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對第三方微短劇小程序說不,倒逼精品化

2023-12-17     三易生活

原標題:快手對第三方微短劇小程序說不,倒逼精品化

如今的種種跡象都表明,短劇的野蠻生長期已經結束。此前在11月15日,廣電總局宣布啟動為期一個月的專項短劇治理工作,加快制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與內容審核細則》,研究推動網絡微短劇App和「小程序」納入日常機構管理後。日前快手方面宣布,為引導付費短劇業務健康發展、夯實自身短劇內容和產業生態建設,將於12月31日正式停止第三方微短劇小程序的商業推廣和投放。

無獨有偶,微信公眾平台也在不久前向短劇從業者發布了保證金繳納的通知,要求在12月17日前完成1000元保證金的繳納,否則相關功能可能將受到限制,其中包括但不限於限制小程序搜索等。抖音方面則在更早之前就開始向短劇創作者收取保證金,其中微短劇類目的基礎保證金為10000元,並且會根據銷售訂單浮動。

事實上,短劇行業在2023年年末迎來強監管是必然,因為這一賽道在今年呈現出爆髮式的增長,並且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程度。根據德塔文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微短劇市場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共上線微短劇481部,主流視頻平台首播重點微短劇數量達297部,均已超2022年全年。

與此同時,諸如《無雙》八天賺1億、《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24小時充值破1200萬元的造富神話,更是引得大批參與者入局,更是有戲言稱讓「橫店變成了豎店」。其實熱錢湧入不是件壞事,君不見整個網際網路行業其實就是在資本的助推下逐步走向成熟,但問題是短劇又比較特殊,因為它的題材無論如何變化,內核往往都萬變不離其宗的,那就是追求「爽感」。

什麼「一分鐘從贅婿變霸總」、「三分鐘看現代灰姑娘的甜寵愛情故事」,其實都在遵循同樣一個邏輯,也就是盡一切可能調動觀眾的情緒。沒錯,短劇的底層邏輯是情緒>節奏>邏輯,要的就是簡單無腦的輸出「爽感」,因為其受眾許多都是下沉市場的「五環外人群」,以至於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短劇都呈現出偏庸俗、低俗、媚俗向。

不同於傳統的影視劇,由於短劇的體裁短小,也就註定了其劇本幾乎容不下起承轉合。同時短劇的投資小,也就代表著創作者無法考慮景深、空間布局、鏡頭調度等因素,至於美術置景、服化道也基本是聊勝於無。既然拼不了故事、比不了畫面、更比了演員陣容,剩下的也只有用更簡單粗暴的庸俗來喚起觀眾的情緒了。事實上,這一套模式在好萊塢B級片上同樣司空見慣,畢竟這類片子就是以恐怖、暴力、獵奇來制勝。

OpenAI發生在上月末的宮斗大戲吸引諸多吃瓜人的目光,更是占據科技圈頭條的事實,或許就能幫助大家理解短劇為什麼會火起來了,畢竟短時間內高密度的劇情反覆反轉,從來就都能讓人慾罷不能。但就像德塔文統計的數據顯示的那樣,自今年以來短劇賽道的火熱導致產能大幅度增加,短劇的同質化現象加劇,觀眾對於「霸道總裁愛上我」也逐漸開始脫敏了。

這時候短劇行業發生了分化,一部分從業者認為需要精品化,特別是一大批傳統影視劇從業者,以及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的加入,為野蠻生長的短劇賽道帶來了正規軍,比如《大唐來的蘇無名》、《虛顏》等,從演員陣容、拍攝技術到服化道可以與長劇比肩的作品開始湧現。

然而精品化是要錢的,對於資金不夠充裕的參與者,有些則選擇了繼續下沉,從庸俗走向了媚俗,通過劇情設計將矛頭對準渣男、無良上司、惡毒女配,再搭配主人公翻身之後的羞辱、攻訐,讓觀眾進一步宣洩情緒。但隨著觀眾閾值的進一步提升,部分短劇創作者更是從媚俗走向了低俗,開始用暴力、軟色情來作為賣點。顯而易見,這一趨勢顯然與社會的公序良俗背道而馳。

值得一提的是,與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播放的短劇不同,小程序短劇更加無序,原因無它,因為平台對其的監管力度相對更小,也導致了粗製濫造、抄襲泛濫、無底線的情況更加普遍。所以此次快手限制第三方微短劇小程序的商業推廣和投放,可謂是直擊小程序短劇的七寸,因為投流就是小程序短劇以小博大的起點。

就像前文中所提到的那樣,小程序短劇的播放場景是小程序,而非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這樣的平台,這就導致了如果不進行廣告投放,用戶往往很難知道相關短劇的存在。一旦掐斷了小程序短劇的宣發渠道,基本也就意味著它們的變現難度會直線上升。與此同時,快手方面也表示,第三方小程序微短劇廣告主可逐步遷移到快手小程序以及快手自建鏈路進行投放,並且也將給予一定的扶持。

一手「胡蘿蔔」、一手揮舞「大棒」,快手這樣的操作不可謂不周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隨著快手、微信的下場,短劇賽道的未來也已經被定調了,精品化無疑才是唯一的出路,繼續靠三俗來吸引用戶不再現實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386b516c1f4c7f39d717ef807213b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