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俄烏戰爭持續期間,有西方記者在戰火紛飛的烏克蘭街頭進行了採訪。
採訪的主題是,詢問烏克蘭民眾對於普京的看法。
這樣的採訪當然是別有用心的。
由於兩國之間正在交戰,所以,大部分烏克蘭民眾對於普京的評價必然不會太高。
西方媒體也就可以借著這樣的採訪,繼續拉低普京的國際形象。
出人意料
不過,就是這樣一次看上去十拿九穩的採訪,居然也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
記者攔住了烏克蘭街頭的兩位老婦人,問她們如何看待普京?
不料,一位老婦人竟然神色嚴肅的回答:「我覺得他是像上帝一樣的存在。」
這個回答顯然讓記者無所準備,只能茫然的看向攝像機求救。
尷尬了幾秒鐘之後,記者才又對老婦人說:「你們喜歡普京,他卻對你們發射飛彈。」
下一秒,老婦人的回應更加令人震驚,她說:「普京有權力這樣做,因為他是上帝的使者,他是在洗刷烏克蘭的罪孽。」
在採訪中,這個老婦人還向記者抱怨起了他們的總統澤連斯基。
自從這位總統上台,烏克蘭人民的日子實在不好過。
一系列的政策讓民眾無所適從,似乎正在一步步的將國家推向毀滅。
而現在,無望的戰爭更是讓不少民眾對澤連斯基感到絕望。
儘管烏克蘭現在陷入戰爭的狂熱之中,但是,有很多平民依然不支持澤連斯基這種自殺式的做法。
因為,俄烏之間的衝突對於烏克蘭平民而言,根本沒有任何好處。
大量的青年人,乃至於未成年人被政府強行送上了戰場,等待他們的是死亡的命運。
就算這場仗打贏了,烏克蘭也得不到太大的好處。在大國的博弈之中,烏克蘭只是一枚棋子,無論輸贏,烏克蘭的命運都並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澤連斯基現在瘋狂的與俄羅斯對抗,實際上是在把平民的生命當作籌碼。
正因如此,烏克蘭民間有很多抱怨的聲音。
只不過,這些聲音在西方媒體的報道之中被有意的掩蓋了。
但即便如此,烏克蘭民眾對於澤連斯基的不滿還是一天高過一天。
甚至,烏克蘭前總理公開發言稱:「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從基輔手中拯救了頓巴斯地區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普京下了正確的命令。」
一部分烏克蘭民眾,並不敢對這場戰爭公開發表意見,因為擔憂受到迫害。
2021年,烏克蘭曾經進行過匿名的民意調查。
幾乎超過一半的民眾在匿名調查中表示:俄烏兩國本來是一家,不應該陷於戰爭之中。
這也意味著,許多烏克蘭民眾對於普京,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恨之入骨。
2020年,烏克蘭當地的電視台投票之中,有超過70%的民眾認為,普京可以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2021年,在烏克蘭總統候選人的民間調查結果之中,更是出現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結果。
普京成為了民眾支持率最高的人,當然,他不可能身處烏克蘭總統候選人之列。
但這也可以窺見烏克蘭民眾對於普京的看法,他們不僅不痛恨普京,甚至有時候,他們希望普京成為烏克蘭的總統。
恩怨交織
也許普京並不是一個完美的領導人,但是,相比於烏克蘭一代又一代,選擇投降主義的買辦政府,普京已經是一個相當優秀的總統了。
當然,隨著戰爭矛盾的升級,烏克蘭人對於普京的恨意當然在加深,越來越多的烏克蘭人成為了反俄陣營之中的一員。這是戰爭發展下去的必然,但卻也是俄烏兩國之間的悲劇。
這場戰爭也許本來可以不發生,然而,種種因素的推動,最終讓俄烏雙方都走上了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烏克蘭人對於普京的愛恨交織,其實並不僅僅是針對普京這一個人。
這樣的糾結,更像是他們對於俄羅斯這個國家的感情投射。
烏克蘭和俄羅斯,究竟有著怎樣的關係?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在許多人的眼中,烏克蘭和俄羅斯本該是一家人,很多人都將烏克蘭視作一個從俄羅斯分裂出去的國家。
但歷史比人們的認知更加複雜,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確有著共同的祖先,可兩國的歷史卻截然不同。
俄羅斯扮演著征服者的形象,而烏克蘭卻往往作為被征服者,在歷史書上出現。
1480年,伊凡三世擊敗了蒙古人,使俄羅斯獲得了獨立。
1957年,這片獨立的土地得到了一個後人所熟知的稱號——沙皇俄國。
然而,沙皇俄國榮耀的歷史,卻從來都不屬於烏克蘭,因為這片地區從1385年,便被波蘭立陶宛大公國占領。
當時統治烏克蘭地區的,主要就是波蘭。波蘭對於這一地區的統治是相當嚴酷的,在高壓政策之下,當地的烏克蘭人只好與波蘭人一樣改信天主教。
直到1648年,終於對波蘭忍無可忍的烏克蘭人發動了起義,決心推翻波蘭的統治。
他們的反抗屢屢受挫,萬般無奈之下,他們決定尋求自己鄰國,也就是沙皇俄國的保護。
1654年,烏克蘭地區為爭取獨立歸附於沙皇俄國,同時沙俄和波蘭之間爆發戰爭。
戰爭持續到了1667年,俄國與波蘭進行了和談。
最後的結果是,兩國一起瓜分了烏克蘭的領土。
這大概是個讓烏克蘭人始料未及的結果,為了獨立,他們百般求助,但最後的結果卻是再一次被大國瓜分。
直到1795年,沙俄再一次征服波蘭,烏克蘭的另一半土地也成為了沙俄的領土。
沙俄滅亡之後,烏克蘭再次陷入被大國宰割的境地。
最後,在蘇聯時期,烏克蘭領土終於完成了整合,成為了蘇聯大家庭的一部分。
縱觀烏克蘭的整個歷史,可以發現,表面上看起來,他們和俄羅斯是一家。
但事實上,雙方的地位始終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烏克蘭人也很難把這樣的俄羅斯,當作自己的朋友和家人。
與人們所認知的恰恰相反,烏克蘭人對俄羅斯人一直懷有忌憚。
因為俄羅斯人曾經幾度成為烏克蘭亡國的罪魁禍首。
而且,由於歷史上不斷的被分割、被占領,所以烏克蘭的民族凝聚力,其實比人們想像的要更弱。他們對於俄羅斯的認同,就更是寥寥無幾了。
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急轉直下。
自掘墳墓
更糟糕的是,西方也趁火打劫。
很顯然,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決裂,對於西方有極大的好處。
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後,西方便不斷地蠱惑烏克蘭,讓烏克蘭站在反對俄羅斯的第一線,對他們宣揚所謂的自由民主政策。
烏克蘭在美國的糖衣炮彈之中,忘記了自己的血淚史。
被西方麻痹的結果是,烏克蘭的政治迅速崩盤,國內的經濟命脈,迅速被集合到了幾大寡頭的手中,可以說國家政府形同虛設,完全淪為了西方手中的政治工具。
當然,烏克蘭所經歷的一切,俄羅斯同樣也在經歷。
唯一還值得慶幸的是,普京上台之後,採取了一系列政策,使得寡頭們有所收斂,艱難的保住了俄羅斯的國際地位。
雖然俄羅斯面前也有著重重陷阱,但至少如今的俄羅斯,依舊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國家。
相比之下,烏克蘭的境況卻是愁雲慘霧。
在澤連斯基之前,烏克蘭已經換過了多任總統,但永遠都是換湯不換藥。
這些總統往往都是寡頭出身,有西方的背景,把國家當作自己斂財的工具。
這些自私的政客,讓烏克蘭的民眾越來越絕望。
所以,他們甚至希望讓普京來當烏克蘭的總統,至少這樣,國家還有救。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期待,澤連斯基才能夠莫名其妙的從一個演員成為政客。
儘管在成為總統之前,他只是一個喜劇演員,沒有什麼成熟的政治經驗。
但是,他卻因為影視作品而深受民眾的歡迎。
民眾錯誤的相信,他在影視劇劇中的完美形象就是真實形象,相信這個沒有寡頭背景的總統,可以讓烏克蘭起死回生。
就因為這樣的理由,澤連斯基獲得了最多的選票。
但事實證明,這位總統並不能實現烏克蘭人民的期望。
在上台之後,澤連斯基不顧烏克蘭已經非常緊張的外部局勢,繼續採取反俄的做法,而且和西方勢力走的越來越近。
普京在烏克蘭的新聞中,一度被渲染成了最大的反派,不得不說,這樣的輿論宣傳是很有效果的。
因為,烏克蘭人對於普京的態度複雜,他們渴望有一位普京這樣的總統,救他們於水火。
而與此同時,普京也在觀望著烏克蘭的局勢,烏克蘭親西方的狀態對於俄羅斯十分不利。
西方一直在對俄羅斯進行重重封鎖,如果烏克蘭徹底倒戈,那西方就完全可以把陷阱挖到俄羅斯的家門口。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於是,戰爭爆發了。
當然,從現在戰爭的發展來看,雙方都沒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
西方對於烏克蘭的境況隔岸觀火,他們鼓勵烏克蘭人上前線送命,而他們則等著收割最後一波利益。
至於大戰過後,烏克蘭是死是活,這根本就不是西方政府所關心的問題。
出路何在
俄羅斯政府當然也不好過,這場仗打得不順利,而且暴露了俄羅斯軍事水平上的不足。
戰爭結束之後,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恐怕會大受影響,普京本人的威信也會遭受重創。
在俄烏戰爭中,贏家卻不是俄羅斯與烏克蘭任何一方,這真是一個令人唏噓的結果。
而最大的輸家,自然是數以萬計的烏克蘭平民。
事實上,在戰爭之前,烏克蘭人的日子已經很不好過了。
調查結果顯示,人口稀少的烏克蘭,有460萬人生活在溫飽線以下,22%的兒童存在營養不良。2021年,烏克蘭面臨糧食危機的人口數量,更是飆升到了1000萬以上。
而諷刺的是,烏克蘭是一個產糧大國,本國的糧食生產本可以養活人民。
但不幸的是,由於寡頭操控經濟,所以,大部分的生產資源都被賣到了國外,以換取美元。
隨著戰爭的開始,烏克蘭人民的生活狀況更加糟糕,有許多人已經得不到糧食補給了。
同時,戰爭帶來了物價飆升,烏克蘭人已經不能奢望什麼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他們用最廉價的通心粉來填飽肚子。但近期,連通心粉也已經漲到了天價。
再這樣下去,烏克蘭人要靠什麼生存呢?這個問題,似乎無解。
更令人恐懼的,是近在咫尺的戰場,烏克蘭國防部已經幾次發布了徵兵命令。
且在近期的幾次徵兵之中,烏克蘭國防部還特意強調,不限制入伍年齡。
這意味著,接下來的戰爭中,烏克蘭可能會出現大量的「童子兵」,他們本該是國家的未來。
但現在,他們的生命在戰火硝煙之中變得如此廉價。
烏克蘭的未來似乎只能看到絕望,大國和寡頭的操控已經吸乾了這個國家最後一滴血。
烏克蘭的民眾面對普京也許有滔天的恨意,但更多的是麻木。
因為許多人心裡清楚,普京不是導致他們一切痛苦的根源。
沒有普京,戰爭依舊會來,沒有普京,烏克蘭還是會無底線的沉淪下去,一些錯誤的選擇,並不是普京讓他們做的。
堡壘永遠是從內部攻破的,當年的烏克蘭有著一手好牌,但現在,他們手裡除了民眾的血淚,已經沒有任何有分量的籌碼。
錯誤並不是從戰爭爆發的那一刻開始的,在幾十年前,烏克蘭選擇自廢武功,用割讓自己利益來博取西方國家歡心的時候,就已經為自己定下了結局。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烏克蘭居民當街哭訴,我們能去哪裡?》
新華社《新華社六評俄烏戰爭》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