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紮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首批1.8億元國家專項補助資金已下達

原標題:長治紮實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首批1.8億元國家專項補助資金已下達

今年,長治市成功申報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範城市,獲得共計10億元的國家補助資金。8月11日,記者從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領導組辦公室獲悉,首批1.8億元國家補助資金已經下達,專項用於長治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所謂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築、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簡單來說,海綿城市就是一座會呼吸的城市,它能夠讓城市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區別於傳統城市,海綿城市讓城市在面對雨水時具有很好的彈性,讓城市像一塊大海綿一樣,在下雨時吸水、凈水、蓄水,需要時再把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最終實現良性水循環。

自2016年啟動海綿城市建設以來,長治市高效組織領導,強化規劃管控,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生態功能修復、居住社區建設、地下空間開發等工作。啟動實施「三河一渠」綜合整治工程、黑臭水體綜合治理等項目,建成濁漳河南源北寨上遊人工濕地,完成主城區和長北污水廠地表三項V類提標改造,圍繞漳澤湖水質改善和生態環境提升,重點開展上游縣區源頭治理、企業排污治理達標、主城區廠網河(湖)工程、濕地水體治理、漳澤湖沿岸塌陷治理五大工程,建設雨水泵站、CSO調蓄池、調蓄湖,城市易澇點基本消除。特別是活水保質工程,把城市污水處理廠再生水經人工濕地進一步處理後作為生態補水,形成城市活水循環體系。此外,長治市還完成了保寧門、延安路、東外環等一大批市政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市政道路全部實施雨污分流。目前,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率100%,內澇點消除率92%。

「很神奇,這些磚遇到降雨會『喝水』。」一場降雨後,在長治東站站前廣場接朋友的張超發現,廣場前看似和普通磚塊差不多的紅色磚塊,就像海綿一樣,吸水效果非常好。據了解,這些紅色磚塊叫透水磚,在降雨的時候可以快速滲透雨水,通過管道收集在蓄水池中,需要的時候用於綠化灌溉。在濱湖區起步區、市體育公園、市兒童公園、濱湖大道、長北幹線等一批重點工程中,長治市廣泛運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採用布設城市低影響開發設施、透水地面、透水路面等方式,實現了雨水的慢排緩釋、源頭分散,會呼吸的海綿城市讓市民驚嘆不已。

接下來,長治市將按照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統籌流域區域、城市、設施、社區四個層級,全流域構建區域海綿體系、全要素構建城市健康水循環系統、全維度補齊設施短板、全方位打造高質量海綿社區。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圍繞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小於80%的總體目標,全面開展海綿城市示範建設,規劃建設超標雨水行泄通道,在城南生態苑、人民公園等綠色寬敞空間,消除雨水徑流,進行低影響開發設施改造,新建道路和公共場所採用透水路面、透水鋪裝,進一步提高水資源涵養、蓄積、凈化能力,構建人、水、城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城市,讓人民群眾樂享海綿生活。

(來源:長治日報 記者 劉曉榮)

(責任編輯:張文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