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胸痛更「危險」?心內科醫生列出6種症狀

2023-12-25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什麼樣的胸痛更「危險」?心內科醫生列出6種症狀

胸痛是生活中相對常見的不適症狀。臨床上,很多疾病都以胸痛為主要表現,不少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胸痛發作,有時持續時間短,沒有引起重視,使人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有些高危的胸痛,如不及時就診,可能造成嚴重後果。

哪種胸痛會致命?《生命時報》(微信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專家,教你分辨高危胸痛。

受訪專家

北京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 賈 娜 主管護師 邢 政

高危胸痛千萬不能忍

臨床上,50%~80%的人在急性心梗前幾天會有預警徵兆,其中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胸痛。

當出現以下幾種胸痛時,提示心梗風險高,須嚴加留意。

1

夜間胸痛

胸痛經常在夜間出現,白天活動時不發作,往往見於變異型心絞痛。

這種胸痛主要由於心外膜冠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如果痙攣超過30分鐘,很可能引發心梗,甚至猝死。

2

進展型胸痛

既往有心絞痛的人,如果近1個月內,胸痛症狀逐漸加重,持續時間延長,發作頻次越來越多,胸痛範圍變大,要高度警惕心梗即將發作。

此外,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後,胸痛在15~20分鐘內不能有效緩解的,也要警惕心梗。

3

持續且不耐受的胸痛

如果胸痛持續時間超過30分鐘,程度重,難以忍受,無法通過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緩解時,要警惕急性心梗發作。

這種胸痛還可能伴隨噁心、面色蒼白、出汗多、恐懼、瀕死感等。

4

無明顯誘因的胸痛

穩定型心絞痛發作常有固定誘因,比如快走、勞累、緊張、飽餐、天氣寒冷、用力排便等。

如果胸痛發作無誘因,靜息時也發作,這種情況往往提示斑塊不穩定,可能是心梗發作的前兆,須及時就醫排查。

5

撕裂樣胸痛

如果患者本身有動脈硬化,當胸痛突然出現,性質呈撕裂樣,且放射至後背,持續時間長,或感到胸痛範圍往周圍擴大時,需要警惕主動脈夾層。

發病時,患者可伴有頭痛、噁心、嘔吐、腹痛、雙側血壓不對稱等情況。這是臨床上一種急危重症,必須緊急就醫。

6

伴隨心慌憋氣的胸痛

如果患者近期有手術史、腫瘤史、長途出差史,突然出現胸痛,且伴隨心慌憋氣,需要警惕肺栓塞。

肺栓塞是由於外周靜脈血栓脫落,堵塞肺動脈導致的,會造成嚴重低氧,有些患者還會有咳血、乏力等症狀。當肺栓塞面積很大時,可能出現猝死。如果患者有上述病史,且胸痛伴隨憋氣突然出現,應及時就醫治療。

一旦出現高危胸痛,千萬不要覺得「忍忍就過去了」,應立即撥打120,等待專業人員救援。如果排查後不是心臟原因導致的胸痛,可再到其他專科就診。

胸痛不一定是心臟病

除了心血管類疾病,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胸膜炎、反流性食管炎甚至胃病等,都可能表現為胸痛。

並非每種胸痛都是心絞痛,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區分。難以自行準確判斷時,一定要及時就診。

合併心血管疾病更高發

心絞痛發作最常見於40歲以上男性及絕經後女性,特別是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的人;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家族史者,也是高危人群。

一旦這部分人出現嚴重胸前區沉重感、緊縮感、胸悶、心前區壓迫感等不適,要高度警惕,儘快就診。

發作位置較為固定

心絞痛是心臟缺血缺氧造成的,體力活動、勞累、情緒波動、寒冷、飽餐、用力排便等均可誘發,但位置不是明確的點或線,而是拳頭或手掌大小。

需要提醒的是,同一患者的發作部位往往是固定的,因此部位不固定的遊走性胸痛不是心絞痛。

疼痛持續時間較短

一般來說,心絞痛大多持續3~5分鐘,一般不超過15分鐘。

  • 如果心前區疼痛超過15分鐘,且胸悶感加重,可能是心肌梗死;
  • 如果疼痛感為一過性,幾秒鐘就緩解了,則不是心絞痛。
  • 持續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數天的胸痛,一定不是心絞痛。

休息後可以緩解

當停止誘發活動,或舌下含服硝酸酯類藥物後,心絞痛可在幾分鐘內緩解。

如果遵醫囑用藥後症狀仍不緩解,甚至加重,需高度警惕心肌梗死,應立即就診。

多不表現為針扎樣疼痛

典型的心絞痛不是胸前區的疼痛,而是胸悶不適、氣短、噁心乏力,甚至燒灼感、暈厥,偶爾伴有瀕死感。

一般情況下,約10%的患者表現為上腹部疼痛,也有部分患者以牙痛、頸痛、肩背痛等為首發症狀。

如果胸痛表現為針扎或刀割樣的銳利疼痛,往往不是心絞痛。

7個習慣預防胸痛發生

預防胸痛,最重要的是治療基礎疾病,從日常習慣入手,護好心血管。

!

警惕高危時段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每日清晨6點至10點,是冠心病、心絞痛和心梗的發病高峰。

習慣晨練的人要注意增加衣服,減輕冷空氣對血管的刺激。

!

控制好血脂和體重

高血脂是冠心病、心梗發生的高危因素。一般將「壞膽固醇」控制在(0.2~4.11毫摩爾/升))內即可,但「三高」患者及吸煙的人應控制在2.6毫摩爾/升內。

!

注意飲食

飲食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儘量少吃動物內臟,攝入足夠的果蔬;不宜經常喝濃茶、咖啡。

!

戒煙限酒

煙酒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確誘因,建議戒煙戒酒,並遠離二手煙。

!

適度運動

規律運動有助提高心肺耐力,建議每周進行3~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的有氧運動,游泳、快步走、騎車都是不錯的選擇。

掌握好度,勞逸結合,避免重體力勞動或突然用力,飽餐後不宜運動。

!

注意補水

缺水容易導致血液黏稠,增加栓塞或心梗風險。健康成年人每天應喝1500~2000毫升水,最佳喝水頻率是每半小時左右喝兩三口。喝水時要小口慢酌,避免大口、一次性大量飲水。

!

定期體檢

除了心電圖、抽血化驗外,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心臟彩超、動態心電圖、冠狀動脈CTA等檢查。

本期編輯:楊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b26a954b31fbdb5382350a9c8db9c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