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化辦學正在成為海淀乃至全市基礎教育改革的熱詞。作為北京市示範高中集團校之一,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10月27日,海淀北部新區實驗學校加入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同時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北部新區實驗學校。11月24日,地處海淀東部的海淀民族小學、交大附小正式加盟交大附中教育集團。
在集團化辦學背景下,應該如何統籌資源建設特色課程?怎樣實現優質課程的共建共享?其中有哪些需要重點突破的問題,又有哪些創新性的路徑?
11月24日,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研究中心主辦,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海淀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承辦的「集團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的實踐創新」工作會,在交大附中北校區舉行。
建富有生命動力的幸福學校
本次工作會上,交大附中教育集團校長戴文勝作了《集團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優質特色課程建設實踐》主題彙報。戴校長從交大附中集團化辦學的背景與定位、集團各成員校高中多樣化特色課程群建設現狀與策略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系統構建「幸福課程」體系
他從「背景與定位」「理念與設計」「構建與實施」「成效與思考」四個方面進行了分享。他細緻闡明了學校在「建富有生命動力的幸福學校」的辦學目標及「品質相同、各具特色」的課程建設目標指引下,基於「三聯」「三並」的課程建設原則,系統構建了「幸福課程」體系,並遵循「志同道合、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集團管理理念,在引導學校自主特色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優質課程資源的共建共享。
交大附中幸福課程樹
讓各校「各有所長」
眾所周知,與辦好一所學校不同,集團化辦學追求的是各校「各有所長」,絕不是簡單的削峰填谷,而是高位均衡。就如交大附中戴文勝校長所說:「集團化辦學並非簡單的組合捆綁,更不是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均分『稀釋』。要做到各成員學校既有共性,也要有個性,致力於打造『一校一品』。」
「建一所富有生命動力的幸福學校」是交大附中人為之嚮往和共同追求的目標。目前,學校致力於打造幸福四大載體:通過幸福課堂建設,實現有趣、有參與、有成就的師生生命互動;通過幸福課程建設,促進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展;通過幸福團隊建設,營造自主、特色的共同體文化氛圍;通過幸福環境建設,創建溫馨、優美、融洽的育人環境。
交大附中教育集團各校區、分校在「志同道合、和而不同、品質相同、各具特色」的集團融和文化引領之下,在原有基礎上不斷突破,社會口碑持續提升。學校秉持「學生在成長中體驗快樂,教師在成功中體驗幸福」的辦學理念,致力於讓每一位師生都能感受到人文關懷,在一個和諧的氛圍內,全體師生自由呼吸,快樂成長,實現自我價值。
現今各校區和分校依據自身優勢,各自發展出不同的辦學特色,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譽。
「火車頭帶動」與「動車組聯動」
工作會的下半時段設置了專題研討環節,本環節由交大附中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馬志太主持。據介紹,專題研討將具體展現集團內「品質相同、定位明確、各具特色」的課程開展情況,研討的最終落腳點,都是如何通過學校的核心產品——課程,如何將孩子們通過一套科學、豐富的課程體系,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未來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經過多年教育集團化的探索,交大附中教育集團內各校區、分校在「志同道合、和而不同、品質相同、各具特色」的集團融合文化引領之下,依據自身優勢,各自發展出不同的辦學特色:交大附中東校區成為海淀區唯一一所藝術特色品牌學校,並成為清華美院生源基地實驗校;交大附中分校以「做溫雅教師,育文雅學生,建精雅校園」之「雅」文化,成為北京市第三批學校文化建設示範校,同時成為海淀區「新優質學校」之一;交大附中第二分校將幸福文化DNA沉澱於師生精神血液中,努力踐行「把學生放在最中央的位置」的學生觀,近年來漸露頭角,在學區及周邊贏得了良好口碑;交大附中密雲分校深入開展三「敬」教育,營造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使學校從老百姓眼中的薄弱校蛻變為優質集團校。
本次工作會上,交大附中葛玉紅副校長代表本部作了《培養創新人才 築牢科學之基——普通高中數理科技特色課程建設與實施》發言,介紹了科技特色課程的具體實施情況。
交大附中程學軍副校長代表分校進行了《以學生定方向 以課程助發展——普通高中人文語言特色課程建設與實施》進行了分享,在彙報中,我們能夠感受到「雅」文化已經深入到學校的方方面面。
交大附中李文副校長代表第二分校進行了《主動求變 遇見幸福——普通高中人文生態特色課程建設與實施》主題發言,幸福文化的基因已經在二分校紮根、蔓長。
東校區做為美術特色校,徐關廳副校長以《以美立德啟智 融美健體育勞——普通高中美術特色課程構建與學科融合課程的實施》為主題介紹了該校區的辦學特色。
「世間萬物最美的樣子,就是生長的樣子」
本次工作會上,海淀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唐建東以《以高質量課程支撐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為題,從海淀區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布局定位、策略選擇、推進機制及發展成效四個方面分享了區域經驗,包括確立「東西南北中」特色發展布局,依託「三位一體」的課程管理機制及集團特色課程共建共享機制,通過多項策略協同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他還鼓勵各集團要切實發揮母體校「火車頭帶動」和各分校「動車組聯動」的合力效應,實現集團化辦學模式下優質特色課程的共建共享。
海淀區教科院院長吳穎惠在點評時指出,本次會議讓我們看到交大附中集團內部課程的建設及共享情況。當前課程群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點,課程建設理念也從強調建構主義的自主生成轉向更多強調結構主義的規範建設與管理。在這種情況下,要注重統籌集團內優質師資,圍繞學校傳統優勢學科,通過持續積累和沉澱打造形成優質特色課程群,在集團內外不斷輻射影響,以高質量的課程支撐實現高質量的教育。
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員付宜紅在點評時表示,市區校秉承正確方向,在「堅持育人為本,核心素養導向,以特色課程建設帶動學校多樣化發展,促進高中辦學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採取有組織、有計劃的有效推進策略」兩方面有突出表現。海淀區「東西南北中」的整體布局和交大附中「四葉草」幸福課程,是多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主任楊德軍表示,學校形成了很好的實操經驗,課程建設及「三有」課堂讓人眼前一亮,海淀區教委的引領既精準又紮實。本次會議帶來兩點重要啟示:一是高中課程開始從多樣化特色發展走向優質特色發展。課程既是「特色」的重要承載,也是「優質」的重要保障;二是集團是實現高質量教育的基本路徑,集團化背景下的課程應該是多元複雜的生態系統,讓孩子在多樣化選擇中實現全面而有個性發展。
眾位專家的精彩發言,為集團化的探索與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建議與啟示。交大附中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馬志太在總結中表示:「世間萬物最美的樣子,最繁盛、最充滿希望的樣子,就是生長的樣子。我們相信,在我們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之下、在家校社的共同合作之下,持續生長的課程,會始終與持續生長的教育者一起,與生長中的學生相伴,陪伴他們成長為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人。」
編輯|京教君
素材|北京交通大學附屬中學教育集團
今日推薦視頻
歡迎掃碼加入
京教圈高中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們要是不給京城教育圈加星標,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親們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標!
重要的話說三遍!
然後,多點在看、多點贊、多分享,
不然我們就要失去彼此了……
親們,快加星標,風裡雨里,
京教君在這裡等你!
點分享
戳在看
求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