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開國上將韓先楚的直屬上級,也是我軍中唯一一位連任過海陸空三軍首長的高級將領,在解放戰爭初期是我軍開發東三省的主要功臣之一,幫助我軍建立戰略反攻基地,間接性的掌控解放戰爭主動權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貢獻,為何卻僅被授予了開國少將呢?
曾克林,16歲參軍,18歲入黨,長征開始前,他就因革命信仰堅定,久經考驗,被提拔當上了團參謀長。
曾克林
在抗日戰爭時期,曾克林又當上了華北的軍分區司令,隨軍南征北戰,為我民族獨立和人民獨立事業立下汗馬功勞。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我軍將目光對準工農業發達、疆域遼闊的白山黑水,那裡有全國最肥沃的黑土地,是敵軍掌控力最薄弱的地區。
我軍高層領導清楚的認定,如果趁著實力真空時期,先敵一步搶占東三省,順利接管日軍留下來的軍用物資,直接影響到我軍戰略反攻,順利解放全國的革命大業。
當時抗聯司令周保中在150萬蘇聯紅軍的幫助下前期反攻東北,但兵力畢竟有限,艱難打下來的成果很容易被人摘了桃子,所以就急電延安總部,希望我軍大股部隊進駐,而距離東北最近的曾克林就成了及時雨,奉命率領兩個團的兵力出關北上。
在轉戰吉林和遼寧等地中,發展出了兩萬人的隊伍,成為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最早的主力部隊之一,開發東北立下大功,也被我東北大軍發展壯大成為百萬大軍打下了堅實基礎。
曾克林
在攻打山海關時,曾克林在戰鬥中功勞很大,一路坐到縱隊司令的位子上,而此時的韓先楚也才是縱隊副司令。
可當我軍準備解放遼東和遼南地區時,曾克林曾奉命協同兩個縱隊一起作戰,但卻因為指揮不力被迫退出戰鬥,最後要不是韓先楚和胡奇才兩位縱隊司令配合得當,恐怕我軍得吃一場大敗仗。
而且曾克林率部出關時,在蘇聯態度尚不明確,只將繳獲日械交給我軍使用的情況下錯估形勢,給總部的軍事彙報中過於樂觀,建議北上軍隊輕裝簡隨,因為東北有大量的武器可以使用。
但後來因為蘇聯的反覆無常,導致我軍先遣東北的10萬大軍多半沒有領到武器,出現了只能徒手作戰的尷尬,對後續的東北戰局發展相當不利。
曾克林
而在軍事指揮能力上,曾克林並不擅長指揮大兵團作戰,戰績一般,所以高層領導認為他能力不足。
在建國後先後五次降職,從兵團司令一路降職為空軍混成旅長,直到1975年,曾克林才被重新啟用,當上了海軍航空兵的司令,而這時他已經62歲高齡,所以綜合他的履歷和戰功,國家在1955年只授給他開國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