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記》:當慾望超載,便會吞噬人心

2023-12-05     十點讀書

原標題:《金鎖記》:當慾望超載,便會吞噬人心

有人說,23歲是張愛玲的創作巔峰期。

往後的歲月里,再也沒有作品能及得上這一年的風光。

而就在這一年裡,她最令人稱謂的作品,莫過於是《金鎖記》

傅雷稱讚其為「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夏志清為它冠之以「中國自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短篇小說。」

在這部小說里,張愛玲少見的沒有去描繪痴男怨女,而是講述了一個被金錢掌控的悲情人物。

女主曹七巧,因嫁入豪門,深陷在金錢和慾望的牢籠里,步步算計,最終淪為命運的棄子。

曹七巧用她可恨而悲涼的一生,詮釋了一個樸實而厚重的道理:

算計越多,失去得越多。

麻油店主的女兒曹七巧,因為天生麗質,在小鎮上頗受歡迎。

縱使是上街買豬肉,也能碰上攤主有意無意的調情。

一聲「巧姐兒」,撩到了她的心坎里。

原本她以為這一生都會這樣平淡而安逸,可偏偏命運給她指向了另一條不歸之路。

曹七巧的哥哥因為貪戀姜家的財富,將她嫁給了姜家二少爺做姨奶奶。

嫁過去沒多久,曹七巧就被升了正房。

看似是一場穩賺不賠的交易,可婚姻里的苦,只有曹七巧自己知道。

丈夫是一個患有軟骨症的「廢人」,常年躺在床上,連身上的肉摸起來都是軟的。

整日面對著這一灘毫無生機的「肉體」,曹七巧極其渴望擁有生機活力的愛情。

於是,她將目光投向了姜家三少爺姜季澤。

姜季澤生得圓潤結實,鮮紅的腮頰,青濕眉毛,身上透著玩世不恭的魅力。

曹七巧心知姜季澤也不是什麼良人,不是偷拿公帳的錢揮霍,就是遊走於鶯鶯燕燕之間。

但這個男人是她所能接觸到的,最有活力的男人。

曹七巧時常衝著姜季澤暗送秋波,每每看到他時,就不由自主地湊了上去。

一手搭在他的腿上,擠出幾滴眼淚,做出楚楚可憐的模樣。

可姜季澤這人,雖然荒唐,卻也不敢撩撥自己的嫂子。

面對曹七巧的調情,他唯恐避之不及。

姜季澤的拒絕,徹底斷送了曹七巧的最後一絲情慾,這棟深宅大院,將她僅剩的一點女兒情消磨殆盡。

正如亦舒在《喜寶》中所說:「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那麼就很多很多的錢。」

失去了情感寄託的曹七巧,開始把目光轉向金錢。

在她眼裡,姜家的財富是她最後僅能抓住的一點執念。

曹七巧悲劇的起源,正是因為家人對財富的貪念,明知她要嫁的並非良人,卻也毫不猶豫將她推向火坑。

而曹七巧被慾念裹挾,最終也變成了慾望的一部分。

莫言曾說:「人的變質與墮落,根源於心中失控的慾望。」

在這場無愛無性的婚姻里,曹七巧的慾望如洪水般泛濫。

無論是情還是錢,都不過是她慾望的載體,最終化成一把金鎖,將她牢牢困在其中。

追逐太多,必受其累,不懂知足,只會墮入深淵。

曹七巧自從嫁進姜家以來,一直被人看不起。

上至姜家少奶奶,下至丫頭婆子,都在背後嘲笑她「上不得台面」。

除了因為她的出生低微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她那經常上門的「窮親戚」。

在曹七巧坐月子時,恰逢家裡人都去普陀山上香,留她一人管家。

就在這時,她的哥哥上了門,嘴上說著看望坐月子的妹妹,實則是惦記姜家的錢財。

曹七巧念及親情,趁人不在家,便給了他們一些金銀首飾。

待大家回來時,發現家裡首飾缺失,雖心裡也猜到個七七八八,可礙於情面,沒有戳破這層窗戶紙。

但這事,卻成為了家裡人口口相傳的醜聞。

大家心知肚明,曹七巧的哥嫂一旦上門,必是「裝得滿滿的進來,裝得滿滿的出去」。

可對於曹七巧的處境,她的哥嫂們全然不顧,依然我行我素,反而勸她「忍著點吧」。

家人間的算計,讓曹七巧感受不到半分親情,如此之下,她自然也學不會如何以真情待人。

在姜家這個金錢窟里,她只能死死守住手邊的錢財,生怕露出半點。

姜家老太太死後,他們開始分家。

老太太留下的首飾,按理來說應該是三兄弟平分,可曹七巧卻嚷嚷著:「我們太吃虧了!」

她撒潑打滾,指出姜季澤挪用公款過多,他那份不應該拿。

曹七巧打著算盤為自己謀奪更多利益,卻不顧及他人的死活。

她的精明算計最終惹怒了族裡的老太爺,拂袖而去。

正應了《菜根譚》中的一句話:「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

當人被慾望牽著鼻子走時,難免會陷入算計的泥沼里。

生活中有太多像曹七巧這樣的人,得了一分理,卻還要占盡七分利。

成了慾望的囚徒,不擇手段算計他人。

老話常說:「千算萬算,不如天算。」

縱使算計一生,最終也難逃無常的命運。

財產分割後,曹七巧自立門戶。

熬了大半輩子,她總算過上了自己當家做主的生活。

可此時的她,把金錢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

但凡有人與她接近,她那疑心的觸角就會伸出,打量對方的任何蛛絲馬跡。

一日,姜季澤突然上門,與她互訴衷腸。

起初,七巧懷疑姜季澤是來找她借錢的,便故意把話題從銀錢岔開。

可誰想,姜季澤話鋒一轉,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你可知我這些年都是為了誰?」

多年的深情,居然在此刻有了回應。

七巧沐浴在陽光下,心底生出了細細的喜悅。

可還沒等她做出回應,習慣性的算計心再次油然而生,她意識到姜季澤是在利用她的真情問她要錢。

一念及此,她立即把姜季澤打出了門,對他破口大罵。

這是曹七巧離愛情最近的一次,卻為了金錢,被她親手湮滅。

無論姜季澤是真情還是假意,她已無法再拿她唯一的籌碼去賭。

姜季澤離開時,七巧站在窗前遙望著他,離去的不僅僅是姜季澤,還有她心底僅剩的柔情。

從這以後,七巧變本加厲地維護著自己的利益。

侄兒借宿在她家裡,因為與女兒走得親近了些,便被他疑心是想圖錢,一頓臭罵轟了出去;

女兒在學校丟了床單,她氣急敗壞,想要去學校把床單要回來;

女兒嫌丟人想要退學,她便去學校大鬧,要求退學費。學校不同意,她便把校長羞辱了一頓。

當一個人習慣算計一切,便也失去了做人最簡單的幸福。

一個精於算計的人,表面上看是維護了利益,可實際卻是不斷陷入到畏懼失去的循環里。

人這一生,無非是在得失與利益間博弈,算得越狠,路就越窄。

左宗棠曾說過一句話:「做人,精明不如厚道。」

你若總想著算計,心底只會被困上重重枷鎖。

你若心存厚道,眼前自有一番天地。

曹七巧的後半生,原本可以過得平靜又安寧。

在丈夫與婆婆死後,她本可以選擇重新開始,可她的那顆算計心,既放不過自己,也放不過他人。

張愛玲曾說:「曹七巧是她筆下唯一的英雄,用最病態的方式報復這個傷透她的社會。」

而她報復的方式,便是算計。

然而兜兜轉轉,她算了一生,卻終是把自己的人生賠了進去。

所有的算計與手段,到頭來都是自己給自己設的局。

佛經有云:「算計莫過頭,過頭天必收。」

與其汲汲營營,不如學會適當洒脫坦蕩。

眼前的利益終究不會長久,厚德載物方可經年平安。

作者 | 花久菜&如登

主播 | 韓丹,原廣播節目主持人,視頻號:韓丹下午茶。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d5533e90c91fc0812db1cf4a89979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