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古國就是夏國的證據找到了!學者:這件青銅器就是大禹形象
真知堂按:前文寫到,四川盆地古蜀國歷史上記載的五王能夠和夏朝開國之大禹,夏啟對應。在進一步深入研究之後,真知堂發現,2022年廣漢三星堆拼接成功的一件青銅器文物,竟然是大禹的形象!三星堆文明確實是夏朝遺民之國或夏朝未亡的部分。這件文物,官方命名為:銅頂尊屈身鳥足神像。它其實應該名為:青銅夏後氏(禹)頂尊神像。它就是破解三星堆之謎的核心關鍵!為什麼真知堂能得出這個驚人的結論呢?跟隨真知堂去探一探究竟吧。
真知堂按:前文寫到,四川盆地古蜀國歷史上記載的五王能夠和夏朝開國之大禹,夏啟對應。在進一步深入研究之後,真知堂發現,2022年廣漢三星堆拼接成功的一件青銅器文物,竟然是大禹的形象!三星堆文明確實是夏朝遺民之國或夏朝未亡的部分。這件文物,官方命名為:銅頂尊屈身鳥足神像。它其實應該名為:青銅夏後氏(禹)頂尊神像。它就是破解三星堆之謎的核心關鍵!為什麼真知堂能得出這個驚人的結論呢?跟隨真知堂去探一探究竟吧。
三星堆新出土的鳥足頂尊神像
真知堂按:據封面新聞2022年6月13日頭條報道,三星堆遺址8號坑新出土一件神秘的青銅器。
6月15日,這件青銅器被送運至三星堆文保修復中心。經比對,它竟然能和1986年出土於2號坑的鳥腳人像拼合。也就是說,2號坑和8號坑的時間是一致的。
據新華社報道,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團隊宣布將8號「祭祀坑」新發現的頂尊蛇身銅人像與1986年2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鳥腳人像殘部拼對成功。專家將這件文物重新命名為鳥足曲身頂尊神像。——封面新聞2022年6月16日報道
據新華社報道,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團隊宣布將8號「祭祀坑」新發現的頂尊蛇身銅人像與1986年2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鳥腳人像殘部拼對成功。專家將這件文物重新命名為鳥足曲身頂尊神像。——封面新聞2022年6月16日報道
這件2022年出土的三星堆文物,其重要性非同尋常。真知堂研究認為,它其實是三星堆人的祖先神靈-夏後氏大禹或夏後啟的真實寫照,表現的是大禹(啟)向更古老的祖先神或天神進獻祭品酒的形象。
在給出證據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古時代中國蛇身人面的大神。
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蛇身人面大神
中國古代一直有蛇身人面的神靈。記錄在《山海經》、《神異經》等古籍里。最著名的大神就是水神共工和他的下屬相柳。
《山海經廣注》「郭曰,言攻其國殺其臣相柳於此山。啟筮曰,共工人面蛇身朱發也 」
《山海經廣注》「郭曰,言攻其國殺其臣相柳於此山。啟筮曰,共工人面蛇身朱發也 」
共工的年代很早,據說他曾經和顓頊爭奪帝位,失敗後怒撞不周山,引發了滔天的洪水。洪水一詞,就來自共工之共。
除了共工大神是蛇身人面外,古籍中的大神還有不少是蛇身的。
《海外北經》,「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海外西經》記載,「軒轅之國。。。人面蛇身」。《北山經》記載,「其神皆人面蛇身」。《海內西經》記載,窫窳(yayu)者,蛇身人面。
《大荒北經》記載:"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燭九陰,是燭龍。"《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人面,蛇身,赤色。
真知堂按:蛇,是整個新石器時代常見的出土文物形象。在古代亞洲和歐洲,蛇及其形象的派生物-螺旋線在古代藝術中屢見不鮮。我們熟悉的伏羲、女媧形象,就是人首蛇身雙螺旋線。有人說是DNA,有點穿越了。
上古時代,蛇和女神崇拜應該是息息相關的。5800-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出土了大量的玉龍。
有理由相信,玉C龍的原型應該和蛇有關。到了商代,玉龍的形象有的直接來自東北地區常見的短尾蝮蛇。見下圖。
我們通過對比可以看到,短尾蝮蛇身上的菱形花紋,在商代玉龍上有直接的表現。
真知堂按:研究表明,蛇可能在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代表了女神。
因為不僅僅是古中國有蛇身人面之神,古埃及神話里,也有眼鏡蛇女神瓦澤特。古迦南女神阿什托雷斯和阿斯塔特也是蛇的形象。蘇美爾發現的生命之樹女神浮雕,也有兩條蛇刻畫在女神旁邊。
中國人創造的龍圖騰,最直接的特徵就是蛇身。
而龍形象最初出現在東北地區紅山文化,該文化出土文物罕見玉鉞,箭頭等代表男性社會的文物,因此極有可能屬於母系社會。出土的紅山女神像更能證明,女神是紅山人最重要的崇拜對象。所謂玉龍(來源之一可能是蝮蛇)是女神的象徵物。
那麼,大禹一族,也就是夏後氏一族是不是也和龍(蛇)圖騰有關呢?
夏後氏和蛇圖騰崇拜
史學界有個笑話,民國時期顧頡剛說「舜是一個香爐,禹是一條蟲。」
現在看來,這還真不一定就是個笑話。禹的古代寫法,確實是一條長蟲。長蟲,就是蛇。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寫到:「禹,蟲也,從禸,象形」,顧頡剛先生的說法,並不是自己獨創的。
這是證據一。
證據二:越人紋身,以像麟蟲,以龍子自居。
什麼是麟蟲呢?鱗蟲指的是體表有鱗甲的動物《大戴禮記•曾子天圓》:「鱗蟲之精者曰龍。」
由於夏朝滅亡之後,夏桀之子逃亡到了匈奴。匈奴被漢朝驅趕去了西方。最後一個匈奴無考。所以,浙江地區的越國,就成了我們考證夏後氏的重要證據來源地。
據《史記》記載,「越王句踐,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後帝少康之庶子也。封於會稽。文身斷髮。」
勾踐的先祖,太史公無記載,而《吳越春秋》有傳記。
越之前君無餘者,夏禹之末封也。。。剖脅而產高密。家於西羌,地曰石紐。石紐在蜀西川也。《吳越春秋 越王無餘外傳》
越之前君無餘者,夏禹之末封也。。。剖脅而產高密。家於西羌,地曰石紐。石紐在蜀西川也。《吳越春秋 越王無餘外傳》
真知堂按:這個高密,就是大禹。這裡明確指出大禹生於四川盆地、
《帝王世紀》曰:「伯禹,夏後氏。。。名文命,字高密」。唐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引宋衷語:「高密,禹所封國。」
《帝王世紀》曰:「伯禹,夏後氏。。。名文命,字高密」。唐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引宋衷語:「高密,禹所封國。」
越國,周王朝因為其是夏後而被諸國接納。其民族實際上是古籍上所謂的百越。這裡的人民被發紋身,以為自己是龍子,蛇的後代。
《淮南子》曰:「(越人)被發文身,以像鱗蟲」;《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
高誘注曰:「文身,刻畫其體,內墨其中,為蛟龍之狀,以入水,蛇龍不害也,故曰以像鱗蟲也。」
東漢應劭曰:越人「常在水中,故斷其發,文其身,以像龍子,故不傷害也」。
證據三:《山海經》記載:「有魚偏枯。。。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甦。」《國語·魯語上》載:「夏後氏禘黃帝而祖顓頊,郊鯀而宗禹。」
魚是禹的誤寫,大禹乃蛇所化。《山海經》記載的「有魚偏枯」其實應該是有禹偏枯。因為戰國時代《莊子》曾經寫到:「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 《荀子·非相》則曰:「禹跳,湯偏,堯舜參牟子。」
《山海經》是秦始皇焚書之後,後人口述給西漢劉向父子的文章。所以出現大量通假字極為正常。
真知堂按:《山海經》是上古口口相傳的歷史,只是後來被神化了。商祖王亥被有易所殺的歷史事實記錄在山海經中,從一個側面證明《山海經》的可信。
夏後氏和蛇圖騰關係密切,
證據四,大禹之母名為修巳。巳是十二生肖之蛇。東漢王充《論衡·物勢》云:「巳為它,象形」,它即是「蛇」之義。
證據五,夏啟的形象就是耳朵上有兩條蛇的大神。「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山海經·大荒西經》」
證據六,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則是夏後氏崇龍(蛇)的直接證據。
有朋友要說,就算夏後氏和蛇關係密切,也無法說明這件青銅器就是夏後氏形象啊!別急,最關鍵的證據還在後面!
夏後氏蛇身人面形象完全吻合出土文物神像
真知堂按:為什麼真知堂說三星堆出土文物鳥足屈身頂尊神像就是夏後氏禹或夏後氏啟之形象呢?我們再仔細看看這件出土文物。
第一,這件頭上頂著青銅尊的神,其實是蛇身。但這個蛇身有足。蛇身有足,符合史料中共工的形象。見《神異經》「人面朱發,蛇身人手足。。。名曰共工。」
而共工為治水之神,恰好和大禹治水,鯀治水匹配。有學者認為,鯀也是一位共工。而大禹則是堯舜時期的司空(司工)。
第二,這位大神身上有明顯的花紋,恰好符合吳越民族紋身之特徵。被發紋身,模擬的就是龍蛇之屬。
第三,這位大神長了一對牛角,無疑是牛首。我們再看看這位大神的正面。
第四,這位大神鼻子堅挺而寬闊,鼻樑直通額頭,鼻翼肥大。即所謂的虎鼻。
這種鼻型,在整個三星堆出土人像中非常多見。可見整個三星堆族群,都是虎鼻。這和蒙古人種常見的塌鼻樑不一樣。
第五,大神之嘴,無疑就是模擬老虎的獠牙。
真知堂按:真相,往往隱藏在古籍中。
戰國時代的《列子·黃帝》一篇,記錄了夏後氏的形象。「庖犧氏、女嫡氏、神農氏、夏後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
看到沒。蛇身人面,牛首虎鼻,就是古人對夏後氏的形象的概括。而三星堆出土的這件文物,是唯一一件符合古籍記載中夏後氏形象的文物。
並且,它的出土地四川,就是古籍上所指的「禹生西川」!而古籍記載的古蜀國五王之杜宇,開明分別指向大禹,夏後啟,恰好和這件青銅神像相對應。
實物證據和文獻證據完全對應,神像代表的是夏後氏禹(啟)的形象無疑。這也是三星堆古國為夏朝遺民所建之國或夏國本身一部分的核心證據!
而這件大面具,則應該是大禹先祖顓頊的形象。《史記·五帝本紀》說:「顓頊,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結語
真知堂按:這件三星堆2022年出土的青銅器,其命名應該是「青銅夏後氏頂尊神像」。它的出土,直接證明了古史傳說中的蜀國開國五王之杜宇,開明就是大禹和夏後啟。它也證明了三星堆遺址其實是夏朝遺民所建之國或夏王朝一部分。
顓頊帝生老童, 老童 生 祝融 , 祝融 生 太子長琴 。祝融乃重,黎二人,重即古蜀傳說之首王蠶叢。太子長琴即第二王伯灌(太子即大子,即伯)。第三王魚鳧就是山海經中的魚婦,即禹父(鯀)。第四王杜宇就是土禹(天命禹敷土),第五王開明就是夏後開(夏啟)。
夏朝建立後,其一支進入四川盆地,建立古蜀國。商湯滅夏後,並未深入四川腹地,三星堆夏國一直存在到西周初年亡於西周。這或許就是三星堆之謎的歷史真相。
本研究結論為真知堂上古史獨家,首發於今日頭條平台,時間為2023年12月23日。歡迎轉發,請勿剽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