黃金萬兩」,定少了,人家也懶得開機器。
定製的產品,在某個「不衝突的區域」是具有稀缺性的,自然會提升餐廳毛利。
在提升口味上,除了食材本身的品質,火候很是關鍵,有些食材煮得久了,要麼很硬,諸如毛肚,要麼軟爛,夾不起來,諸如蔬菜類。
有時候顧客放入食材後,只顧談話,忘記夾菜,再吃時,體驗感大打折扣,但一餐過後,沒有顧客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他們能記著的,就是這家餐廳不好吃。
豬肚雞
一位做豬肚雞火鍋的餐創聯會員介紹,客人吃豬肚雞,喜歡點些蔬菜,放鍋里煮,時間大多把握不好,很容易煮爛,因為電磁爐是一直開著的,湯是一直滾沸的,服務員不可能隨時過去調節。
後來,該會員用了上的智能火鍋爐,基本解決了這個問題,原理同上,食材煮開之後,火力降低,不會一直煮下去,於是,菜品的口感就會提升很多。
上的負責人表示,現在工廠可根據不同火鍋品類、不同鍋具,進行火力定製,精確到分鐘,定製出一條專屬品牌的「火力曲線圖」,該大火時自動上大火,該小火時自動調小火,確保菜品的最佳鮮美度。
好食材要配好火力
這個全流程不需要人工去調節,確保菜品鮮美度的統一性,且每鍋都一樣。「該款智能火鍋爐,定製沒有數量限制,一台爐也可以定製,也不需要另外加定製費。」
3、裁汰冗員,為前廳後廚「瘦身」
在效率至上的今天,無論前廳還是後廚,沒有老闆願意養閒人。
一位餐創聯會員告訴火鍋餐見,他有一家200平的店在下沉市場,一開始用工8人,後廚3個,前廳3個,1位收銀,1個店長,後來發現,一個月掙的錢,除去房租水電和人工,基本白玩,兩口子全為別人打工了;後來開始裁人,減到5個,前廳2個,後廚2個,1個店長,兩口子也時不時下去幫忙,店面運營也能轉得開。
該會員表示,對於交叉多的工作崗位,視情況裁員,只要規範好流程,效率就會上去,如果沒有具體詳細的流程,一上人,前廳後廚就全亂了,效率就會大打折扣,顧客體驗就很差。
「服務員,加點湯」
打個比方,服務員經常會去調節電磁爐火力,不會放任電磁爐一直煮,如果電磁爐會自動調節功率大小,服務員基本解放了這一流程,可以去做更多的事,讓服務更周全,實質上,這是個流程決定效率的問題。
最後
省錢之道遠不如掙錢之道,但在生意清淡的時候,省錢,就成了必要條件,但無論怎麼省,顧客的體驗卻是不能打折扣。
難捱的5月已然過去,6月又流走三分之一,至於清淡還是火爆,尚不得而知,但再怎麼樣,掙錢是必須,省錢也是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