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薩利機長》?不,《中國機長》讓我們看到了自己的英雄

2019-10-04     筱說教育

在《中國機長》上映前,很多地方的評論區都有人帶節奏說,這將是中國版的《薩利機長》。

但當昨晚,我在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才發現它與《薩利機長》完全不同。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英雄。

《薩利機長》主要講述創造了奇蹟的薩利機長,遭受質疑、調查,最終得到認可的經過。而《中國機長》為我們呈現的,是5.14川航備降成都事件的整個經過。

一、5.14川航事件是我們的奇蹟

若想真正看懂這部電影,我們不妨了解一下電影背後的真實事件。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由重慶飛往拉薩的3U8633航班,在飛行過程中,駕駛艙右側擋風玻璃突然破碎。

一時間,機艙處於釋壓狀態,副駕駛整個身子被吸出窗外。駕駛艙溫度低至零下40多度,高速飛行使造成風噪、風阻嚴重,無法與空管進行溝通。巨大的風力吹翻了控制台,儀器多數失靈。

這樣的情況,對於機長是體能、心理素質、意志力、責任心的極大考驗,這是一場高空中的生死搏鬥。

在平時的訓練中,飛行員接受的都是單一故障訓練,但這一次面臨的是釋壓、低溫、儀表損壞、視線模糊等多重困難。機長劉傳健憑藉過硬的技術和職業使命感,用時34分鐘,成功將飛機備降在成都雙流機場,119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均安全落地。

有飛機上的乘客事後發朋友圈說:「我一直以為我不畏懼死亡,可當你真真切切面對死亡又無能為力時,我像是在沸水裡的魚,一點點被死亡侵襲。我清晰地看到飛機下方不到一公里處的冰山,真正的壓抑,是我感受到兩旁旅客眼睛裡的絕望,或許她們也能看到我的絕望吧。

在這條朋友圈的最後一句,是「活著真好」。

我們不會有人想去親身體驗這個經過,但有幸能在大螢幕上看到全部經過。機長的沉穩冷靜,機組人員的堅定負責,空管、塔台、機場、甚至軍方的多方協作,都是一種對心靈的極大震撼。

二、英雄的另一個名字叫「中國機長」

電影選取了張涵予飾演機長,他將這個英雄機長形象很好地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當擋風玻璃破碎時,他沒有驚慌失措,第一想法是要把119名乘客安全帶回地面。他一面努力想拉回被吸出窗外的副駕駛,一面又沉穩地控制著飛機的飛行。

事件發生時,第二機長正在乘客艙,他第一時間想要趕回駕駛艙。由於飛機飛行不穩,風力巨大,他幾乎是爬著過去,抓著椅子靠背借力的手因過度用力而青筋暴露。

當他回到駕駛艙時,機長已因缺氧而狀態不佳,而重新回到機艙的副駕駛整條右胳膊已經紅紫腫脹,衣服被吹爛,右眼也腫成了一條縫,但依然按照機長的指揮進行著操作。

第二機長迅速給兩人戴好氧氣面罩,三人無法交流,就用手勢溝通,同心協力要將飛機開回去。

回歸途中遇到了積雨雲,進入積雨雲就如同進入了攪拌機,將很難控制飛機。

這個橋段,並沒有發生在3U8633身上,但卻發生在其它中國機長所駕駛的飛機上。因此,《中國機長》講述的不僅僅是劉機長,而是中國所有的機長!

英雄的成就絕非偶然,奇蹟的發展是足夠積累後的必然。面對新的困難,機長沒有盲目硬沖,而是停留在雲外,等待雲體分裂,靠著短暫分離出來的通路穿回了成都。

電影中,多次特寫了張涵予飾演的機長堅毅的眼神和每一步操作的沉穩。

在真實事件的報道中,機長備降過程用了36個動作,每個動作都準確無誤

機長劉傳健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過,「我們的生活中學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識,真的用的是很少。可能生活中只用到了百分之十,但那百分之九十,在別人都說不行的時候,你可以勇敢地說,我行!

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機長,才有了這部精彩的影片呈現在我們面前。當飛機順利在機場停穩,我聽見了影院裡不時傳來低聲的啜泣聲,那是對英雄最好的稱讚。

那一刻,我也知道,美國有他們的「薩利機長」,而我們也有了自己的英雄,叫做「中國機長」。

三、她們柔美但有力量

在影片中,讓人感動的不只是沉穩果敢的機長,還有那群看似柔美卻有力量的乘務人員。

沒有人不懼怕死亡,她們也是第一次遇見這種情況。可是,因為一份責任,她們克制著心裡的恐懼,不斷給乘客安慰和鼓勵。

面對驚慌失措的乘客,她們堅定地說:「請相信我們的機長,我們受過專業的訓練,有信心、有能力,保障你們的安全。

面對因恐懼而情緒暴躁的乘客,袁泉飾演的乘務長的幾句台詞鏗鏘有力:「我們也是兒子、女兒、爸爸、媽媽,我們的家人也在等著我們,我們會一起回去!

而當她轉身坐下時,雙手摸著自己的結婚戒指,也在不停顫抖。

站起身來,她是航班的乘務長,要給乘客們力量。可當坐下,她也是一個普通人,會有恐懼,有牽掛。

每一次她面向乘客時,眼神里都充滿著力量,讓人感覺無比堅定可信。

因為這部電影,改變了我對空姐的看法。她們柔美的外表下,有著讓人敬佩的力量。

氧氣面罩滑落時,她們先要保證乘客都順利戴上;行李架上的行李滑落時,是她們站起來關閉行李架門;有人抱著嬰兒不方便時,也是她們毅然接過孩子幫忙保護......

四、他們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英雄

當飛機順利停穩,所有乘客和乘務員同時豎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所有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每一個人都成了自己的英雄。

有人說美國的電影《薩利機長》用機長名字命名,是對機長個人的肯定。而中國選用了《中國機長》是一種「東方集體主義風範」,是將功勞歸功於國家。

但我想,之所以採用《中國機長》這個名字,是想表達更崇高的精神。川航3U8633備降事件,是機長、乘務人員和119名乘客共同創造的奇蹟。機長和乘務員努力履行著自己的指責,而乘客也經受了極大的心理挑戰,成為了自己的英雄。

在劉長健機長的背後,還有無數像他一樣有責任、有擔當、有專業、有技術的好機長。比起對電影名字的解讀,他們身上的這份力量,才是真正值得我們驕傲和學習的。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好平凡人,也為成就不平凡積蓄力量,成為自己生活中的英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jHrl20BMH2_cNUgQj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