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掌摑到宜賓父子被群毆後還手:給我們上了典型的互毆課

2023-05-12     王新喜

原標題:高鐵掌摑到宜賓父子被群毆後還手:給我們上了典型的互毆課

文/王新喜

近期,成都高鐵女子遭掌摑被定性互毆事件引發了社會的爭議與巨大的輿論關注。日前,成都鐵路公安處公布了「高鐵掌摑」事件的完整視頻,有網友看了視頻之後,表示事態反轉了。

而近期又有一期宜賓父子被群毆後還手,被認定為互毆,也引發了輿論爭議。從這兩個事件中,有一些相同點,可能會讓大家對互毆與正當防衛,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從高鐵掌摑事件到宜賓父子被群毆後還手,兩者有哪些共性?

高鐵掌摑事件起因是一起簡單的熊孩子踢椅背造成的糾紛,後排楊女士帶3個孩子,孩子吵鬧,踢椅背,做了應該被制止的熊孩子行為。

前排王女士轉身制止兒童吵鬧,隨即與後排的楊女士發生爭吵。先罵人的是楊女士一方后座的男士。王女士回罵。

孩子家長要求女子道歉,而期間安全員、列車長先後進行勸阻和調解,讓雙方互相道歉了事,楊女士道歉了,表示要王女士對孩子道歉,王女士表示已經道過歉了,前排都坐下準備休戰了,孩子母親又先動手。直至最後雙方動手,雖孩子家長先動手,但女子回了兩個巴掌。

這次事件,先打人的是楊女士,王女士回打一巴掌。但是在勸阻過程中,王女士氣不過又打了第二個巴掌。

這裡定性為互毆而不是正當防衛的關鍵就是第二個巴掌,多打了一個巴掌,這一個巴掌把正當防衛打成了互毆。

如果說在完整視頻沒有發布之前,大家可能對於高鐵掌摑事件定性為互毆還有爭議的話,那麼在這次完整視頻出來之後,大家基本上還是認可了這次的判決,意識到整個事件,雙方都不是善茬,王女士的做法就是想說明,我不是好欺負的,你打我一巴掌,我就雙倍的還回去。不管你是誰,我才不受著你的氣。

而我們再看日前宜賓父子案例。宜賓父子倆被群毆後還手遭拘留,警方認定為「互毆」,原因是父子積極還擊。

據上游新聞報道,2022年11月26日,四川宜賓從事水果交易的周某建、周某淅父子在某水果批發市場門口同陳某、章某等3人因挪車發生口角。3人結夥對周氏父子倆進行毆打,翠屏公安分局稱,確認了陳某三人先動手毆打,但周氏父子存在積極還擊,在五人相互扭打後倒地,5人均起身並停止的情況下,周某建又主動進行攻擊,造成雙方再度發生互毆。

警方進一步表示,在案件量裁上考慮到陳某一方先實施毆打,人數上三人多占據優勢,對陳某三人處以較之周氏父子更重的處罰,「處罰幅度並無不當」。

高鐵掌摑案在完整視頻公布後,目前可能對於互毆已經沒有太多爭論了,宜賓父子的互毆事件可能還有爭議,畢竟,這是三對二, 是不對等的互毆。

但這兩個案件的共同點,其實就是典型的多了一個舉動,從原本的正當防衛的情況下轉為互毆。高鐵上前排女子在被打一巴掌之後,還了一巴掌,大家其實扯平了,這個時候是正當防衛。多打的一巴掌就把自己的理打沒了,而宜賓父子在回擊對方扭打在地,然後五人起身停止的情況下,又主動進行攻擊。這一波主動進攻,也把自己的理打沒了。

也就是說,這兩個案例,都是在被打者回擊後,先打人者停手的情況下,被打者氣不過,又發起了主動攻擊。

簡單來說,他們都是做了類似的事情——我不是好欺負的,你打我一巴掌,我就雙倍的還回去。

正是這個雙倍還回去與主動攻擊,讓正當防衛變成了互毆。

互毆與正當防衛的邊界

因此,普通人從這兩個案子裡應該能大致知道了正當防衛的界限在哪了。正當防衛有五個要件,其中對象、時間、手段、限度非常關鍵。

根據某法律從業者的說法是,正當防衛要求時間性,手段相適應性,結果也相適應性。

他表示,時間性要求,要在別人打你的同時進行防衛,高鐵女子這個,她被小孩子的媽媽打了一巴掌,她下意識就反手打回去了,這個時間可以,但過了幾秒,她又打一巴掌回去,這就不符合時間性了,所以被定性為互毆。

手段相適應性要求,防衛的手段要差不多,別人徒手打你,就應該徒手還擊,你不能用其他的東西還擊。

結果性要求,打回去要控制好力度,要與別人差不多的力度。超出力度了也是互毆。

其實從高鐵互毆與宜賓父子互毆來看,就是手段適應性的要求是沒有問題的,對方怎麼打你,你怎麼打回去。但共同點是沒有掌握好火候,即回擊一定要對等,雙倍回擊就是互毆了,而且在時間上要掌握好,對方沒有還手了,那麼就要停止攻擊。

當然,這是在沒有遭遇生命安全威脅的情況下,需要主動去掌握火候,如果遭遇生命安全威脅,那麼另當別論。

從目前來看,宜賓父子以及高鐵前排女子都不服,都在申請行政複議,這兩個案件定性為互毆的定性之所以引發爭議,就是過去人們對於界定互毆與正當防衛的邊界感認識不清。

不過,從目前來看,何為正當防衛,相信大家應該清晰了,這是一門技術活,需要掌控好火候——即防衛行為要不早不晚不輕不重,早了,則是假想防衛,說不通;晚了,是事後防衛,也不行。輕了的話防衛的一方吃虧,重了的話就是防衛過當,那就是互毆了。如何行使正當防衛權利,避免把正當防衛變成互毆,這其實是很好的一堂教育課。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c2827d824d0b1dba662c56b82d706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