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由雙流區委宣傳部主辦的為期兩天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集中採訪活動拉開帷幕。來自新華社、中新社、中國改革報、中國經濟時報、人民網、四川日報等近20家媒體記者走進雙流,深入採訪雙流在各個領域「走在前列、作出示範」的生動實踐,挖掘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建設故事,共同描繪高質量發展的「雙流答卷」,為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獻禮。
01 成都國際空港商務區
在空港商務區,大家參觀了空港雲。
空港雲是集規劃展示、場景體驗、公共服務於一體的城市會客廳,總面積30萬平方米的空港商務展示展銷綜合體,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成都日報記者陳方耀說:「有幸參加雙流區組織的集中採訪,第一站,我們來到了雙流空港商務區的空港雲,這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整個空港雲規劃展館介紹科技含量很高,而且它是嵌入式、體驗式的。通過這裡的規劃介紹,我了解到了雙流區的發展布局、產業發展規劃、城市構架以及它的環境、人文底蘊等,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02 川航物流、四川飛機維修
大家來到位於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一側的川航物流貨運基地和四川飛機維修基地實地參觀,管窺雙流區航空物流和航空製造維修產業發展情況。
川航物流貨運基地是雙流區三大航空貨運承載平台之一,另外兩座平台為雙流國際機場貨站和國航貨站。川航物流貨運占有雙流區航空貨運25%左右的市場份額,產品涉及電子元器件、跨境電商貨物等。
記者們邊看邊問,大家重點關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航空貨運市場發展變化,成都「一市兩場」格局成型後川航業務布局等內容,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入採訪。
四川日報記者王晉朝說:「雙流航空經濟在成都『兩場一體』發展格局下,其中一個重要戰略就是要實現客貨並舉,未來航空貨物發展空間很大,十分看好未來雙流航空貨運發展。」
隨後,大家一起走進四川飛機維修基地,了解雙流區航空製造維修產業相關情況。
「北京有一零一廠、上海有一零二廠、成都雙流有一零三廠,所以雙流與飛機製造維修有著很深厚的淵源。」在四川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的講解下,記者們了解到「川維」每年c檢業務有90左右架次,非定檢業務量有240左右架次,年產值在1.2億元—1.4億元。大家認真聆聽,並圍繞川維未來發展布局進行採訪。
王晉朝說:「雙流要加強相關的配套,在像航空維修這方面,讓我們媒體人有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感受到雙流產業發展強勁的動能。」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四川新聞網記者鎖千城,他說,今天來雙流看到之後覺得城市的發展、產業格局很大,之前聽說的和實際看到的感覺更令人振奮。
03 成都芯谷展示中心、區人才綜合服務中心
一個建在「晶片」之上的產業生態新城,正隨著一個個重大項目落地悄然崛起,這,就是成都芯谷。
作為雙流區電子信息產業對外展示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成都芯谷展示中心於去年7月份正式開放,在充分展示科技化、數字化、信息化展陳內容的基礎上,按照高品質科創空間的標準和要求,打造成為雙流區百萬平米級高品質科創空間的核心展示區域。
走進成都芯谷展示中心,記者們通過大型L幕裸眼3D沉浸式總規沙盤,直觀感受成都芯谷的發展規劃情況。公園城市示範區水晶沙盤、一平台八中心產業服務體系模塊交互設備......展示中心採用的新媒體設備,也吸引了記者的頻頻注意。大家紛紛駐足觀看和認真聆聽介紹,一邊拍照一邊向現場工作人員提問作補充了解。
當了解到成都芯谷聚焦電子信息,主攻集成電路、網絡信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細分領域,著力打造國際科創人才首選地、中國電子信息新一極、成都未來公園城市新典範,累計引進中國電科、中國電子、瓴盛科技等產業化項目44個時,記者們給予了高度評價。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劉秋鳳說: 「近年來,中國的晶片產業發展迅速,成都芯谷是一個年輕的園區,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作為媒體記者,我們也是非常關注成都芯谷的未來發展情況。」
金融投資報記者彭江說:「從目前整體形象來看,成都芯谷確實踐行了公園城市發展理念,這裡環境優美,對眾多信息產業企業來說,非常符合發展需求。」
隨後,大家一起走進雙流區人才綜合服務中心,了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建設「天府人才第一區」相關工作情況,並圍繞雙流人才服務工作進行採訪。
04 雙流政務服務大廳
下午1點半,媒體一行來到雙流政務服務大廳,邊聽介紹邊實地了解「放管服」改革情況以及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的舉措和成效。
據了解,近年來,雙流按照中央、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安排部署,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頭號工程」,致力於打造新時代「企業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2020年,雙流連續獲評「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範縣市」,排名全國第14位。作為雙流營商環境建設的靚麗名片,「企業咖啡時」更是受到採訪媒體的關注。
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記者郭萬說: 「我曾參加過幾次『企業咖啡時』活動,每場活動都能現場解決一些企業的需求和問題。企業對『企業咖啡時』這個平台也是非常的滿意。被稱為企業最容易做生意的地方,雙流確實名副其實。」
05 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
採訪活動首日最後一個點位是永安鎮,記者們先後前往生物城文化中心、永安湖森林公園進行採訪。
在生物城文化中心,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管委會、永安鎮相關負責人分別介紹了生物醫藥產業和永安湖森林公園生態價值轉換以及永安鎮產業社區發展情況;在永安湖森林公園走訪時,該園美輪美奐的湖光山色贏得記者們的交口稱讚,他們紛紛走下觀光車留影、打卡。
國際在線記者楊建昆說:「通過參觀走訪以及工作人員介紹,我覺得生物城非常具有國際范兒,與我們的宣傳平台相匹配。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採訪,以了解更多的新聞亮點,將雙流區、生物城等點位建設發展中體現出的國際視野、創新做法向全球報道。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報道讓大家更加關注、參與空港雙流發展,吸引更多的國際人士、精英人才到這裡來落戶創業,共同促進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研發。」
新華社四川站記者袁秋岳說:「我們發現生物城在實現生態價值的轉換上規劃科學、想法新穎而獨特,所以這將是我們接下來的關注點。雖然在永安鎮興起的生物城之前沒有歷史性的一些根基,但它能夠在五年時間內做到初具規模、初現雛形,這正是它吸引人、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生物城為什麼能做到從零到有、從有到優?這個也是今後我們希望能夠持續宣傳報道的新聞點。總之,今天通過聽介紹、看現場等方式,我們強烈地感受到——生物城、永安鎮它的確是一個未來可期的產業園區,我們將持續關注這個地方,相信它未來前程似錦。」
新聞多一點
雙流古稱廣都,是古蜀文明發源地、古代南方絲綢之路起點,距今已有2300多年建城史。實際管轄面積46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7萬人,常住人口159萬人。
雙流坐擁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國家級天府新區、四川自貿試驗區航空板塊和成都臨空經濟示範區重要承載地,正積極融入「雙循環」、唱好「雙城記」,奮力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航空經濟之都。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歷史性突破1000億元,航空經濟、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三大主導產業產值(營收)邁上2000億元台階。
區內規劃建設地鐵18條、里程230公里,是成都市規劃站點最多、里程最長的區(市)縣。擁有進境肉類等指定監管場地7個,是中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樞紐機場、綜合保稅區、空港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口岸平台的區域。擁有四川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40家,各類創新創業載體150餘個,正依託40.2萬人才打造天府人才第一區。擁有1.5萬畝空港中央公園,1.3萬畝空港花田,黃龍溪古鎮和海濱城2個4A級景區,正加快打造空港公園城市示範區。擁有6個大型體育場館,數量和面積均居全省第一,是成都承辦國際賽事最多的區(市)縣,2019年成功承辦第十八屆世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