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傲KA5上市的時候並沒有引起我的太多關注,我思維定式化地認為它是一個KA3的小幅度升級版,只是覺得後來推出的白色版本顏值頗高,直到我在好友的文章里聽說它是一個暖厚聲底的機器——於是我趕緊找馬太太敲詐了一台過來自用。
在聊聲音之前,不得不說KA5是一個「外在賣點」很足的東西,有些功能確實是走在了絕大部分友商的前面,絕非是那種強行硬湊出來的賣點,就比如它足夠高的最大螢幕亮度能夠滿足你在炎炎夏日下的操作,所以官方當初拿「帶屏小尾巴」作為賣點還是有道理的。此外,KA5的按鍵操作邏輯和其他小尾巴有所區別,長按亮屏、短按暫停的功能一開始確實是給我整的有點懵,但習慣了以後會發現這個方式是減少誤觸、間接省電和提高出街省心程度的。當然了,我還是希望官方能夠給到更豐富的自定義的選項的,就比如其實我並不怎麼出街用小尾巴,短按亮屏的方式能夠節約我的操作效率。
KA5提供了豐富的功能選項,在APP里還有更多更細緻的調節,比如可以選擇120檔的音量調節或者60檔的音量調節,前者可以在應對一些低阻高敏塞時獲得更細緻的音量控制。此外,音量鍵/切歌鍵具備兩種操作模式,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來選擇。聲道平衡、增益調節、濾波器、螢幕翻轉、SPDIF、USB UAC調節等功能算是基本操作了,其中如果你喜歡更加寬鬆的聽感,不妨試試濾波器中的NOS模式,我和某胖紙一樣,基本上只要有NOS濾波的尾巴我們往往都傾向於這個模式,HUFI佬之選。
大家應該已經在小尾巴行列里看膩了雙43198的配置,這顆DAC雖然現在被愈發地用在便宜的解碼耳放產品上,但實際上從紙面參數來說完全是旗艦級的,所以我們在這個方案的小尾巴上也能夠看到各種頂尖的參數表現,而且是功率、失真、噪聲方面多元素的高指標。而且CS家的431XX系列即便是市面上流通的所謂公版方案,在不搭載獨立運放的前提下就可以兼顧到高輸出功率和低失真的平衡性,但飛傲畢竟是個正兒八經的HIFI牌子,也並不以追求極限指標為設計目標。我相信用戶們並不反感科HI參數,反感的是拋開好聽優先的無腦參數堆砌,所以即便這次飛傲沒有花太多篇幅描述硬體用料,但類似於多層沉金電路板、雙8261低噪聲運放等字眼看著還是能看出他們是在除了DAC方案以外的部分是下了功夫的。但在這裡提前劇透一下,飛傲KA5雖然是一個僅售大幾百元的產品,但它的實測指標、尤其是帶負載指標,是目前測過的小尾巴里除了W4以外那個「次頂級」的型號。
一般具備一些極限指標的產品我會放一下儀錶盤,這張圖是平衡口的空載,在A記權下112dB的信納比和對應的失真表現差不多是我AP525的極限了。
單端
平衡
我在前面特地強調了KA5具備非常優秀的「帶負載指標」,其實有經驗的用戶一下子就能看出來、尤其是經常看我播放器測評的朋友們,應該是知道我對於輸出功率的取值往往遠低於品牌方的數值,是因為我嚴格按照THD+N<0.1%作為標準,而KA5在32歐負載下220mW的輸出功率是基於0.00046%的失真表現,這一點和他們官方標出的256mW、THD<1%的標註來說,我甚至認為還是我的測試結果更能體現出KA5的硬體性能,更別提接近129dB的實測動態範圍了,這是目前除了樂彼W4以外的最佳帶負載成績,和水解2持平。順帶提一嘴,KA5的左右聲道失真平衡性即便是在高功率下也非常好,對於電源處理和DAC體質匹配方面顯然是下了功夫的。
這裡補充一個小插曲,當年KA3那張左右失真不平衡的圖是從我這裡流出去的,甚至一度給飛傲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因為絕大部分小尾巴、甚至是高端播放器在低阻負載下、接近滿載功率時的左右失真都會不平衡,畢竟這個時候測試的是一個【極限條件】,並不能代表用戶在正常聽歌音量時那僅僅幾毫瓦的輸出功率,對於沒有測試經驗或者硬體背景的人來說可能並不理解我上述的這些內容,但KA5這次居然解決了這個問題,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看不見的蛻變」。
從聲音來說,KA5給我的感覺是微暖、但不糊,聲音是乾淨紮實的基礎上多了一點蓬鬆感,其聲音底子可以理解為是KA3的一個延續、進化,有KA3上那麼清晰的結像線條、但又完全沒有KA3身上那種現代型數碼味,人聲的部分醇但不厚、綿而不黏,談不上有明顯的染色,就是給你一些寬鬆度來增強聽覺上的舒展、細膩。但這裡不得不提一嘴,KA5換數字線的潛力是很大的,只是鑒於KA5本身的售價不高,因此我不打算讓這部分占用太多篇幅。
KA5的高頻相比氛圍充足、紮實飽滿的中低頻部分來說顯得不那麼出彩,但這種不搶戲的高頻也是相對富有控制力、搭配性比較強的那種,你在KA5身上聽不到什麼華麗的延伸、或者類似KA3那種帶點銳利和攻擊性的能量感,比較適應流行樂中的氛圍表達、沒有明顯拔亮的痕跡。
如果你要問我KA5有沒有越級PK的實力,我認為它的聲場規模和水解2Ti、包括W1-131這種還是有明顯劣勢,縱深表現和橫向的寬度絕對值是有落差的,但KA5在中頻方面比這兩者都更貼近、人聲口型也更大一些,所以我可以理解為KA5算是一個泛流行向的調教,因此我認為它如果要越級去PK的話,PK的對象應該是類似曠世M15、樂彼W2 ACG這樣的機器。而如果和這些偏人聲的機型去對比的話,KA5的優勢就很明了了——KA5比我剛剛提到的這2台機器有更黑的背景、接近甚至是的大動態表現、以及同樣好聽的人聲,只不過KA5的按照好聽既不是M15的那種明顯帶點偏暖的HUFI、也不是W2 ACG上的重度染色,而是在人聲原味基礎上的那種適度加厚、以及鬆弛耐聽的質感。
我很久沒有花這麼長的篇幅去細寫一個僅售700多元的小尾巴了,如果你要問我飛傲這個品牌目前最核心的優勢是什麼的話,那就是「綜合體驗」對於飛傲來說,從來都不是用戶需要關心、或者遲疑的部分,KA5這麼一台小機器都能給用戶提供如此多的可玩性,而當他們除了精進性能指標、還把調音表現進一步增強時,已經是同價位近乎無懈可擊的產品,他們也儼然成為了一個性價比顯得愈發可怕、更容易讓你感受到什麼叫「降維打擊」的HIFI行業頭部品牌。