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首募17.85億元,創年內主題ETF募集規模新高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方麗 孫曉輝
ETF發行又見小爆款!
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成立公告顯示,該基金首發規模為17.85億元,創年內全市場主題ETF募集規模新高,引發行業關注。
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首發規模
創主題ETF年內發行新高
融通基金最新公告顯示,8月22日,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成立,首發規模為17.85億元,創今年以來全市場主題指數ETF募集規模新高。
據悉,該基金跟蹤的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指數是由中國誠通集團定製,從國務院國資委下屬央企上市公司中選取業務涉及半導體、電子、電力設備、非金屬材料、機械製造等行業的50隻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期實現指數的戰略定位與國家發展同步。
作為央企公募基金公司,融通基金正打造系列央企特色指數以及ETF產品線,將投研能力注入指數當中,主動自主定製指數,已支持中國誠通集團開發編制了4隻指數,並計劃配套發行相應的產品。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正是其中之一,後續還將繼續發行相關ETF產品。
實際上,受基礎市場持續震盪調整影響,今年以來,權益類ETF新發規模中規中矩,普遍在2億-5億元。而此次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獲得不俗募集成績,足見其市場號召力。
寬基方面,最大亮點是今年一季度首批中證A50ETF的火爆發行,10隻產品合計募集資金165億元,其中摩根資產管理、平安、大成等多家公司旗下中證A50ETF提前結募,達到20億元上限,並啟動比例配售;行業主題方面,今年6月,廣發、景順長城、南方旗下港股紅利ETF或港股央企紅利ETF均獲得超11億元的首募規模,僅次於上述融通中證誠通央企科技創新ETF。
融通基金表示,2023年以來,A股市場在3000點下方反覆磨底,投資者對權益基金信心不足,新權益基金髮行遇冷,老權益基金遭受贖回。融通基金通過加大權益基金的發行、銷售力度,引導投資者發現當下低估值資產的投資價值,引導投資者低位投資並長期持有,努力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未來,公司將堅定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不斷提升專業服務能力,服務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助力居民財富保值增值。
權益ETF發展勢頭顯著
近年來,被動投資發展勢頭強勁。Wind統計顯示,截至8月21日,全市場股票ETF(含跨境ETF)總規模為2.32萬億元。
在權益ETF總規模邁上2萬億元台階的背後,寬基ETF成為主力擔當。截至8月21日,規模前十大股票ETF悉數為寬基,合計規模超過1.11萬億元,占比超過半壁江山,所有寬基ETF合計規模占比更是超過了7成,國家隊不斷出手增持,成為寬基ETF主要增量來源。
在規模領先的前五大股票ETF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總規模突破271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滬深300ETF易方達最新規模也超過1822億元,華夏上證50ETF、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規模均超1200億元,與去年底相比,這些基金均出現翻倍以上的規模增幅,最大增幅更是接近3倍。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權益類ETF的發展「天時地利人和」。一方面,隨著資本市場深化改革的逐步推進,境內ETF市場建設不斷完善,吸引中長期資金入市,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同時,創新類產品將不斷豐富,更好滿足多元化投資需求。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轉型期,ETF聚焦支持國家戰略領域,促進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為市場提供高效投資工具,共享經濟轉型紅利,獲得巨大發展機遇。
「權益類ETF近幾年規模增長的推動因素主要源於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成熟。」一位基金經理表示,近年來A股機構投資者占比不斷提高、資本市場有效性逐步提升,α收益越來越難獲取,投資者賺取收益更多來自資產配置,而權益類ETF是資產配置的好工具。
近年ETF規模的迅速發展反映出各類市場參與者對於ETF的認可,其工具屬性也得到了更廣泛的應用,未來市場對於ETF的認知會持續增加,低費率透明性的特徵也會在資產配置中發揮更大作用。
編輯:小茉
審核: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