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2020年的國產劇寫份年終報告的話,以下幾行文字,絕對值得標紅:
一是,職場劇逐漸擺脫「國劇窪地」的魔咒,總算耐看了不少。
二是,女性群像劇的走俏。
而今天要聊的這部劇,恰好是二者的強強聯合——
《正青春》
單看海報,你就能發現本劇的陣容也是real豪華。
大滿貫視後殷桃、真·浪姐左小青、氣質美人劉敏濤,還有當紅小花吳謹言。
用時下最流行的彩虹屁話術說,就是挺適合組個女團的。
開個玩笑。
與其熬夜打投、一路苦等三個月,好不容易熬到營業團綜上線,結果還得邊看邊摳鏡頭。
那咱直接看姐姐們組團飆戲,不香嗎?
01.
女性劇的走紅,離不開性別議題在社交網絡的強勢。
這無疑是當下最具「熱搜體質」的話題之一。
關於 「何為獨立女性」的討論,更是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以新的姿勢返場:
收彩禮算不算獨立女性?家庭主婦算不算獨立女性?讓孩子冠夫姓算不算獨立女性?
先是各路情感博主負責挑起話頭,引來路人網友也加入混戰。
大家你爭我吵,又辯不出個所以然來,有時還會淪為雞同鴨講。
最後的成果,就是本月提前完成kpi的微博繼續笑納流量。
沒辦法,在動不動就被重拳出擊的輿論環境里,誰敢、誰有資格說TA擁有「獨立女性」的最終解釋權?
反正我不敢,而且大可不必。
再說了,討論尚無定論,又不妨礙眼尖的觀眾們揪出幾個 錯誤示範。
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的羅子君。
離婚前,她是養尊處優的全職太太;
離婚後,她搖身一變,成了職場一枝花。
嗯,我相信,一個只懂買買買的全職太太之所以能迅速振作,一定是因為她的天賦異稟,精於業務。
而不是因為閨蜜和男友隨叫隨到,處處幫她救場、掃平障礙。
再譬如說,《流金歲月》里的朱鎖鎖。
遠遠望去,擺脫「撈女」人設的她,被精心地包裝成現代白領。
掰開內里,巧了,她也攥著瑪麗蘇劇本。
你要問她憑什麼能升職加薪?
答曰,一靠運氣,二靠男人。
入職前,僅靠顏值,就有銷售經理主動拋來橄欖枝;
入職後,又有老闆秘書範金剛親傳經驗,為她的職場生涯保駕護航。
大boss葉謹言更不必說,先是為她豪擲千金挽救蔣家,後來又辭職接手謝宏祖的公司,堪稱360度無死角的精準「扶貧」,讓人直呼專業。
女孩唯有物質傍身,才算實現人格獨立。
即使物質的供給者,仍是男性。
縱然編劇有心挽尊,這兩部亦舒改編劇中輸出的價值觀終究是難以滿足這屆觀眾了。
相比之下,《正青春》倒是提供了某種更靠譜的方向。
走路橫衝直撞,說話大大咧咧,在男友面前總是迷迷糊糊,像個傻白甜。
一旦進入工作狀態,立馬火力全開,敢在領導面前大膽開麥。
初來乍到的職場後浪 章小魚(吳謹言飾),在入職SW的這段時間裡,與身為工作狂的另一個自己,相遇了。
干銷售這行的,最怕的就是拉不到客戶,完不成領導的任務。
章小魚也不例外,但她更怕輸掉 和 凌瀟瀟(張楠飾)的業績battle。
剛進公司,互看不順眼的兩人就槓上了。
你搞定公司前台,我就拿下網紅直播,銷量為王;
你跑十家專櫃,我就猛攻一家連鎖,以一敵十。
你出招,我拆招,搞的火花四濺。
???
難不成職場內卷化已經誇張到這種地步了?
倒也不是。
起初,小魚是憋著一口氣,想把凌瀟瀟刷下去,誰讓對方仗著海歸背景,老嘲諷她的學歷。
後來,則是為了坐穩總監助理的位置,證明她有資格留在精英扎堆的大公司。
是的,她的職場初心不是升職加薪,而是證明她能行。
林睿(殷桃飾),縱橫職場多年,是SW公司內銷售一部的頂樑柱。
和章小魚這樣的樂天派不同,她每天要操心的事可就多了。
那,最令她感到心煩的是什麼?
是銷售二部的方靜搶在她前頭,簽了大單子;是她有心栽培的章小魚業務上又出了茬子;還有 公司旗下的代理商不給力,關鍵時刻給她使絆子。
相比起戀愛新手章小魚,「卑微」、「黏人」、「患得患失」這些詞在她的人生字典里,統統不存在的。
感情問題到她這兒,基本排不上號。
由於三觀不合,她向相處多年的男友提出分手,對方氣急敗壞地開懟,「你的公主夢該醒醒了。」
言下之意,就你這把年紀還要挑挑揀揀?
結果,林睿卻連眼睛都不眨一下,滿不在乎地表示,拜拜就拜拜,下一個更乖。
在酒吧喝酒時,調酒師 金小貝(章濤飾)為了英雄救美,解決騷擾林睿的流氓而被老闆開除。
事後,林睿果斷把手一伸: 我來跟你老闆談。
面對新任小狼狗的有意討好,每天送愛心早餐、送胃藥、準點接送上下班,她欣然接受,不扭捏作態。
但同時,不忘划下邊界:凡是錢的問題,都可以幫你解決。
那意思很直白,談錢可以,談感情?為時尚早。
說到這,我還有幾句槽,不吐不快。
也真不知道國內編劇究竟是偷懶,還是缺乏想像力,他們筆下的女高管,基本都套用著同一個模板。
仿佛一旦坐上這個位置,就必須抹去所有女性特質,分分鐘改造成不近人情的職場鐵娘子:
短髮、OL套裝、走路帶風,是登場的標配;
高跟鞋蹬地的分貝,跟氣場成正比;
跟下屬打招呼,永遠是微微點頭、不苟言笑。
總之,人均氣場兩米八。
可說到底,這無非 是「 性轉霸總」罷了。
除了性別不同,該油膩的橋段,照油不誤。
甚至,尷尬指數還能更上一層樓。
現實中,優秀的女高管應該是什麼樣?
參考劇中的 舒婉婷(劉敏濤飾)。
身為SW公司華東區的一把手,她既有手腕強硬、事業心旺盛的一面。
和林睿的談話中,她幾番流露出意欲爭取中國區總裁之位的野心。
與此同時,她也展示出柔情似水、相對鬆弛的另一面。
因為忙於打拚,她和兒子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就連偶爾和他聊聊天,都成了一種奢求。
再細看她的眼神。
裡面除了滿溢的慈愛,剩下的就是心酸和無奈。
現實生活中,職場精英當然有七情六慾,有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
就像卸下總裁架子的舒婉婷,亦不過是個滿腹心事、為親情苦惱的單身母親。
我想,刻畫女性溫情柔軟的一面,並非對女性力量和信念的瓦解。
相反,以「柔軟」為基底的堅強,才更具韌性與強度。
沒有姐妹互撕,沒有為愛勾心鬥角。
劇中角色彼此競爭的動因不是男人,而是事業。
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們既不以美貌為資本,也不依靠男權的庇護實現階層躍升,而是個個挺直腰杆,做到了獨立行走。
看慣了狗血瑪麗蘇,再看這部人間清流劇,屬實令人舒適。
轉念一想,「獨立女性」的話題憑什麼做輿論場的常駐嘉賓?
國劇里的「偽獨立女性」又為啥讓人彆扭?
因為編劇的想像力不過關?對社會的洞察力不足?
文藝作品是針對社會現實的再創作,儘管會有歪曲、變形,但至少不是空中樓閣。
因此,「偽獨立女性」影射出的現狀是——
面對母職壓力和生育成本的雙重壓迫,所有職場女性為了謀求晉升,必須平衡好「家庭」與「事業」。
換言之, 女性光要做到經濟獨立,都得面對這道「玻璃天花板」。
數據出自智聯招聘《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
長此以往,要麼硬生生把自己逼成「端水大師」,要麼只能退出某條賽道:
舒總全身心投入於工作,導致她錯過了兒子的成長;
為了專注搞事業,林睿放棄了結婚的打算;
女主之所以有機會爭總監助理的位置,直接原因在於前任助理突然決定結婚生子;
為了通過面試,小魚強調她五年之內都沒有生育計劃。
嚴格來說,這一操作不值得推崇。
不過就像辯手席瑞所說:一個女性為了獨立和證明自己付出的成本,遠高於男性。
為此,沒人會追問獨立男性該不該如何。
而這些關於婚戀狀況的靈魂拷問,也只針對女性求職者。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人間真實。
02.
聊完心酸的,再來聊點甜的。
雖說專注搞事業,但該有的感情線還得有,比如小狼狗配御姐的姐弟戀、冤家變情侶的「魚蛋」CP。
but,本人追劇時根本顧不上嗑糖, 光是幾位女主之間張力滿滿的對手戲,就夠我一品再品。
先說重頭戲。
對小魚而言,林總的身份很複雜——既是老闆,也是她的伯樂兼人生導師。
本來呢,她只是在美妝專櫃打工的實習生,空有業績卻不招人待見。
直到遇上來巡店的林睿,眼前的真·營銷鬼才讓對方萌生了愛(挖)才(角)之心。
常言道,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但林睿不大同意。
入職以來,她一直在換著花樣地磨練章小魚。
先是帶著凌瀟瀟外出跑單,刻意營造危機感,試圖激發對方的好勝心。
第五集,又使出了新的一招:以退為進。
她先是否定了小魚的線上營銷方案,接著話鋒一轉,表示可以再考慮,前提是得拿出更可行的方案。
章小魚為學歷而自卑,林睿就鼓勵她拿出勇氣。
職場如戰場,林睿卻願意給她試錯的機會。
這麼個職場大忙人,偏偏對非親非故的新人如此上心,為什麼?
這份關照,顯然藏了私心。
因為她從對方身上看到了當初的自己。
為此,她迫切地想知道,對方能否成長為下一個「林睿」。
最後,再聊聊酒吧談心這場戲。
趁著微醺,兩人第一次敞開心扉。
林睿問,你覺得我的生活算快樂嗎?沒等到回答,她開始自顧自地往下說。
做方案、陪客戶、跑銷售,占據了幾乎所有的私人時間,比996還辛苦。
別人不懂這麼拚命的意義何在,她卻很坦誠:工作使我快樂。
她始終覺得,家庭主婦的生活遠比不上帶團隊、刷業績的快感:
「我看到的世界,是她們看不到的。」
這讓我想起了《小婦人》里的喬,對於有的人來說,婚姻不是必需品,成就感才是。
不光我被這段台詞戳中了,小魚也是。
聽完這番自白,除了快樂別無他求的小魚,宣布自己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標:
再說林睿和舒總。
兩人之間亦師亦敵的關係,也很微妙。
於私,她們關係親密,如同閨蜜。
那些深夜私房話,舒總只會向林睿傾訴。
於公,她們是直屬上下級,甚至有向競爭對手發展的趨勢。
故事開場,她調來華南區的方靜,秀了一手「一石三鳥」。
這一招,既是制衡業績突出的林睿,也意在打壓華南區的氣焰,為日後競爭中國區總裁留張底牌。
順便,還能光明正大地賣個人情給方靜。
最值得玩味的,是她通知林睿時的語氣:
「我們SW上上下下都知道,你是我一手帶出來的人。」
「我不想讓人說我容不下外人,你懂我意思吧。」
此話一出,既是安撫,也意在強調她的身份,堪稱恩威並施。
聽懂了弦外之音,林睿回了四個字:
「明白,老闆。」
從這一刻起,她知道當初那對親密無間的師徒,已經不復存在了。
光是人物和情感鋪陳細膩還不夠,畢竟鑑定職場劇質量的標準, 是職場戲的含金量。
舉幾個例子,先從章小魚拿下旖旎美妝的case說起。
按照常理,要想打動合作方,那肯定是想法子給自家品牌貼金,吹就完事。
但小魚偏不,她選擇從對方的營銷短板入手。
她指出,旖旎旗下缺乏高端品牌,而SW的加盟恰好能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和知名度。
藉此,她強調了雙方合作的必要性:
一個缺高端品牌,一個缺銷售渠道。
這就好比,瞌睡來了有人遞枕頭,口渴了有人遞杯水。
果然,這套直達痛點的方案打動了旖旎的石總。
這邊,小魚忙著談連鎖,擴大SW的勢力範圍。
另一頭,為了挖掘下沉市場的競爭力,林睿決定繞開代理商,拓展直營業務。
哪曉得,她的計劃才剛起步,就不得不面對重重阻力。
一開始,是品牌代理商集體抗議,生怕他們的蛋糕被瓜分。
為了安撫代理商,她當面做出保證,未來直營與代理渠道互不影響。
好不容易搞定這場商業博弈, 回公司後又被舒總喊去談話。
站在公司整體決策層面,舒總果斷提出了反對意見。
她認為時機尚不成熟的情況下,盲目拓展直營只會導致因小失大。
萬一代理商集體退出,勢必會動搖SW的根基。
你肯定想問,這幾場戲哪裡值得深挖了?
還真有。
某種意義上,企業就好比一台大型機械。
它的運轉必須靠無數個複雜精密的齒輪咬合在一起,互相借力、互相帶動,任一齒輪的故障都可能引發宕機。
而《正青春》則試圖解剖這台機械,將運作的機理逐一展示給觀眾。
ok,再來理下劇情邏輯:
章小魚負責跑基層業務,林睿負責打通流通路線,而最終的大局走向則由舒婉婷一手把持。
從點到線,由線到面,串起的是整條連貫的商業鏈條。
其中每一處環節都將相互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
而這,也就是林睿最終選擇暫緩直營計劃的原因。
血肉充實的人物、質感細膩的群像戲、不失深度的職場戲。
這是屬於《正青春》的「青春修煉法則」。
從真香,再到針不戳。
則是我能想到最好、最恰當的追劇手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uJSX3cB9wjdwRpvcw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