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觀」挑刺人物角色,我們還有文藝作品可看嗎?

2021-06-19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用「三觀」挑刺人物角色,我們還有文藝作品可看嗎?

第3215期文化產業評論

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已經播出20年了,它以表情包、以語錄、以標籤的方式延續著生命,但瓊瑤式愛情觀已經不再被觀眾所追捧,心懷兩個女人的書恆被年輕人視為「渣男」,如萍則成為了矯揉做作的「綠茶」。同樣,《還珠格格》《又見一簾幽夢》等劇集也被斥為「三觀不正」,為什麼這屆年輕人對「三觀正確」如此敏感?用「三觀」來評判文藝作品真的可取嗎?

作者 | 圓圓搖了搖頭(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

編輯 | 周嘉瑜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3544字| 預計閱讀時間9分鐘

月初,papi醬的一則短視頻在各大平台上刷屏,視頻中,她和同事就現存文藝作品進行了評價,發現以抬槓的眼光審視作品將會陷入「無劇可看」的困局。

不少網友在視頻底下表示贊同,實際上,用「三觀」來衡量作品中的人物已經成為了現代人劃分角色的一種方式。

小時候,我們會問:「這是好人,還是壞人?」

長大後,我們繼續問:「這個人三觀正不正啊?」

童年經典成三觀不正重災區,

我們小時候都看了些什麼?

什麼是「三觀」,普世的觀點認為三觀指的是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它們辯證統一,相互作用,共同追求崇高的真善美

在網際網路中「三觀」的正確與否與倫理道德高度相關,言行舉止符合大眾期待的角色才能被稱為「三觀正」,與相應道德規範相悖的角色則會被貼上「三觀不正」的標籤,而如果作者支持並認為這樣的設定不存在任何問題,那這個作者會被質疑「三觀不正」。

創作出無數經典作品的瓊瑤,就時常被網友批評為「三觀不正」。

《還珠格格》里,冒充格格的小燕子經常大鬧皇宮,把後宮攪得烏煙瘴氣,甚至私自放走皇帝的老婆,給皇上戴「綠帽」。

而「化成蝴蝶飛走了」的香妃身為和親的公主,享受著中原嬪妃的優渥條件,卻與青梅竹馬藕斷絲連,棄自己的責任於不顧,活脫脫一個「又當又立」的典型。

看似溫柔善良的令妃也沒逃過人設崩塌的命運,明明是她急於討好皇帝才一口咬定小燕子是格格,後來卻在皇帝面前說:「(皇后)要砍小燕子和我的腦袋」,簡直就是「心機婊」的典型。

《情深深雨濛濛》里何書桓在兩姐妹中間搖擺不定,是個「渣男」無疑了。

同樣的,《又見一簾幽夢》先勾引姐夫,害姐姐斷腿,轉頭卻和男人週遊世界的女主紫菱,更是一朵裝無辜的「白蓮花」,除了做夢什麼都不會。

類似的質疑在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用「三觀」來挑刺文藝作品,很難有作品能夠倖免於「難」。

有人指責《紅樓夢》里的薛寶釵是「綠茶」,林黛玉「刻薄」,賈寶玉是「渣男」

當用倫理規範要求文藝作品成為潮流時,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大火的影視作品大都符合「三觀正確」的標準。

深受觀眾喜歡的大女主往往集小姐的容貌、武林高手的武功和天才的智慧於一身,高貴冷艷卻不聖母,堅持貫徹「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完美」二字用在她身上都差點意思。

《司藤》中的人狠話不多,逢敵無敗績的女主——司藤

而想要讓女性觀眾集體嗷嗷心動的男主則要避開所有可能引起不適的雷點,為觀眾提供超高舒適度的溫暖和治癒。這樣的男主不僅溫暖善良,而且感情專一,僅且只向女主一人輸出愛意。

不久前大火的甜劇《御賜小仵作》

當作品裡的角色越來越「三觀正確」時,文藝作品裡人性的掙扎也正在消失,我們以為獲得了完美的圓,殊不知是在放棄人本的價值。

是作品的「三觀不正」,

還是觀眾的「三觀太正」?

電視劇《還珠格格》第一部在1998年播出,《情深深雨濛濛》在2001年播出,最後一部具有國民討論度的瓊瑤劇《又見一簾幽夢》的首播也離我們有14年了,瓊瑤式的愛情讀本從未離開大眾視野,每隔一段時間它們就會被考古,被「挖墳」,甚至被「鞭屍」。

為什麼以前的我們會為「紅塵作伴瀟瀟洒灑」的快意江湖叫好,現在卻要求虛構的人物遵守「三從四德」,始終守身如玉?

網絡小說的簡介中,很多作者會強調男女主是「雙C」(指肉體上絕對純潔)

首先,對三觀的辨別反映了觀眾在思想上的進步。這屆觀眾有更全面的思維,更廣闊的視野和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再相信主角光環,開始關注作品的道德倫理,他們希望文學作品中的快樂與消遣是建立在道德秩序上的,大眾媒介應當教養受眾,起到維護社會秩序或道德秩序的作用。

網友評價《情深深雨濛濛》

反瓊瑤文化的出現,實質上是對舊式言情敘事的一種反叛,在平權意識覺醒和復古潮流的雙重作用下,人們期待的是一種符合秩序的穩定。觀眾批評小燕子不守禮教,同情耿直的皇后,譴責反覆橫跳的何書桓的種種行為,也可以看作是對尊卑有序,恪守本分等傳統道德的呼喚。

其次,網際網路文化的發展造就了短、平、快的閱讀習慣,注意力時代下的網絡用戶很難沉下心來理解複雜、多層次的內容,他們更傾向於用非黑即白的二元論來理解內容。

「飯圈文化」的蔓延也助推了「批鬥三觀」的火焰,習慣了貼標籤和站隊的網友擅於用概括性標籤定性作品,無論這個文藝作品本身是批評黑暗,還是展現複雜。

當然,文學影視作品的創作者也難辭其咎。為了迎合觀眾們的道德要求,創作者不斷將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壓扁,呈現出一種景觀式的表象:主角毫無負擔地善良,反派人物沒有緣由地無惡不作。

在此前熱播的《御賜小仵作》中,性格迥異的主角間沒有猜忌,戀人間永遠心意相同,長輩對年輕人只有支持沒有約束,身為先生的反派一點愧疚都沒有地利用自己的學生,在他們身上只有被修剪過的特徵,而沒有人物的弧光。

相比審視人性的複雜和多變,給人物貼上「渣男」或「綠茶婊」的標籤,這一行為簡單粗暴,卻有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也更能引爆受眾的集體情緒,為影視劇贏取更多的曝光。

在這一形式下,「三觀」對觀眾和受眾都不失為一種省時省力的定性標籤。

討伐三觀是真批判,

還是「偽命題」?

前幾天,#衣衫襤褸的老太太 26歲的羅翔#這一話題登上熱搜,刑法教授羅翔在一個訪談中分享了他26歲時一次退縮的經歷。

致力於將公平和正義在每個個案中得到迴響的他年輕時也曾狂妄,空談法律,他的自省引發了網友的共鳴,沒有人天生勇敢,也沒有人一直作惡,離開人性,捍衛「三觀」無疑是在捨本逐末。

惡是美的一部分

中國哲學裡,有這樣一個觀點——「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善與惡相伴而生,它們既是人性的一面,也是文學裡美的一部分。

法國偉大詩人波德萊爾寫作了一部主題是「惡」的詩歌藝術作品,他在這部作品中陳列出種種社會的醜態,以獨特的視角展現出惡的雙重屬性,它既是邪惡的,也是美麗的,它腐化人們,也激勵人們。

《惡之花》的序言

簡單粗暴的善惡對立在美學層面是有欠缺的,人性的掙扎和難分難捨的矛盾衝突才是打動觀眾的美之元素,壞人之所以成為壞人,好人之所以選擇善良,探討其中的深意和原因,這是文學作品的應有之義。

不可能繞過掙扎獲得善良

《御賜小仵作》中的男主蕭瑾瑜從一出場就是一個進化完全的、完美的人,無論是對待女主角,還是朋友、父母、下屬,甚至是情敵,他始終溫柔有禮,而這種極致的溫柔建立在他顯赫的家庭背景和優越的個人條件上,這種景觀式的溫柔並不具備現實的根基。

經典國產劇《金婚》里,男主精神出軌,家暴妻子,女主迷戀小資趣味,鄙視家務勞動,尖酸刻薄,如果要貼標籤,男主是「渣男」,女主是「拜金女」無疑了,但人生遠不是歸納和標籤,無論在電視劇還是生活中,沒有人能夠繞過內心的掙扎,從一而終地堅持善良。

文藝作品應當討論那些困擾人們的難題,而不是展示理想的人際關係和情感,後者能撫慰人心,前者才有價值,它能讓人們近距離觀察邪惡,獲得關於愛情和人生的深度思考與啟示

作者已死

儘管文藝作品需要去描繪「惡」這個主題,但這不意味著文藝工作者支持這種「惡」行為,也不能就此為作者蓋上「三觀不正」的鋼戳。

法國著名的思想家羅蘭·巴特曾在《作者之死》一文中宣告「作者死亡」。雖然作品是作者的產物,但作者不是作品的源泉,他不優於作品,也沒有闡釋作品的權力,文本誕生之日就是作者消失之時。

也就是說,不是作者在寫作故事,而是這個時代選中了這個人在記錄時代,而每次不同的讀者運用不同的方式來解讀作品都是在文本基礎上的再創造,因此用現代的眼光,從不同的角度檢視文藝作品及其人物的三觀,很難有作品幸免於難。

總結

討伐三觀的熱潮從現代劇燒到童年經典的頭上,當我們大呼「毀三觀」的時候,很難有人說得清,什麼樣的三觀才是完全正確的?絕對完美的角色猶如空中樓閣,美則美矣,卻缺乏現實的根基,人性中善惡的掙扎,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電視劇中,我們都無法逃避。

如果需要道德完美的「人形立牌」,我們大可以在正史劇中尋找,自我和解與啟示人生的方式需要在文藝作品的衝突中學習。當然,我並沒有支持藝術無底線的意思,從惡中看善需要足夠的理性和良好的分級制度,但這並不是用「三觀」抬槓文藝作品的理由。

話題互動

您對「三觀不正」的文藝作品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新時代,彙集、融合行業內外精英對文化產業的觀察和理解,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行業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相關機構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給圓圓搖了搖頭打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作 者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73008711_1526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