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號大寒,老人說「大寒吃三寶,丟掉老棉襖」,分別指什麼?

2024-01-18     千秋文化

原標題:1月20號大寒,老人說「大寒吃三寶,丟掉老棉襖」,分別指什麼?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生活中有許多關於大寒節氣的俗語,例如「大寒小寒,無風自寒」、「大寒不翻風,冷到五月中」、「大寒吃三寶,丟掉老棉襖」等等。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大寒吃三寶,丟掉老棉襖」的具體含義,分別探討三寶所指的食物。

大寒三候

根據古代中國傳統的節氣劃分,大寒三候如下:

一候雞乳:雞開始孵化小雞,這是由於母雞在低溫環境下,能夠提高產蛋率。

二候征鳥厲疾:此時鷹隼等猛烈的鳥類因寒冷而變得更加活躍,它們在天空飛翔尋找食物,以補充能量並抵禦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湖泊和水面的冰層開始凝結並變得越來越厚實和堅固,表明天氣非常寒冷。

大寒吃三寶

糯米飯

大寒時節,人們尤其喜歡食用糯米飯。這一傳統習俗源遠流長,不同地區有各自的獨特做法。北方人擅長製作「消寒糕」,而南方則以各式糯米飯,如八寶糯米飯、腊味糯米飯為主。大寒節氣的時候為什麼要吃糯米飯呢?其實是因為糯米相較於大米含有更高的糖分,能夠提供更多的能量。而且,糯米具有暖胃的特性。

舊時人們發現,一碗糯米飯可以頂替兩碗大米飯,且食用後體內暖流四溢,仿佛置身於一個小火爐中,寒風難以侵襲。這一經驗不僅是智慧之談,也是對冬季保暖的總結。

紅薯粥

紅薯在冬季時候是一直是常見的食物,這是因為其產量大,易於保存,因此成為了禦寒的食物。在農村,有一種有趣的習俗是,當大雪封路、交通不便時,以前的冬天時候,記得家家戶戶常常會煮各種紅薯粥。

羊肉湯

羊肉自古以來就被視為驅寒暖身的佳品,而在大寒時節尤為受歡迎。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被認為能夠很好地驅散寒氣。然而,喝羊肉湯的技巧在於搭配白鬍椒和蔬菜,以達到營養均衡的效果。這句「大寒吃三寶,」,裡面的三寶就是指糯米飯、紅薯粥和羊肉湯。這三種食物各具特色,都能夠在寒冷的時候提供足夠的熱量和養分,以抵禦嚴寒的天氣。

老棉襖作為一種傳統的冬季保暖衣物,具有厚實、保暖的特點。「丟掉老棉襖」這一說法,雖然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實際上是在強調大寒時節保暖的重要性。在舊時代,沒有像今天這樣先進的取暖設備,人們在寒冷的冬天,只能依靠穿戴合適的衣物來保持體溫。

「大寒吃三寶」所涉及的糯米飯、紅薯粥和羊肉湯,並非簡單的食物選擇,而是蘊含了深厚的文化內涵。這些食物既是老輩人,在寒冷季節智慧體現,也是風土人情、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寫到最後

老輩人說的「大寒吃三寶,丟掉老棉襖」,其實指的就是糯米飯,紅薯粥和羊肉湯。因為著三種美食,都有著驅寒暖身的好處,大家不妨可以試著吃一吃,但是那句「丟掉老棉襖」就不要學習了,畢竟有點誇張,而且大寒時節,保暖可是第一位。大家還知道哪些與大寒節氣有關的習俗呢?歡迎在評論區進行留言和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78423b009dd8389b74ef6f9ea2b69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