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遼東名將的他不得已降清,他的外甥後來衝冠一怒為紅顏!

2022-10-03     遙望春風

原標題:身為遼東名將的他不得已降清,他的外甥後來衝冠一怒為紅顏!

朱由檢,明光宗的第五個兒子,十一歲時就被封為信王,本來並沒有機會繼承皇位。然而,他哥哥明熹宗寵信太監魏忠賢,任由其把持朝政,他自己則沉迷於木工活。公元1627年,明熹宗乘船遊玩,一不小心跌入水中,因驚嚇過度身患重病,幾個月後就駕崩了,年僅十七歲的朱由檢登基稱帝,史稱「崇禎皇帝」。 儘管崇禎已經是一國之君,手握天下大權,但他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哥哥留給他的江山千瘡百孔,內有各地的農民軍起義,外有滿清之威脅。崇禎勤於政事,絲毫不敢有任何懈怠,即使生病也從未耽誤過上朝,但他有一個非常致命的缺點,即疑心特別重,而且缺乏太祖、成祖那樣的雄才大略。

隨著關外滿清實力的增強,對大明江山的威脅越來越大,一些貪生怕死的文臣武將,紛紛選擇了投靠滿清,如范文程、孔有德及洪承疇等人。其中有一位明朝將領,原本對朝廷忠心耿耿,後來卻兩次降清,並寫信勸說外甥投降,外甥大怒道:「我寧死也不會投降。」此人就是祖大壽。 祖大壽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曾為鎮守寧遠的援剿總兵,父親祖承訓因功被提拔為遼東副總兵。由於出身顯赫,加上祖大壽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逐漸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跟著名將孫承宗一起修築寧遠的軍事城牆,並負責此地的防守任務,一直兢兢業業。

天啟六年,努爾哈赤帶兵圍攻寧遠,祖大壽找準時機,命人用大炮禦敵,不僅擊退到了敵軍,還一炮把努爾哈赤炸成重傷,不久後就死了。後來,袁崇煥並任命為遼東總兵,祖大壽因功得到了升遷,奉命駐守戰略要地錦州。正當他帶兵在大凌河城修築防禦工程時,皇太子率大軍將城池團團圍住,多次勸祖大壽投降,並許以高官厚祿。 起初,祖大壽失守著城池,果斷拒絕皇太極的勸降,認為朝廷會派大軍援助。之後,援軍雖然來了,卻被滿清的軍隊打敗,祖大壽被圍睏了三個多月,城中的糧食和馬匹都吃完了,可謂是彈盡糧絕。無奈之下,祖大壽開城投降,皇太極高興不已,親自設宴招待他。

祖大壽的投降只是權宜之計,他就對皇太極說:「我的妻兒都在錦州城內,如果我帶兵回城的話,沒有人會懷疑,我可以趁機幫你拿下城池。」於是,皇太極就放他回去,結果他一回到城中,就立馬阻止士兵抗清,皇太極的腸子都悔青了。崇禎皇帝聞之大喜,非但沒有責怪祖大壽,還提拔他為左都督。 公元1642年,清軍大敗洪承疇,並將他俘獲,隨後大舉進攻錦州,時間持續了一年之久。祖大壽沒有以死報效朝廷,而是率眾出城,這也是他第二次投降。在皇太極的授意下,祖大壽給時任遼東總兵的親外甥吳三桂寫了封信,目的很簡單,就是勸吳三桂也投降。

吳三桂接到舅舅的勸降信後,差點氣吐血,一把火燒了它。但是,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吳三桂本打算與李自成一起抗擊清軍,結果得知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的部下占有,頓時決定投降於滿清,並引清軍入關,打敗了李自成。有人曾寫了一副對聯,作為對祖大壽的評價:「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復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箇里外不是人。」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f61208d032c3a5d4d97180e678225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